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672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刀,包括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贯通的风腔,风腔包括一端开口的风腔主体和与风腔主体连接的两个刀体,两个刀体的一端分别和风腔主体的两个开口端连接,并且风腔主体和刀体相切设置,两个刀体共同形成出风通道,并且出风通道与风腔主体贯通,两个刀体的另一端共同形成出风口,两个刀体之间间隔的距离从与风腔主体相切的一端向出风口一端逐渐减小;刀体包括倾斜段和竖直段,倾斜段的一端与风腔主体的开口端相切,倾斜段的一端与竖直段的一端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供稳定均衡的、持续的、高速的、大流量的空气,从而提高干燥和除尘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刀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大流量的空气的风刀。
技术介绍
风刀是用压缩空气驱动的装置,其适合于吹气除水除尘,水分吹除干燥和吹风冷却等。具体应用如如吹除钢板、铝合金型材等平面上的灰尘、水分,吹除饮料瓶、包装罐等瓶体表面的水分,吹除产品表面的杂质灰尘、残液,外包装上的水分,以及传送带清理等。现有技术中的风刀提供的空气气流不够稳定、而且流量不够大,从而导致干燥和除尘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快速干燥和快速除尘的要求,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大流量的空气的风刀,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大流量的空气的风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风刀,包括进风口和与所述进风口贯通的风腔,所述风腔包括一端开口的风腔主体和与所述风腔主体连接的两个刀体,两个所述刀体的一端分别和所述风腔主体的两个开口端连接,并且所述风腔主体和所述刀体相切设置,两个所述刀体共同形成出风通道,并且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风腔主体贯通,两个所述刀体的另一端共同形成出风口,两个所述刀体之间间隔的距离从与所述风腔主体相切的一端向出风口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刀体包括倾斜段和竖直段,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风腔主体的开口端相切,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连接。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所述风腔主体的一侧还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和所述进风口分设于所述风腔主体的两侧。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所述风腔主体的截面的形状为优弧。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所述风腔主体和所述刀体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所述风腔主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刀体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凹槽。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所述倾斜段和所述竖直段之间呈110°?160。角。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其中一个所述刀体的竖直段的长度大于另一个所述刀体的竖直段的长度。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所述竖直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与所述倾斜段的外表面共同形成U形槽。作为本技术风刀的一种改进,所述竖直段的长度为Im?5m,所述出风口的宽度为 0.01mm ?5mm。相对于现有技术,气体从进风口通过风腔主体进入出风通道,由于出风通道本身具有渐窄的结构,因此,当气体从较宽的风腔主体进入到越来越窄的出风通道时,气压增加,在科恩达(Coanda)效应(沿物体表面的高速气流在拐弯处能附于表面的现象)的作用下,空气被引导到出风口的表面,这样,风的整体性一直维持到气流的下游,使得气体以直线流的形式喷出来,使得气流更加可控。而且本技术的风刀还创造了周围空气夹带放大的环境,因此可以提高空气在风刀内壁的夹带。由于科恩达效应和空气夹带的共同作用,最终提高了总风量,从而提供稳定均衡的、持续的、高速的、大流量的空气,从而提高干燥和除尘效率,可以满足快速干燥和快速除尘的要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其中:1-进风口 ;2-风腔;21-风腔主体,22-刀体,221-倾斜段,222-竖直段,2221-凸起条,2222-U形槽,23-出风通道,24-出风口,25-弧形凹槽;3-连接螺杆;4-夹带气流;5-总气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刀,包括进风口 I和与进风口 I贯通的风腔2,风腔2包括一端开口的风腔主体21和与风腔主体21连接的两个刀体22,一端开口的风腔主体21形成有两个独立的开口端,两个刀体22的一端分别和风腔主体21的两个开口端连接,风腔主体21和刀体22相切设置,从而使得风腔主体21和刀体22光滑过渡,没有棱角,从而可以提高出风均匀性,两个刀体22共同形成出风通道23,并且出风通道23与风腔主体21贯通,两个刀体22的另一端共同形成出风口 24,两个刀体22之间间隔的距离从与风腔主体21相切的一端向出风口 24 —端逐渐减小,即出风通道23为渐窄风道,从而使得气体的气压增加。风腔主体21的一侧还设置有连接螺杆3,连接螺杆3和进风口 I分设于风腔主体21的两侧,连接螺杆3用于将整个风刀固定到其余设备上,以对待干燥的物体进行吹风干燥。风腔主体21的截面的形状为优弧。风腔主体21和刀体22 —体成型,如此就无需进行切削加工,因此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加工流程,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风腔主体21的外表面和刀体22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凹槽25,用于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将整个风刀固定到其他设备上,从而使得整个风刀连接稳固,不易偏移。刀体22包括倾斜段221和竖直段222,倾斜段221的一端与风腔主体21的开口端相切,倾斜段221的一端与竖直段222的一端连接。倾斜段221和竖直段222之间呈110°?160°角。两个竖直段222共同形成出风口 24,从而使得出风口 24为平直通道,出风平直,几乎无散风,进而提高出风均匀性,降低风压损耗。其中一个刀体22的竖直段的长度大于另一个刀体22的竖直段的长度,从而便于夹带周围空气,以提高总风量。竖直段2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条2221,凸起条2221与倾斜段221的外表面共同形成U形槽2222,通过U形槽2222可将整个风刀嵌入固定部件上,增加整个风刀的安装稳定性。竖直段222的长度为Im?5m,从而使得空气作为一个整体,以直线流的形式喷出来,使得气流更加可控,出风口 24的宽度为0.0lmm?5mm,出风口 24的宽度较小,以形成高强度、大气流的冲击风幕。工作时,如图3所示,气体从进风口 I通过风腔主体21进入出风通道23,由于出风通道23本身具有渐窄的结构,因此,当气体从较宽的风腔主体21进入到越来越窄的出风通道23时,气压增加,在科恩达(Coanda)效应(沿物体表面的高速气流在拐弯处能附于表面的现象)的作用下,空气被引导到出风口 24,这样,风的整体性一直维持到气流的下游,使得气体以直线流的形式喷出来,使得气流更加可控。而且本技术的风刀还创造了周围空气夹带放大的环境,因此可以提高空气在风刀内壁的夹带,形成大的夹带气流4。由于科恩达效应和空气夹带的共同作用,形成大的总气流5,最终提高了总风量,从而提供稳定均衡的、持续的、高速的、大流量的空气,从而提高干燥和除尘效率,可以满足快速干燥和快速除尘的要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主权项】1.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和与所述进风口贯通的风腔,所述风腔包括一端开口的风腔主体和与所述风腔主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和与所述进风口贯通的风腔,所述风腔包括一端开口的风腔主体和与所述风腔主体连接的两个刀体,两个所述刀体的一端分别和所述风腔主体的两个开口端连接,并且所述风腔主体和所述刀体相切设置,两个所述刀体共同形成出风通道,并且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风腔主体贯通,两个所述刀体的另一端共同形成出风口,两个所述刀体之间间隔的距离从与所述风腔主体相切的一端向出风口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刀体包括倾斜段和竖直段,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风腔主体的开口端相切,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炎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锐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