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214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22:53
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所述剪力墙由两种具有上下左右相互对应的扣合榫卯结构的砌块拼接成砌体,所述砌体具有内部空腔上下全部相通、水平局部相通、外部水平通缝、上下错缝的结构,砌体内部的空腔内分别安置有竖向和水平钢筋,并浇铸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剪力墙在施工中,仅需要使用两种形式的砌块,就可以砌筑“一”形墙、“T”形墙或“L”形墙,并且不再需要搭建模架体系,也不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养护,即可进行连续作业;所使用的砌块在水平层榫卯自锁时,是采用两边向中心卡合的方式,即可以方便地将竖向钢筋卡合在剪力墙的内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我国高层建筑市场庞大,尤其是高层住宅项目,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而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施工不仅需要大量的模架体系,特别是需要大量普通模板,还需要现场浇筑混凝土,并且现场进行养护。在这个过程中,模架工程要耗费大量普通模板和脚手架,还需要大量技术熟练的工人;而现浇的混凝土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才能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整个过程耗费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非常之大。目前,出现了一些榫卯结构的墙体,改变了传统的浇筑模式。但是,所使用的砌块种类样式较多,难以生产,在砌筑过程容易出现拼接错误,而且不利于砌块的库存归类,占用资金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榫卯结构的墙体使用的砌块样式较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所述剪力墙由两种具有上下左右相互对应的扣合榫卯结构的砌块拼接成砌体,所述砌体具有内部空腔上下全部相通、水平局部相通、外部水平通缝、上下错缝的结构,砌体内部的空腔内分别安置有竖向和水平钢筋,并浇铸混凝土。所述砌块包括边缘相互榫卯自锁的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第一砌块为“凵”形,具有位于中间的撑板和两个侧翼,撑板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Ⅰ和凹槽Ⅰ,左侧侧翼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Ⅱ和凹槽Ⅱ,右侧侧翼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Ⅲ和凹槽Ⅲ;第二砌块为“H”形,具有位于中间的撑板和两个翼片,撑板中部开孔,撑板顶端两侧具有和撑板同方向的凸起Ⅳ,翼片顶端两侧具有凸起Ⅴ和凸起Ⅵ,翼片底部两侧具有凹槽Ⅴ和凹槽Ⅵ,前后翼片的凸起Ⅴ、凸起Ⅵ、凹槽Ⅴ和凹槽Ⅵ位置不同。所述第一砌块的侧翼顶端与撑板之间具有钢筋孔,第二砌块翼片顶端两侧具有放置钢筋所用的孔。所述第一砌块的侧翼具有左右对称的与侧翼垂直的筋板;所述第二砌块的撑板两侧具有与撑板垂直的筋板。所述剪力墙为“一”形墙、“L”形墙或“T”形墙。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时先绑扎好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将砌块相互自锁拼接成第一水平层,然后将竖向钢筋放置在剪力墙的空腔中,之后在砌块空腔的水平位置绑扎一层水平钢筋,接着再拼接一层砌块,绑扎水平钢筋,重复拼接水平层和绑扎水平钢筋,一直到墙体接近梁底位置时,将顶层砌体局部支好普通模板后,对整个剪力墙进行整体浇注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目前这种施工方法,在剪力墙结构的施工中,仅需要使用两种形式的砌块,就可以砌筑“一”形墙、“T”形墙或“L”形墙,并且不再需要搭建模架体系,也不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养护,即可进行连续作业;再者由于砌块采用工业化标准生产,其规格、尺寸能够得到保证,由其组成的砌体尺寸的精度大幅提高,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更加需要提出的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砌块在水平层榫卯自锁时,是采用两边向中心卡合的方式,可以方便地将竖向钢筋卡合在剪力墙的内腔中。所以该专利技术既提高了剪力墙的施工质量,又节约了材料、人工、时间,同时净化了施工现场,节约了建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在砌块上设置钢筋孔,可以更加规范钢筋的捆扎施工,而不需要在砌筑墙体时临时开孔。进一步地,在砌块上设置筋板,可以在筋板隔离出的空间内放置保温材料,使砌筑的墙体具有保温功能,符合现代建筑保温节能的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砌块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图6为图1的仰视图。图7为图5的A-A剖视图。图8为图5的B-B剖视图。图9为第二砌块的主视图。图10为图9的左视图。图11为图9的俯视视图。图12为图9的仰视视图。图13为图9的A-A剖视图。图14为图9的B-B剖视图。图15为图9的C-C剖视图。图16为具有筋板的第一砌块的示意图。图17为具有筋板的第二砌块的示意图。图18为水平层A的示意图Ⅰ。图19为水平层A的示意图Ⅱ。图20为水平层B的示意图Ⅰ。图21为水平层B的示意图Ⅱ。图22为“L”形墙水平层A的示意图。图23为“L”形墙水平层B的示意图。图24为“T”形墙水平层A的示意图。图25为“T”形墙水平层B的示意图。图26为带筋板的“一”形墙水平层A的示意图Ⅰ。图27为带筋板的“一”形墙水平层A的示意图Ⅱ。图28为带筋板的“一”形墙水平层B的示意图Ⅰ。图29为带筋板的“一”形墙水平层B的示意图Ⅱ。图30为带筋板的“L”形墙水平层A的示意图。图31为带筋板的“L”形墙水平层B的示意图。图32为带筋板的“T”形墙水平层A的示意图。图33为带筋板的“T”形墙水平层B的示意图。其中,1是第一砌块的撑板,2是侧翼,3是凸起Ⅰ,4是凹槽Ⅰ,5是凸起Ⅱ,6是凹槽Ⅱ,7是凸起Ⅲ,8是凹槽Ⅲ,9是第二砌块的撑板,10是翼片,11是开孔,12是凸起Ⅳ,13是凸起,14是凸起Ⅵ,15是凹槽Ⅴ,16是凹槽Ⅵ,17是孔,18是筋板。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15所示,所述剪力墙由混凝土预制的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榫卯自锁形成墙体,在腔体内腔中固定捆绑水平和竖直钢筋,并且浇铸混凝土。第一砌块为“凵”形,具有位于中间的撑板1和两个侧翼2,撑板1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Ⅰ3和凹槽Ⅰ4,左侧侧翼2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Ⅱ5和凹槽Ⅱ6,右侧侧翼2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Ⅲ7和凹槽Ⅲ8;第二砌块为“H”形,具有位于中间的撑板9和两个翼片10,撑板9中部开孔11,撑板9顶端两侧具有和撑板9同方向的凸起Ⅳ12,翼片10顶端两侧具有凸起Ⅴ13和凸起Ⅵ14,翼片10底部两侧具有凹槽Ⅴ15和凹槽Ⅵ16,前后翼片10的凸起Ⅴ13、凸起Ⅵ14、凹槽Ⅴ15和凹槽Ⅵ16位置不同。第一砌块的侧翼2顶端与撑板1之间具有防止钢筋所用的钢筋孔17,第二砌块翼片10顶端两侧具有钢筋孔17。进一步地,第一砌块的侧翼2具有左右对称的与侧翼2垂直的筋板18;所述第二砌块的撑板9两侧具有与撑板9垂直的筋板18。水平层的同层砌块由第一砌块相互榫卯自锁组成水平层A,需要将第一砌块的侧翼2凸起Ⅱ5和凸起Ⅲ7组合在一起,相应地,底部的凹槽Ⅱ6和凹槽Ⅲ8组合在一起,如附图18、19所示;或者由第二砌块相互榫卯、并在两端榫卯第一砌块组成水平层B,需要将第二砌块的翼片10凸起Ⅴ13和凸起Ⅵ14组合在一起,端部的凸起Ⅴ13和第一砌块的凸起Ⅱ5组合,端部的凸起Ⅵ14和第一砌块的凸起Ⅲ7组合,相应地,底部的凹槽Ⅴ15和凹槽Ⅵ16组合,凹槽Ⅴ15和凹槽Ⅱ6组合,凹槽Ⅵ16和凹槽Ⅲ8组合如附图20、21所示。“一”形墙,由水平层A和水平层B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叠而成,各砌块上的凸起和凹槽或者是组合而成的凸起和凹槽相互间榫卯自锁。“L”形墙,见附图22、23,每一水平层均由水平层A和水平层B组成,在竖直方向上,相邻水平层A和水平层B交替榫卯自锁,自锁形式同“一”形墙。“T”形墙,见附图24、25,每一水平层均由水平层A和水平层B组成,在竖直方向上,相邻水平层A和水平层B交替榫卯自锁,自锁形式同“一”形墙。当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由两种具有上下左右相互对应的扣合榫卯结构的砌块拼接成砌体,所述砌体具有内部空腔上下全部相通、水平局部相通、外部水平通缝、上下错缝的结构,砌体内部的空腔内分别安置有竖向和水平钢筋,并浇铸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由两种具有上下左右相互对应的扣合榫卯结构的砌块拼接成砌体,所述砌体具有内部空腔上下全部相通、水平局部相通、外部水平通缝、上下错缝的结构,砌体内部的空腔内分别安置有竖向和水平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所述砌块包括边缘相互榫卯自锁的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第一砌块为“凵”形,具有位于中间的撑板和两个侧翼,撑板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Ⅰ和凹槽Ⅰ,左侧侧翼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Ⅱ和凹槽Ⅱ,右侧侧翼的顶端和底部分别具有凸起Ⅲ和凹槽Ⅲ;第二砌块为“H”形,具有位于中间的撑板和两个翼片,撑板中部开孔,撑板顶端两侧具有和撑板同方向的凸起Ⅳ,翼片顶端两侧具有凸起Ⅴ和凸起Ⅵ,翼片底部两侧具有凹槽Ⅴ和凹槽Ⅵ,前后翼片的凸起Ⅴ、凸起Ⅵ、凹槽Ⅴ和凹槽Ⅵ位置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榫卯式预制混凝土砌块代替模板浇筑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忠民李红建李秋海李保平管玉民于洪耀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众鼎智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