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646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预制整板,所述预制整板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预制整板由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而成,两层预制板单元分别为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所述预制板下部单元包括底板及底板上均匀设置的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预制板上部单元包括与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配合的混凝土块上部单元,所述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配合形成混凝土块。配合形成混凝土块。配合形成混凝土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目录之7节能环保产业中的7.1高效节能产业重点方向下7.1.7绿色建筑材料方向的集节能、防火、保温、降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绿色建材,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心楼板是建筑领域常用的楼板,优点在于自重轻,刚度大,承载力高等,现有的楼板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生产:1.现浇空心板: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先放置内模,一同浇筑成型;2.预制空心板:生产时采用抽取内模的方式成型,这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空腔较少,提高空腔的数量会使成本增加,提高空腔的体积会使强度降低,即提高空心率难度较大。
[000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是我国绿色建筑建造技术的重要一环,对我国改变建造方式,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而当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均为单向受力的叠合楼板,该叠合楼板不仅受力模式有缺陷,而且整体性也不好,施工时,需要在预制板上绑扎钢筋桁架,绑扎过程较为麻烦,工人踩在钢筋网片上工作,容易对绑扎好的钢筋与钢筋网片造成踩踏变形,浇注混凝土时,需要在预制板上浇筑一层较厚的混凝土,新浇的混凝土与预制板结合效果不理想,同时还存在着现场作业量大、混凝土浇筑量大、造价高等问题。
[0004]公开号CN110778011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公开了预制板本体顶面为楼板结构的完成面,预制板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该楼板预制完成度较高,不需要再在预制板上绑扎钢筋桁架,混凝土浇筑量较少,但缺点在于,仅在边部设置凹槽用于设置连接钢筋,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及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的一系列结构技术及其与框架叠合梁、剪力墙等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等问题,同时,降低结构材料用量,减少施工环节,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结构施工质量,从而降低造价,达到减排节能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预制整板1,所述预制整板1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预制整板1由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而成,两层预制板单元分别为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所述预制板下部单元11包括底板及底板上均匀设置的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预制板上部单元12包括与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配合的混凝土块上部单元,所述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配合形成混凝土块。
[0007]进一步的,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半圆形的预留槽,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后对应的一组预留槽形成圆形的管路预留
孔。
[0008]进一步的,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之间的配合面设置凹槽,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时,一块预制板单元的凹槽被另一块预制板单元封死从而形成空腔,使预制整板1形成空心板结构。
[0009]进一步的,凹槽为,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的配合面分别设置预留空心槽61,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时,上部与下部的预留空心槽61形成空心结构6,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配合形成空心混凝土块。
[0010]进一步的,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间隔设置于底板上,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块21连接成整体。
[0011]进一步的,预制整板1内设置板顶负筋结构与板底配筋结构,预制整板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预制整板1的边部设置垂直于所在边部的边部负筋预留槽142,所述预制整板1中两条相交的边部上的边部负筋预留槽142在相交的角部附近交叉,形成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152,预制整板1的中部设置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
[0012]进一步的,预制整板1为矩形;
[0013]所述边部负筋预留槽142为条状,边部负筋预留槽142阵列设置于所在边部;
[0014]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边部负筋预留槽142之间形成与所在边部垂直的边部混凝土块141,所述边部混凝土块141伸出所在边部,使得边部形成锯齿结构;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152的网格处为角部混凝土块151;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的网格处为中部混凝土块131;
[0015]所述板顶负筋结构为两个方向阵列设置的板顶负筋2交叉构成的网状结构,每根板顶负筋2设置于边部混凝土块141内沿边部混凝土块141的方向设置或贯穿角部混凝土块151中部,板顶负筋结构预制于预制板上部单元12内;
[0016]所述预制整板1板底设置与板顶负筋结构对应的板底配筋结构,板底配筋结构中部设置由间距更小的加强配筋5组成的配筋加强结构;
[0017]中部负筋预留槽132、边部负筋预留槽142、角部负筋预留槽152内设置附加负筋4,附加负筋4绑扎于裸露在负筋预留槽内的板顶负筋2上。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预制整板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预制整板由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而成,且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装配方便,解决了施工时需要浇筑大量混凝土的问题,且双层的结构便于在生产时在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对应位置处分别形成半圆形的预留槽,叠合成预制整板后每组半圆形的预留槽形成圆形的管路预留孔,通过两块板叠合,中间形成管路预留孔,施工时预留孔中可以通过地暖管道等,使预制整板适用于地板或其他通过管道的楼板,实际生产制造时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双层预制板结构的爆炸图;
[0020]图2是本技术预制板下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预制板上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预制整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预制板上部单元配合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预制板下部单元配合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预制板下部单元板底配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预制板上部单元板顶负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
[0028]图10是图8中A

A剖面图,其中图10.1是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即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2是两层预制板单元配合成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图8中B

B剖面图,其中图11.1是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即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1.2是两层预制板单元配合成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图8中C

C剖面图,其中图12.1是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即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2.2是两层预制板单元配合成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预制整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整板(1)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预制整板(1)由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而成,两层预制板单元分别为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所述预制板下部单元(11)包括底板及底板上均匀设置的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预制板上部单元(12)包括与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配合的混凝土块上部单元,所述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配合形成混凝土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半圆形的预留槽,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后对应的一组预留槽形成圆形的管路预留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之间的配合面设置凹槽,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时,一块预制板单元的凹槽被另一块预制板单元封死从而形成空腔,使预制整板(1)形成空心板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的配合面分别设置预留空心槽(61),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时,上部与下部的预留空心槽(61)形成空心结构(6),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配合形成空心混凝土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间隔设置于底板上,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众鼎智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