风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1887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0:26
一种风刀,其包括两个本体、多个气管及至少一第一支架。每个该本体内均具有一个风腔,且该本体上开设与该风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风口及多个出风口。该多个气管分别与该多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且每个气管与对应的该出风口相连通且固定连接。该气管由易弯曲且弯曲后易定形的材料制成,使得该气管的出气角度容易调整。该至少一第一支架内具有一个风道,且开设与该风道相连通的至少一进气孔及至少两个出气孔。该至少两个出气孔分别连接该两个本体的至少一进风口,使得通过该至少一进气孔进入该风道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该至少两个出气孔进入该风腔内。通过调整该气管的弯曲程度就能有效调整该风刀的出风角度,因此可有效减少调整风刀角度所需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刀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减少人员、工序、辅助资料、生产时间的投入,而能到达同样的品质,这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风刀是印刷电路板生产线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传统的风刀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风刀进行反复地拆装来调整角度。比如风刀调整流程一般为:安装风刀,调整风刀角度,将风刀进行紧固,测试风刀的角度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则需要拆除风刀,再次安装风刀,依次循环,因此非常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风刀,能有效减少调整风刀角度所需要的时间。一种风刀,其包括两个本体、多个气管及至少一个第一支架。每个该本体内均具有一个风腔,且该本体上开设与该风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风口及多个出风口。该多个气管分别与该多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且每个气管与对应的该出风口相连通且固定连接。该气管由易弯曲且弯曲后易定形的材料制成,使得该气管的出气角度容易调整。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内具有一个风道,且开设与该风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及至少两个出气孔,该至少两个出气孔分别连接该两个本体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使得通过该至少一个进气孔进入该风道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该至少两个出气孔进入该风腔内。进一步地,该出风口的数量需根据压力表的生产标准来确定。进一步地,该风刀包括一个进风端面及一个出风端面。该至少一个进风口设置在该进风端面。该多个出风口设置在该出风端面。该进风端面与该出风端面相互垂直。进一步地,该至少一个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垂直于该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一步地,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架为直线型管状结构,该两个本体的该进风端面相对设置。进一步地,该风刀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架,该至少一个第二支架与该两个本体连接,用于防止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架与该两个本体分离。进一步地,该风刀还包括一个固定面,该第二支架与该两个本体的该固定面连接。进一步地,该两个本体、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及该至少一个第二支架均由耐高温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架与该两个本体之间通过氩弧焊相固定,该至少一个第二支架与该两个本体之间通过氩弧焊相固定。进一步地,该至少一个第二支架为中空结构,以减轻该风刀的重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风刀,根据需要对气管进行弯曲就能有效调整出风角度,因此不需要对风刀进行反复的拆装,能有效减少调整角度所需要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风刀的结构示意图,省去了气管。图2为图1的风刀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风刀100包括两个本体10、多个气管20、至少一个第一支架30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4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架30及该第二支架40的数量均为一个。该本体10为中空结构,其具有一个风腔101,且包括一个进风端面11、一个出风端面12及一个固定面13。该进风端面11与该出风端面12相互垂直。该进风端面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该风腔101相连通的进风口110。该出风端面12上开设有多个与该风腔101相连通的出风口120。该出风口120应按照生产要求来加工,以保证压力达标。若出风口120数量过多,那么每个出风口120分得的压力就过小,无法将产品上的水滴吹走或吹均匀,最终影响产品质量。故该出风口120的数量需根据压力表的生产标准来确定。该两个本体10的进风端面11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进风口110的数量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0为长方体状结构,其包括四个面积较大的端面及两个面积较小的端面。该出风端面12及该固定面13均为面积较大的端面,该进风端面11为面积较小的端面。该出风端面12与该固定面13相对设置,该进风端面11连接该出风端面12及该固定面13。由于该本体10内的风腔101内的压力较大,该本体10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该本体10采用耐高温、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该多个气管20与该多个出风口120对应设置,且每个气管20均与对应的出风口120固定连接。该气管20由可弯曲且弯曲后易定形的材料制成,比如冷却液管。该第一支架3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具有一个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气道301,且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孔31及至少两个出气孔3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架30为直线形管状结构,该进气孔31的数量为一个,该出气孔32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出气孔32相对设置。该进气孔31位于该第一支架30的中间部位,且该进气孔31的进气方向垂直于该出气孔32的出气方向。该第一支架30连接该两个本体10,且该第一支架30的两个出气孔32分别与在该两个本体10的进风口120对接,使得该气道301能够与该风腔101相连通。高压气体自该进气孔31进入该气道301内,该第一支架30也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该第一支架30采用耐高温、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该第一支架30与该两个本体10通过氩弧焊相连接。该第二支架40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个本体10的该固定面13。由于高压气体通过该第一支架30进入该两个本体10内,因此该第一支架30与该两个本体10之间的连接点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为了防止第一支架30与该两个本体10分离,因此用该第二支架40再次连接该两个本体10,固定该两个本体10之间的距离,防止该两个本体10与该第一支架30分离。该第二支架30与该两个本体10通过氩弧焊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架30为U形结构。为了减轻该风刀100的重量,该第二支架30为中空结构。该第二支架30也采用耐高温、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该风刀100的工作过程如下:高压气体通过该第一支架30的进气孔31进入该风道内,然后通过该出气孔32及对应的进风口110进入该两个本体10的风腔101内,最后通过与该出风口120相连接的气管20喷射出。由于该多个气管20采用可弯曲且弯曲后易定形的材料制成,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生产测试的需要调节该多个气管20的出风角度,从而对产品的特定地方进行风干,以有效减少调整角度所需要的时间,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想比较,本专利技术的风刀,根据需要对气管进行弯曲就能有效调整出风角度,因此不需要对风刀进行反复的拆装,能有效减少调整角度所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该风刀包括两个本体、多个气管及至少一个第一支架;每个该本体内均具有一个风腔,且该本体上开设与该风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风口及多个出风口;该多个气管分别与该多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且每个气管与对应的该出风口相连通且固定连接;该气管由易弯曲且弯曲后易定形的材料制成,使得该气管的出气角度容易调整;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内具有一个风道,且开设与该风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及至少两个出气孔,该至少两个出气孔分别连接该两个本体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使得通过该至少一个进气孔进入该风道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该至少两个出气孔进入该风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该风刀包括两个本体、多个气管及至少一个第
一支架;每个该本体内均具有一个风腔,且该本体上开设与该风腔相连通的至
少一个进风口及多个出风口;该多个气管分别与该多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且每
个气管与对应的该出风口相连通且固定连接;该气管由易弯曲且弯曲后易定形
的材料制成,使得该气管的出气角度容易调整;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内具有一
个风道,且开设与该风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及至少两个出气孔,该至少
两个出气孔分别连接该两个本体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使得通过该至少一个进气
孔进入该风道内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该至少两个出气孔进入该风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口的数量需根据压力表
的生产标准来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刀,其特征在于,该风刀包括一个进风端面及一
个出风端面,该至少一个进风口设置在该进风端面,该多个出风口设置在该出
风端面,该进风端面与该出风端面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楷李志东邱醒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