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平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727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平尾,属于飞机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它包括平尾壁板、前梁、中梁、翼肋、前梁接头、左侧升降舵、后梁接头、后梁、右侧升降舵、驱动接头、铰接接头、可变形整流包皮、垂尾、垂尾后梁及驱动拉杆;左右平尾为整体部件,可在内部平衡气动载荷作用在平尾上的弯矩及扭矩,减小对垂尾连接件的传力要求,传力顺畅、节约结构重量;调节机构简单,控制稳定、重量小。且不会由于运动需求破坏气动外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可调平尾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平尾,属于飞机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现代公务机在气动布局上基本都采用了下单翼、T型尾翼的典型气动布局。为追求巡航经济性,增大飞机可用升阻比,常采用较小的飞机纵向静安定度,优化缩减平尾的配平阻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减小了升降舵的操纵效率,导致起飞抬前轮抬头力矩不足,影响起降特性。 针对该问题,平尾安装角度应具备可调功能,在不同的飞行剖面下可以根据操纵需求,将平尾调整在几个固定角度使用。该平尾安装角度调节机构既要保证平尾的强度刚度,还要兼顾与垂尾连接,确保平尾气动力及其弯扭矩能够顺畅的通过垂尾接头传递到机身,或自身平衡。较好的调整机构方案及平尾结构方案,能够做到在重量代价最小的情况下,满足平尾安装角度可调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调节机构简单、传力顺畅、结构重量低的可调平尾,以实现平尾配平阻力小、巡航经济性高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机构简单、传力顺畅、结构重量低、且不会由于运动需求破坏气动外形的可调平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平尾,它包括平尾壁板、前梁、中梁、翼肋、前梁接头、左侧升降舵、后梁接头、后梁、右侧升降舵、驱动接头、铰接接头、可变形整流包皮、垂尾、垂尾后梁及驱动拉杆; 所述平尾壁板、前梁、中梁、后梁及翼肋通过铆接装配为左右平尾盒段;左右平尾盒段通过前梁接头及后梁接头螺接为一整体部件,其中前梁接头上设有驱动接头,后梁接头上设有铰接接头;左右升降舵通过接头与平尾连接;平尾通过后梁接头上的铰接接头固定在垂尾后梁上;可变形整流包皮一端固定在平尾上,另一端搭接在垂尾上;驱动拉杆为液压作动器的作动部分,另一端与驱动接头连接。 功能一:在于通过铰接接头与垂尾后梁铰接,通过驱动拉杆的伸缩可实现平尾绕铰接接头旋转。满足平尾按-4°、0°、4°、10°、14°等固定角度的调节要求;且该链接形式仅需传递平尾升力、重力等Y向载荷,减小了对垂尾后梁的强度设计要求,调节机构简单,工作稳定,重量小。 功能二:通过固定在平尾上的可变形整流包皮与垂尾外形贴合,可避免由于平尾转动带来的气动外形破坏。 功能三:在于左右平尾通过前梁接头和后梁接头贯穿连接,形成一整体部件,左右平尾由于气动产生的力矩可在梁接头处自身平衡,减小对垂尾的刚度要求。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左右平尾为整体部件,可在内部平衡气动载荷作用在平尾上的弯矩及扭矩,减小对垂尾连接件的传力要求,传力顺畅、节约结构重量;调节机构简单,控制稳定、重量小。且不会由于运动需求破坏气动外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6—平尾壁板,2—前梁,3 —中梁,4一翼肋,5—前梁接头,7—左侧升降舵,8—后梁接头,9一后梁,10—右侧升降舵; 图2为图1A-A面的剖视图; 图2中:11 —驱动接头,12 —铰接接头,13 —可变形整流包皮,14 —垂尾,15 —垂尾后梁,16 一驱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本技术提出的可调平尾(见图1、图2)它包括:平尾壁板1、6、前梁2、中梁3、翼肋4、前梁接头5、左侧升降舵7、后梁接头8、后梁9、右侧升降舵10、驱动接头11、铰接接头12、可变形整流包皮13、垂尾14、垂尾后梁15及驱动拉杆16。 平尾壁板1、6、前梁2、中梁3、后梁9及翼肋4通过铆接装配为左右平尾盒段?’左右平尾盒段通过前梁接头5及后梁接头8螺接为一整体部件,其中前梁接头5上设计有驱动接头11,后梁接头8上设计有铰接接头12 ;左右升降舵7、9通过接头与平尾连接;平尾通过后梁接头8上的铰接接头12固定在垂尾后梁15上;可变形整流包皮13 —端固定在平尾上,另一端搭接在垂尾上;驱动拉杆16为液压作动器的作动部分,另一端与驱动接头11连接。 该技术通过驱动拉杆16的伸缩实现平尾绕铰接接头12旋转,满足平尾按-4°、0°、4°、10°、14°等固定角度的调节要求;且该链接形式仅需传递平尾升力、重力等Y向载荷,减小了对垂尾后梁的强度设计要求,调节机构简单,工作稳定,重量小。通过固定在平尾上的可变形整流包皮13与垂尾外形贴合,可避免由于平尾转动带来的气动外形破坏。且通过前梁接头5和后梁接头8将左右平尾贯穿连接,形成一整体部件,实现平尾内部自平衡气动载荷产生的弯扭矩,减小对垂尾的刚度要求。 该技术涉及的平尾为整体部件,可在内部平衡气动载荷作用在平尾上形成的弯矩及扭矩,减小对垂尾连接件的传力要求,传力顺畅、节约结构重量;调节机构简单,控制稳定、重量小。且不会由于运动需求破坏气动外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平尾,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平尾壁板(1、6)、前梁(2)、中梁(3)、翼肋(4)、前梁接头(5)、左侧升降舵(7)、后梁接头(8)、后梁(9)、右侧升降舵(10)、驱动接头(11)、铰接接头(12)、可变形整流包皮(13)、垂尾(14)、垂尾后梁(15)及驱动拉杆(16); 所述平尾壁板(1、6)、前梁(2)、中梁(3)、后梁(9)及翼肋(4)通过铆接装配为左右平尾盒段;左右平尾盒段通过前梁接头(5)及后梁接头(8)螺接为一整体部件,其中前梁接头(5)上设有驱动接头(11),后梁接头(8)上设有铰接接头(12);左右升降舵(7、9)通过接头与平尾连接;平尾通过后梁接头(8)上的铰接接头(12)固定在垂尾后梁(15)上;可变形整流包皮(13)一端固定在平尾上,另一端搭接在垂尾上;驱动拉杆(16)为液压作动器的作动部分,另一端与驱动接头(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平尾,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平尾壁板(1、6)、前梁(2)、中梁(3)、翼肋(4)、前梁接头(5)、左侧升降舵(7)、后梁接头(8)、后梁(9)、右侧升降舵(10)、驱动接头(11)、铰接接头(12)、可变形整流包皮(13 )、垂尾(14 )、垂尾后梁(15)及驱动拉杆(16 ); 所述平尾壁板(1、6)、前梁(2)、中梁(3)、后梁(9)及翼肋(4)通过铆接装配为左右平尾盒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马经忠刘序理曹航王俊伟万俊明江翔陶姝燕沈亮张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