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53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包括设有入料口的阀本体和自增压自回吸结构;自增压自回吸结构包括与入料口连通的增压仓和增压螺旋杆;增压螺旋杆包括杆本体和设于杆本体侧壁的螺旋叶,螺旋叶沿着杆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增压螺旋杆套设于增压仓中且和增压仓同轴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上结构,使阀本体里的液体保持恒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在灌装结束时产生回吸的压力差,多方面有效控制灌装胶量的多小,对灌装桶的大小要求大大地降低,同时响应时间迅速,从而减小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増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
本技术涉及灌装阀
,具体涉及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
技术介绍
传统的灌装阀采用的是直动式开关阀体,阀体的本身不带自回吸,自增压的方式,这种阀体里的液体压力不稳定,关阀时没有回吸,产生滴漏等问题,导致灌装效果低下,胶量时多时小,令生产者带来诸多的问题,严重增加生产时间,大大降低了利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了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解决了阀体里的液体压力不稳定、有滴漏现象、反应速度慢、费时、灌装胶量时多时小不易控制、对灌装桶的规格有要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包括设有入料口的阀本体和自增压自回吸结构;自增压自回吸结构包括与入料口连通的增压仓和增压螺旋杆;增压螺旋杆包括杆本体和设于杆本体侧壁的螺旋叶,螺旋叶沿着杆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增压螺旋杆套设于增压仓中且和增压仓同轴配合。 进一步,所述增压仓和所述增压螺旋杆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螺旋叶和增压仓的内壁固接。 进一步,所述阀本体包括中通的阀箱体、设于阀箱体内且与阀箱体配合的阀活塞和连接该阀活塞的伺服电机;阀箱体包括直通部、控流部和出口部,直通部、控流部和出口部依次连接;阀活塞包括活塞杆和设于活塞杆下端的塞本体,塞本体的外壁和出口部的内壁相配合,活塞杆上端和所述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驱动阀活塞在阀箱体内上升或下降;活塞杆套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和直通部的内壁相配合;所述入料口设于直通部,密封圈位于入料口上方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直通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出口部的内径,所述控流部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控流部的内径沿着从直通部至出口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控流部包括控流部上端口和控流部下端口 ;控流部上端口的内径等于所述直通部的内径,控流部下端口的内径等于所述出口部的内径,所述塞本体的外径等于出口部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丝杠和丝杠连接块连接所述活塞杆上端。 进一步,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丝杠,所述丝杠连接块一端和所述活塞杆上端连接,丝杠连接块另一端设有螺纹孔;丝杠穿过螺纹孔且和丝杠连接块螺纹连接;伺服电机的电机轴旋转并通过丝杠驱动丝杠连接块和所述阀活塞上升或下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采用增压螺旋杆结构,使阀本体里的液体保持恒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在灌装结束时产生回吸的压力差,多方面有效控制灌装胶量的多小,对灌装桶的大小要求大大地降低,同时响应时间迅速,从而减小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效率。 本技术采用高精度的伺服电机控制灌装阀的开关,响应时间迅速,从而减小了生广时间,大大提尚效率。 阀箱体采用直通部、控流部和出口部结构,高精度的伺服电机控制塞本体的位置,多方面有效控制灌装胶量的多小,使液体流动速度,流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提高机器的稳定性,且大大地降低对灌装桶的大小规格要求,同时采用塞本体解决了阀芯开关关不死的现象。 采用密封圈结构,密封圈位于入料口上方位置处,防止待灌装的高粘度液体倒流进伺服电机,防止伺服电机、丝杠和丝杠连接块黏上高粘度液体,容易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沿着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增压螺旋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阀箱体;11-直通部;12-控流部;121-控流部上端口 ;122_控流部下端口 ; 13_出口部;14_入料口 ;2_阔活塞;21_活塞杆;211_活塞杆下?而;212_活塞杆上立而;22-塞本体;3_伺服电机;4_丝杠;5_丝杠连接块;6_密封圈;7-增压仓;8_增压螺旋杆;81-杆本体;82_螺旋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包括设有入料口 14的阀本体和自增压自回吸结构;自增压自回吸结构包括与入料口 14连通的增压仓7和增压螺旋杆8 ;增压螺旋杆8包括杆本体81和设于杆本体81侧壁的螺旋叶82,螺旋叶82沿着杆本体81的轴线方向X向延伸;增压螺旋杆8套设于增压仓7中且和增压仓7同轴配合。本实施例采用增压螺旋杆8结构,使阀本体里的液体保持恒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在灌装结束时产生回吸的压力差,多方面有效控制灌装胶量的多小,对灌装桶的大小要求大大地降低,同时响应时间迅速,从而减小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效率。 增压仓7和增压螺旋杆8为不锈钢材料制成,螺旋叶82和增压仓7的内壁固接。高粘度液体从螺旋叶82之间的空隙进入阀本体中。 所述阀本体包括中通的阀箱体1、设于阀箱体I内且与阀箱体I配合的阀活塞2和连接该阀活塞2的伺服电机3 ;阀箱体I包括直通部11、控流部12和出口部13,直通部11、控流部12和出口部13依次连接;阀活塞2包括活塞杆21和设于活塞杆下端211的塞本体22,塞本体22的外壁和出口部13的内壁相配合,活塞杆上端212和所述伺服电机3连接,伺服电机3驱动阀活塞2在阀箱体I内上升或下降;活塞杆21套设有密封圈6,该密封圈6和直通部11的内壁相配合;所述入料口 14设于直通部11,密封圈6位于入料口 14上方位置处。 本实施例采用高精度的伺服电机3控制灌装阀的开关,响应时间迅速,从而减小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效率;阀箱体I采用直通部11、控流部12和出口部13结构,高精度的伺服电机控制塞本体22的位置,多方面有效控制灌装胶量的多小,使液体流动速度,流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提高机器的稳定性,且大大地降低对灌装桶的大小规格要求,同时采用塞本体22解决了阀芯开关关不死的现象,防止滴漏;采用密封圈6,密封圈6位于入料口14上方位置处,防止待灌装的高粘度液体倒流进伺服电机,防止伺服电机、丝杠和丝杠连接块黏上高粘度液体,容易清理。 所述直通部11的内径大于所述出口部13的内径,控流部12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控流部12的内径沿着从直通部11至出口部13的方向M向逐渐减小。控流部12包括控流部上端口 121和控流部下端口 122 ;控流部上端口 121的内径等于直通部11的内径D1,控流部下端口的内径等于所述出口部13的内径D2,所述塞本体22的外径等于出口部13的内径。 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丝杠4和丝杠连接块5连接所述活塞杆上端212。 所述伺服电机3的电机轴连接所述丝杠,所述丝杠连接块一端和所述活塞杆上端212连接,丝杠连接块另一端设有螺纹孔;丝杠穿过螺纹孔且和丝杠连接块螺纹连接;伺服电机3的电机轴旋转并通过丝杠驱动丝杠连接块和所述阀活塞2上升或下降。 本实施例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入料口的阀本体和自增压自回吸结构;自增压自回吸结构包括与入料口连通的增压仓和增压螺旋杆;增压螺旋杆包括杆本体和设于杆本体侧壁的螺旋叶,螺旋叶沿着杆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增压螺旋杆套设于增压仓中且和增压仓同轴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入料口的阀本体和自增压自回吸结构;自增压自回吸结构包括与入料口连通的增压仓和增压螺旋杆;增压螺旋杆包括杆本体和设于杆本体侧壁的螺旋叶,螺旋叶沿着杆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增压螺旋杆套设于增压仓中且和增压仓同轴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仓和所述增压螺旋杆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螺旋叶和增压仓的内壁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增压自回吸式高粘度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本体包括中通的阀箱体、设于阀箱体内且与阀箱体配合的阀活塞和连接该阀活塞的伺服电机;阀箱体包括直通部、控流部和出口部,直通部、控流部和出口部依次连接;阀活塞包括活塞杆和设于活塞杆下端的塞本体,塞本体的外壁和出口部的内壁相配合,活塞杆上端和所述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驱动阀活塞在阀箱体内上升或下降;活塞杆套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和直通部的内壁相配合;所述入料口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旌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岑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