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入对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9948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入对于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利用成像装置在给定的检测区域中产生由使用者控制的输入物体(14)的图像序列,b)基于图像序列来识别输入物体(14)的位置变化,c)基于所识别的位置变化来产生对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感应式的相机(10),利用至少一个红外光源(12)对所述检测区域进行照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输入对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输入对于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的方法。
技术介绍
尤其在机动车中,应该使驾驶员在操作电子仪器时尽可能不从驾驶事件分心。在此方面,以姿势识别为基础的人机交互已得到证明。其中,识别使用者的手或者其它输入目标在检测装置的空间中的摆动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控制命令,以将选择元件定位在电子仪器的显示屏上。由DE20122526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利用所谓的“结构光”、例如以形式为扇形发射的结构光,来实现虚拟的输入装置。此外已知的是:利用立体相机来确定使用者手的空间位置并且利用这一点来识别姿势。已知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对所检测的图像进行分析所需的计算量大。此外,市场上常见的姿势识别装置大多是针对居家应用设计的。而与大多的居家应用不同,在机动车中存在复杂得多的照明条件,使得对所检测图像的分析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方法,它能够在机动车中实现简单可靠的姿势识别。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方法得以实现。一种用于输入对于机动车部件控制命令的方法,具有步骤:a)利用成像装置在给定的检测区域中产生由使用者控制的输入物体的图像序列,b)基于图像序列来识别输入物体的位置变化,c)基于所识别的位置变化来产生对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在此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感应式的相机,利用至少一个红外光源对所述检测区域进行照射。通过这种方式以微少的设备成本实现了简单可靠的姿势识别。尤其放弃立体图像识别可以使必要的计算成本降低,由此可以实时地执行图像识别。通过照射检测区域也在机动车中困难的照明条件下同时实现了可靠识别。在此例如使用者的手可以作为输入物体,但是也可以通过检测其它物体实现姿势输入。例如可以识别使用者的点头和摇头。可以使用体外的物体,例如输入笔迹。在此特别适宜的是,通过使图像序列的至少两个图像匹配于输入物体的骨架模型并对该至少两个图像的骨架模型参数进行比较来识别输入物体的位置变化。通过适配于这种骨架模型能够在评价测得的图像时快速减少数据,由此需要特别少的计算功率。这种骨架模型可以通过参数来描述输入物体的形状,它们描述例如各个手指关节的弯角。通过一直改变这些参数,直到骨架模型描述与在图像中可以识别的相同的手姿势,则得到一组参数,即,例如手指关节的弯角,利用所述参数通过计算机可以获得手指相对位置的评价。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扩展结构中,为了针对特定的输入物体标定骨架模型,在输入物体在检测区域中处于给定位置的情况下检测出一标定图像。这一点只需一次性地进行,便可以随后对确定的物体进行识别。因此例如可以准确地检测使用者手的大小,用于随后由实际物体大小和图像大小之间的比例获得位置信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利用所检测的输入物体的至少一个点在相机的探测矩阵上的坐标来确定该点在一与所述至少一个相机的视向相垂直的平面中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特别简单地获得二维位置信息,它们本身已经可以用于姿势识别。为确定输入物体的至少一个点沿一与所述至少一个相机的视向平行的轴线的位置,即获取深度信息,利用输入物体的至少两个点的像距以及其与该至少两个点的已知的物距的比例来确定深度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其它的深度信息:利用由输入物体向相机散射回的红外光源光的光强来确定输入物体的至少一个点沿与所述至少一个相机的视向平行的轴线的位置。这样便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准确的距离确定,因为由红外光源射出的光——由此也是散射回的光——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减小。因此小的距离变化便会导致可观的亮度变化,由此可实现高的测量精度。为了适应变换的光条件和有限的相机带宽,在此适宜的是,红外光源的照射功率在至少两个给定的功率值之间循环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可靠地避免过曝光或曝光不足,它们可能不利地影响距离确定。在此照明功率的变化也可以包括其间红外光源完全不发出光线的间隔。因为按照已知的模式实现红外光源的这种节拍式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可靠地将光源的光分量与在红外环境光中的由环境引起的波动分开,由此明显简化了图像识别。对于相同的目的也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相机的曝光时间在至少两个给定值之间循环变化。另外,通过例如只在图像中以长曝光时间来分析暗区并且只在图像中以短曝光时间分析亮区,在图像中的强对比度下也可以得到全部信息。此外因为已知车辆内舱的几何形状,为了识别输入物体的至少一个点的位置,可以确定出在该至少一个点与由所述至少一个相机检测的相对于机动车固定的具有已知位置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使(输入)物体与已知的相对于机动车固定的物体建立关系,得到了附加的几何信息,它们可以用于改善位置识别精度或者对已确定的位置进行确认。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它具有电子仪器和姿势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用于检测在机动车内舱中操纵物体的操纵姿势,其中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所述姿势控制装置设计成,执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由根据本方法描述的优点得到相同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和其实施例。附图示出:图1由输入物体建立骨架模型的示意图;图2利用相机确定物体x-y位置的示意图;图3利用两个相机更好地确定物体x-y位置的示意图;图4利用图像大小确定物体z位置的示意图;图5照明强度与光源距离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6使光强匹配于变换的物距的示意图;图7相机曝光时间适配于不同光条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操纵机动车部件、例如娱乐系统、移动电话、导航仪或电动车窗、座椅调整装置、空调系统等时,应尽可能地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力不偏离车道。因此应当通过姿势识别实现控制,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下驾驶员无需寻找操纵元件并且无需使其注意力偏离车道。为此通过至少一个红外相机10对围绕驾驶员的机动车内舱进行拍摄,同时利用至少一个红外光源、优选以780-870nm的波长范围对该区域进行照射。由所拍摄的图像序列可以确定出手14或者其它输入物体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又可以被分派给确定的控制命令。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在图像识别方面的计算成本并实现对相机图像的可靠的实时处理,首先在标定阶段中建立手14的所谓的骨架模型16。为此,在给定的标定位置中对手进行一次性地拍摄,由此可以确定手14的基本尺寸。所得到的骨架模型16为手14设定了各关节18以及指尖20的位置并且还包括各关联点之间的不可改变的距离。然后为了利用相机10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姿势识别,可以通过使骨架模型16与图像中的手14的形状进行匹配来进行分析。在此,在通过关节的相应弯角范围限定了的、手14的可能的运动空间中搜寻一与手14的图像一致的姿势。此时,由在相继的图像序列中手14姿势的变化以及其相对于相机10的位置可以识别出使用者的姿势并产生相应的控制命令。除了通过关节18的弯角限定的手14姿势以外,必须确定手相对于相机10的位置。在此确定手14在x-y平面中、即垂直于相机10视向的平面中的位置是特别简单的。相机10包括具有大量像素24的矩阵传感器22。因此可以简单地由手14的图像16在矩阵传感器22上的位置获得x-y位置。在此,通过使用两个相机10可以提高精度。在此,使这两个相机10取向成,使各矩阵传感器22的像素24不是正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输入对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输入对于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利用成像装置在给定的检测区域中产生由使用者控制的输入物体(14)的图像序列,b)基于图像序列来识别输入物体(14)的位置变化,c)基于所识别的位置变化来产生对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其特征在于,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感应式的相机(10),利用至少一个红外光源(12)对所述检测区域进行照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31 DE 102012110460.31.一种用于输入对于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利用成像装置在给定的检测区域中产生由使用者控制的输入物体(14)的图像序列,b)基于图像序列来识别输入物体(14)的位置变化,c)基于所识别的位置变化来产生对机动车部件的控制命令,为了针对特定的输入物体标定骨架模型(16),在输入物体(14)在检测区域中处于给定的标定位置的情况下一次性地检测出一标定图像,以随后对确定的输入物体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感应式的相机(10),利用至少一个红外光源(12)对所述检测区域进行照射,通过使图像序列的至少两个图像匹配于输入物体(14)的骨架模型(16)并对该至少两个图像的骨架模型(16)参数进行比较来识别输入物体(14)的位置变化,随后由实际的通过标定已知的物体大小和在图像序列中的输入物体的图像大小之间的比例获得位置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检测的输入物体(14)的至少一个点在相机(10)的探测矩阵(22)上的坐标来确定该点在一与所述至少一个相机(10)的视向相垂直的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米勒J·施耐德M·屈内M·屈纳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