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汽车的雨刷装置和雨刷臂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966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议一种尤其用于汽车的雨刷装置(10),它有一个带有锥体(34)的雨刷轴(28,30),在雨刷轴上可固定一个雨刷臂(32),在该锥体(34)上叠加有肉眼可见的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建议了一种雨刷臂(32),它尤其是用于雨刷装置(10),该雨刷臂具有一个带有内圆锥(37)的紧固件(47),该内圆锥可紧固在一个锥体(34)上,在该内圆锥(37)上叠加有肉眼可见的构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类型的、尤其是用于汽车的雨刷装置以及雨刷臂。已经知道有许多种具有一个雨刷轴的雨刷装置,该轴有一个锥体,在锥体上可以固定雨刷臂。雨刷臂在其紧固在锥体上的部位里有一个适配的内圆锥,它被压在雨刷装置的雨刷轴的锥体上。为此,一段螺纹与该锥体相接,在这段螺纹上拧有一个螺母,该螺母将雨刷臂压在锥体上。通常,雨刷臂在紧固件位里由铸造材料制成如由铝压铸件或锌压铸件构成。锥体具有滚花,当雨刷臂压紧时,滚花就压入紧固件里并通过所产生的形状配合连接来提高由雨刷轴传递给雨刷臂的力矩。然而,紧固件越来越多地由钢板作为压弯部而制成,它的表面硬度比由铝或锌压铸件制成的紧固件高得多。为了让锥体的滚花压入紧固件里,在锁定螺母中就必须实现高得多的拧紧力矩,这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雨刷轴的螺纹在装配时开裂。具有主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雨刷装置有以下优点通过一种叠加于锥体上的肉眼可见的构造,当雨刷臂以相同压紧力作用于雨刷轴时,提高了将雨刷轴锥体压入雨刷臂的力。因而,设置于锥体上的滚花可以更好更深地压入雨刷臂表面里,这就加强了雨刷轴同雨刷臂的连接,而且当采用有较高表面硬度的紧固件时,也能传递更高力矩。通过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的措施,得到了有利的改进方案和对主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改进。如果在锥体和雨刷臂之间的平均接触面小于锥体的有效外表面,则此连接具有高的防倾覆性。最简单的是,使锥体具有一个刺孔来实现上述目的。如果剌孔分布于外周上,则刺痕很容易在锥体旋转时刺入雨刷轴里,而不需要其它工序。此外,这样一来,锥体总长度与没有刺痕时是一样的。这阻止在雨刷轴上的雨刷臂的防倾覆性的降低。在变型方式中,刺痕也可以布置在轴向上,这就使易倾覆性继续降低并改善了雨刷臂对准效果。此外,这样一来,雨刷臂套装在锥体上变得更简单,因为避免了内圆锥的歪斜。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雨刷臂的优点是,叠加于紧固件的内圆锥上的肉眼可见的构造就能使从雨刷轴到雨刷臂传递更高力矩,而不必提高雨刷臂在锥体上的压紧力。这能通过简单方式这样实现,即在雨刷轴的内圆锥和锥体之间的平均接触面小于内圆锥的有效外表面。若内圆锥有沉割的话,就能最简单地实现此目的。若沉割布置在外周上,则能特别简单地制成沉割。若沉割布置在轴向上,就使雨刷臂更容易套装到雨刷轴上,因为它不可能错位。此外,进一步降低了易倾覆性。若轴向沉割的数量为奇数,情况尤其如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见附图并在以下说明中详细叙述。所示为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雨刷装置的主体图;图1a示意表示按照
技术介绍
的带有雨刷臂的雨刷轴的锥体;图2本专利技术雨刷装置的雨刷轴的锥体的侧视图;图3图2所示锥体的变型方案;图4a-图4c图3所示锥体的各不同结构的肉眼可见的构造;图5图2所示锥体的另一变型方式;图6a-6b图5所示锥体的肉眼可见构造的不同结构的横断面;图7图2所示锥体的另一变型方式;图8图7所示锥体的横断面;图9本专利技术雨刷臂的立体视图;图10在内圆锥扩宽时的具有沉割的本专利技术雨刷臂的紧固件的截面;图10a在内圆锥压瘪时的具有沉割的本专利技术雨刷臂的紧固件的截面;图11图10a所示的本专利技术雨刷臂的变型方案的截面;图12a-12c具有多个环绕的沉割的图11所示雨刷臂的各个不同方案;图13一个具有最大沉割的本专利技术雨刷臂的截面;图14图13所示雨刷臂的截面。图1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雨刷装置10的立体视图。该雨刷装置包括有带有两个端部的支承管12,在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雨刷轴承14、16。在支承管12的纵向长度的中部设有一个作为驱动单元的雨刷装置马达16,它使一个曲柄18或者来回往复运动或者回转动。曲柄18的自由端与两个椎杆20、22相连,这两个椎杆使驱动曲柄24,26运动,后者又使雨刷轴28,30动作。雨刷轴28、30支承在雨刷轴承14,16里可以旋转并在装配状态下承接住雨刷装置壁32(图9),括水板就可以固定在这臂的自由端上。为了固定雨刷臂32,雨刷轴28有一个锥体34,它以一个圆柱形螺纹36结束。图1a以横断面详细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雨刷装置28与雨刷臂32的连接。锥体34具有滚花35,它卡入雨刷臂32的内圆锥37里。滚花35由小的平等刻槽构成,刻槽之间距离小于0.5-1mm,最好小于0.5mm,特别是小于0.3mm。雨刷装置32的内圆锥37在其有效外表面上与锥体34接触,该外表面在此从内圆锥37的下边39一直到内圆锥37的上边41围绕锥体34布置。锥体34和雨刷臂32之间的平均接触面积由锥体34的有效外表面来定,由滚花35引起的表面扩大未被考虑。雨刷臂32的内圆锥37通过拧在螺纹36上的螺母43被压到锥体34上。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雨刷装置10的雨刷轴28的端部,雨刷臂32固定在此端部上。雨刷轴28基本分三段,第一段38成圆柱形,第二段是锥体34,第三段是螺纹36。锥体34具有环绕的刺痕40作为肉眼可见的构造,其宽度B大致等于锥体34高度H的一半。因而,锥体34的有效外表面(即在装配状态下在内圆锥37内部的锥体34的外表面部位)大于锥体34的平均接触面积,即大于当装上内圆锥37时实际与锥体34接触的接触面积,由滚花35造成的面积变化仍未考虑在内。在此,肉眼可见的构造的大小能遍及滚花35的多个刻槽。通过减小锥体34的平均接触面积,使得将锥体34压向内圆锥37的力在螺母43的起动力矩保持相等时增大。因此滚花35能更好地压入内圆锥37里,从而加强从雨刷轴28至雨刷臂32的力矩传递。刺痕40大致在锥体34的纵向长度的中间,因而在轴向上有效外表面部位就与雨刷臂32的内圆锥37接触。因此,锥体34的总高度H是防倾覆的,从而阻止雨刷臂32的纵向失稳。图3表示图2所示雨刷臂28的一个变型方式。雨刷轴28的锥体34有多个台阶状刺痕40作为肉眼可见的构造。通过这些刺痕40形成了齿42,它们在装上内圆锥37时就能卡入内圆锥37里。此外,每隔一个刺痕40交替地设有压花35。在图4a-4c中详细示出了如图3所示的刺痕40。在图4a中,刺痕40是直的,即只是轴向的,就是说,在这些台阶成与雨刷轴28同心的圆柱体形式。在图4b中设有逐渐缩小的台阶,因而,齿42具有较陡的齿形角。图4c也一样,但齿在相反的方向倾斜。图4b-图4c所示的底切由于有底切而必须切削加工。而与此相反,图4a所示刺痕40可以脱模而不需要附加的切削加工。这样,锥体34的台阶40也可以直接在锥体34镦压时形成。图5是图2所示锥体34的另一变型方式。但在这里,作为肉眼可见的构造的刺痕40布置在轴向上,基本布置在锥体34与内圆锥37接触的整个高度H上。图6表示图5所示锥体的横断面。设有五个径向刺痕40,它们的设计应使这些刺痕相交并在相交线上形成齿42,这些齿42能咬入内圆锥37里。当然,这些刺痕40也可以相互分开设置,也就是说,相互不接触或者只是局部接触。图6b表示图6a所示横断面的另一方案。此处,刺痕40是平的,因而形成五角形。当然,也可以设置3、9或多个刺痕40,但刺痕40数目应该是奇数,以便改善连接的防倾覆性。图7表示图2所示锥体34的另一变型方式。此处,锥体34设有滚花35,它被作为刺痕40的椭圆形切口断开。通过这些椭圆形刺痕40,在内圆锥37和锥体34之间的平均接触面积能缩小,从而使滚花35更好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尤其用于汽车的雨刷装置(10),它至少具有一个带有一个锥体(34)的雨刷轴(28,30),一雨刷臂(32)可被固定在该锥体上,还具有滚花(35),其特征在于,在该锥体(34)上叠加有肉眼可见的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维勒J齐默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