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609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涉及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包括支架,在其顶部安装有输送管道,下方设有入料盒,再下方设有多个依次交错相接的转承盒,再下方设有出料盒;输送管道包括V形的管体,在其一端的顶部设有漏斗、另一端的内腔设有缓冲垫,在弯折部的底部设有出口;入料盒包括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入料底口的入料盒体,内腔设有入料拨辊;转承盒包括顶部设有转承顶口、底部设有转承底口的转承盒体,内腔设有转承拨辊;出料盒包括顶部设有出料顶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出料盒体,内腔设有出料拨辊;在入料拨辊、转承拨辊和出料拨辊的外圆周上均开设有多个周向等角度间隔的凹槽;还包括对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各拨辊分别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
技术介绍
玻璃输液瓶灌装后需要进行灭菌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而实际情况通常是,灌装工序与灭菌工序位于不同的生产楼层,如灌装工序位于较高楼层,灭菌工序位于较低楼层。此时就需要一种输送机对输液瓶进行垂直输送。现有的垂直输送装置一般包括机架、在机架外部包覆板材形成一个竖直的筒体,在筒体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交错设置有多个钢板材质的短滑板,各短滑板由上至下形成曲折的通道。上述结构的垂直输送装置并不适用于易碎材质的玻璃输液瓶的垂直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在输送过程中对输液瓶具有保护作用的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由后侧板和等宽的左侧板及右侧板构成的支架;在支架的顶部安装有输送管道,在输送管道的下方设有入料盒,在入料盒的下方设有多个依次交错相接的转承盒,在转承盒的下方设有出料盒;输送管道包括V形的管体,在其一端的顶部设有漏斗、另一端的内腔设有缓冲垫,在弯折部的底部设有出口;入料盒包括顶部设有与出口对正的入料口、底部设有入料底口的扁圆柱形的入料盒体,在入料盒体的内腔设有入料拨辊;转承盒包括顶部设有转承顶口、底部设有转承底口的扁圆柱形的转承盒体,在转承盒体的内腔设有转承拨辊;出料盒包括顶部设有出料顶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扁圆柱形的出料盒体,在出料盒体的内腔设有出料拨辊;入料盒、各转承盒和出料盒均安装在支架的后侧板上;最上方转承盒的转承顶口与入料盒的入料底口对接连接、下方转承盒的转承顶口与其上方转承盒的转承底口对接连接、最下方转承盒的转承底口与出料盒的出料顶口对接连接;在入料拨辊、转承拨辊和出料拨辊的外圆周上均开设有多个周向等角度间隔的半圆柱形凹槽;入料拨辊、各转承拨辊和出料拨辊由上至下编号1至n,还包括对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各拨辊分别进行同步驱动的驱动装置;在支架上、出料盒的下方设有倾斜的长滑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与现有结构的垂直输送机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带有入料拨辊的入料盒、带有转承拨辊的转承盒和带有出料拨辊的出料盒,为玻璃输液瓶提供了一个逐级夹持向下传递的曲折通道,通过相邻两个拨辊外圆周上凹槽的夹持作用,对夹持传递的玻璃输液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垂直输送的过程中瓶身产生损坏。在竖直输送的过程中,灌装后的输液瓶中的内容物得到可控的缓慢晃动,有利于内容物的充分混合。设置在支架顶部的输送管道对玻璃输液瓶进行定位,使其更顺畅地进入入料盒的入料口。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第一减速机和第二减速机,各轴辊的芯轴均由开设在支架后侧板上的轴孔穿出并设有链轮,还包括与奇数位的链轮和安装在第一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链轮同时啮合传动的第一链条以及与偶数位的链轮和安装在第二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链轮同时啮合传动的第二链条。优选地:入料拨辊、转承拨辊和出料拨辊外圆周上的凹槽数量均为6个,周向间隔60°设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输送管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入料盒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转承盒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出料盒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送带;2、输液瓶;3、输送管道;3-1、漏斗;3-2、管体;3-3、弯折部;3-4、缓冲垫;3-5、出口;4、入料盒;4-1、入料盒体;4-2、入料口;4-3、入料拨辊;4-4、入料底口;5、二楼地面;6、支架;7、第一减速机;8、第二减速机;9、转承盒;9-1、转承盒体;9-2、转承顶口;9-3、转承底口;9-4、转承拨辊;10、出料盒;10-1、出料盒体;10-2、出料拨辊;10-3、出料顶口;10-4、出料口;11、一楼彩钢顶;12、长滑槽;13、收集筐。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竖直设置的、由后侧板和等宽的左侧板及右侧板构成的支架6。如图中所示,支架6放置在一楼的地面上,向上依次贯穿一楼彩钢顶11和二楼地面5,顶部伸入二楼车间内。在支架6的顶部安装有输送管道3,在输送管道3的下方设有入料盒4,在入料盒4的下方设有多个依次交错相接的转承盒9,在转承盒9的下方设有出料盒10。输液瓶2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入料盒4、各级转承盒9和出料盒10。图2是输送管道3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输送管道3包括V形的管体3-2,在其一端的顶部设有漏斗3-1、另一端的内腔设有缓冲垫3-4,在弯折部3-3的底部设有出口3-5。位于二楼地面5的、用于输送灌装后输液瓶2的输送带1其末端与输送管道3的漏斗3-1对接连接。输液瓶2进入漏斗3-1后沿管体3-2向低点滚动,由于速度较快,输液瓶2滚过出口3-5,继续前行与缓冲垫3-4碰撞缓冲,之后折回并经由出口3-5掉落排出。图3是入料盒4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入料盒4包括顶部设有与出口3-5对正的入料口4-2、底部设有入料底口4-4的扁圆柱形的入料盒体4-1,在入料盒体4-1的内腔设有入料拨辊4-3。图4是转承盒9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转承盒9包括顶部设有转承顶口9-2、底部设有转承底口9-3的扁圆柱形的转承盒体9-1,在转承盒体9-1的内腔设有转承拨辊9-4。图5是出料盒1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出料盒10包括顶部设有出料顶口10-3、底部设有出料口10-4的扁圆柱形的出料盒体10-1,在出料盒体10-1的内腔设有出料拨辊10-2。入料盒4、各转承盒9和出料盒10均安装在支架6的后侧板上。连接方式为:最上方转承盒9的转承顶口9-2与入料盒4的入料底口4-4对接连接、下方转承盒9的转承顶口9-2与其上方转承盒9的转承底口9-3对接连接、最下方转承盒9的转承底口9-3与出料盒10的出料顶口10-3对接连接。在入料拨辊4-3、转承拨辊9-4和出料拨辊10-2的外圆周上均开设有多个周向等角度间隔的半圆柱形凹槽。输液瓶2由上至下夹持下行的过程中,瓶身夹持在相邻两个拨辊的凹槽之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输液瓶2完全运行到各盒体内腔时,瓶身夹持在各盒体内壁与拨辊的凹槽之间。如图中所示,入料拨辊4-3、转承拨辊9-4和出料拨辊10-2外圆周上的凹槽数量均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由后侧板和等宽的左侧板及右侧板构成的支架(6);在支架(6)的顶部安装有输送管道(3),在输送管道(3)的下方设有入料盒(4),在入料盒(4)的下方设有多个依次交错相接的转承盒(9),在转承盒(9)的下方设有出料盒(10);输送管道(3)包括V形的管体(3‑2),在其一端的顶部设有漏斗(3‑1)、另一端的内腔设有缓冲垫(3‑4),在弯折部(3‑3)的底部设有出口(3‑5);入料盒(4)包括顶部设有与出口(3‑5)对正的入料口(4‑2)、底部设有入料底口(4‑4)的扁圆柱形的入料盒体(4‑1),在入料盒体(4‑1)的内腔设有入料拨辊(4‑3);转承盒(9)包括顶部设有转承顶口(9‑2)、底部设有转承底口(9‑3)的扁圆柱形的转承盒体(9‑1),在转承盒体(9‑1)的内腔设有转承拨辊(9‑4);出料盒(10)包括顶部设有出料顶口(10‑3)、底部设有出料口(10‑4)的扁圆柱形的出料盒体(10‑1),在出料盒体(10‑1)的内腔设有出料拨辊(10‑2);入料盒(4)、各转承盒(9)和出料盒(10)均安装在支架(6)的后侧板上;最上方转承盒(9)的转承顶口(9‑2)与入料盒(4)的入料底口(4‑4)对接连接、下方转承盒(9)的转承顶口(9‑2)与其上方转承盒(9)的转承底口(9‑3)对接连接、最下方转承盒(9)的转承底口(9‑3)与出料盒(10)的出料顶口(10‑3)对接连接;在入料拨辊(4‑3)、转承拨辊(9‑4)和出料拨辊(10‑2)的外圆周上均开设有多个周向等角度间隔的半圆柱形凹槽;入料拨辊(4‑3)、各转承拨辊(9‑4)和出料拨辊(10‑2)由上至下编号1至n,还包括对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各拨辊分别进行同步驱动的驱动装置;在支架(6)上、出料盒(10)的下方设有倾斜的长滑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输送灌装后玻璃输液瓶的输送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
由后侧板和等宽的左侧板及右侧板构成的支架(6);
在支架(6)的顶部安装有输送管道(3),在输送管道(3)的下方设有入料盒(4),
在入料盒(4)的下方设有多个依次交错相接的转承盒(9),在转承盒(9)的下方设有
出料盒(10);
输送管道(3)包括V形的管体(3-2),在其一端的顶部设有漏斗(3-1)、另一端
的内腔设有缓冲垫(3-4),在弯折部(3-3)的底部设有出口(3-5);入料盒(4)包括
顶部设有与出口(3-5)对正的入料口(4-2)、底部设有入料底口(4-4)的扁圆柱形的
入料盒体(4-1),在入料盒体(4-1)的内腔设有入料拨辊(4-3);转承盒(9)包括顶
部设有转承顶口(9-2)、底部设有转承底口(9-3)的扁圆柱形的转承盒体(9-1),在
转承盒体(9-1)的内腔设有转承拨辊(9-4);出料盒(10)包括顶部设有出料顶口(10-3)、
底部设有出料口(10-4)的扁圆柱形的出料盒体(10-1),在出料盒体(10-1)的内腔设
有出料拨辊(10-2);
入料盒(4)、各转承盒(9)和出料盒(10)均安装在支架(6)的后侧板上;最上
方转承盒(9)的转承顶口(9-2)与入料盒(4)的入料底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帅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