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护装置的油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3088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被车头引拉行进的油槽车,该油槽车包括一储存筒及一底座,底座具有两支大致与储存筒长度相当的前后向设置的主梁,在主梁的后方设有一较储存筒突出的防护突台,此外在储油筒的外壁面上固定覆设多个突出的条状保护装置,藉由上述保护装置的突出设计以及主梁与储存筒等长的前后向设计,使得在油槽车翻覆或被后方车辆追撞时,有效的保护该储存筒,提高油槽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送气态、液态化学原料的油槽车。一般固态化学原料在运输上有的以包装袋包装,再搬运到货柜板车上运输,而气态或液态化学原料则利用油槽车来运送,例如常见的聚丁二烯即以油槽车作为运输的工具。为了达到运输方便的目的,以往油槽车的构造大体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可联结挂设在一拖车的一车头10的后方,上述油槽车1具有一圆筒状横卧的储存筒11,以及一可撑设在地面的底座12,该底座12上安装有车轮121,在储存筒11底端位于底座12前方的位置各设一连接架13,在连接架13前方位于储存筒11的底部再安装两支左右对应的撑杆14。当油槽车1未与车头10联结时,是由两撑杆14及车轮121共同抵撑在地面,而当油槽车1与车头10联结时,该储存筒11的前端即架设在车头10的后方,由车头10底端车轮与底座12上车轮121共同架设,该车头10即可拖动油槽车1行进。以往油槽车1所设计的储存筒11虽可由内部中空的容室,来达到容装内容物的目的,但由于该储存筒11是直接暴露在外并受到车头10的引导移动,因此,当车头10引拉油槽车1行驶在马路上时,可能因为意外而产生翻覆或者被后方来车追撞等交通事故,当储存筒11产生翻覆时,其筒壁会直接碰触地面,而容易导致破损或者内容物外泄等情况,当容装的内容物为易燃的物质时,更容易因此引发火灾,而当油槽车1被后方来车追撞时,由于底座12上设有结构强度较佳的主梁仅位于安装车轮121的位置,即油槽车1的前半段无主梁的结构,因此,虽然追撞的力量会作用在突出的底座12,但底座12吸收的追撞力无法往前传递,而会直接作用在储存筒11,造成该储存筒11受到前后向的推挤力而发生变形,导致筒壁损坏,这就是油槽车1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性不佳的两项原因。在设计上为了增进储存筒11的结构强度,虽可增加筒壁的厚度,然而整个储存筒11的筒壁一起变厚,会造成重量增加、制造及运输成本提高等缺点,在设计上并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结构强度,而可提高使用安全性的具有保护装置的油槽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油槽车,包括有储存筒及一架设在车头后方的底座,该底座位于该储存筒之下,其特征在于底座至少设有一前后向的主梁,该储存筒是设在该主梁上;储存筒具有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由内壁面界定出一供内容物存放的容室,外壁面上固定覆设至少一个条状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突出于该储存筒的外壁面。该底座的主梁长度与储存筒的长度相当。该底座还具有一设置在主梁后端且较储存筒突出的防撞突台。该底座的主梁为两支前后向设置,且该底座还包含至少一个连结在两主梁间的连接梁。该保护装置是沿着储存筒的外壁面环绕设置。该保护装置是与主梁连接。该保护装置是沿着储存筒的外壁面由前往后设置。该保护装置是中空的结构。该保护装置具有一结合在储存筒外壁面的基板,以及一与该基板结合的护条。该保护装置是以焊接方式固定在储存筒的外壁面上。由此可见,本技术在储存筒的筒壁的外壁面上设置突出的保护装置,并改变底座的构造,使其主梁由前往后延伸与底座大致等长,后方防撞突台并较储存筒突出的设计,确实可避免储存筒的筒壁直接撞击地面破损,以确保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该筒壁的完整,同时主梁的横向贯设,也可在油槽车被后方车辆追撞时承受追撞力,避免追撞力直接作用挤压该储存筒,因此,本技术前述构造确实具有增进油槽车运输的安全性,并确保储存筒的完整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以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以使对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有更清楚的了解。图1为一种以往油槽车的侧视图,说明该油槽车和一车头的对应关系。图2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显示该油槽车和一车头的对应关系。图3为图2中III-III线组合剖视图,说明储存筒和底座的组合关系。图4为图2中IV-IV线组合剖视图,说明筒壁和保护装置间的组合关系。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油槽车2也联结在一具动力的车头20的后方,用以运输存放的内容物是例如丁二烯、苯乙烯等易燃性化学物品,上述油槽车2包含一底座3、一储存筒4及数个条状的保护装置5,以下说明的前方是指靠近车头20的一端,而后方则为远离该车头20的位置。该底座3,可以架设在地面上,其具有两前后向设置的主梁31、数个联结在两主梁31间的连接梁32、数个可撑抵在地面的车轮33、一往后突出的防撞突台34、两垂挂在两主梁31外侧的连接架35,以及两支被安装在主梁31外侧的撑杆36,其中该两主梁31是左右对应设置,每一主梁31皆具有一前后向直立的侧翼311,该侧翼311底端具有一水平的底翼312,在侧翼311顶端形成一弧形的贴合翼313,两贴合翼313的弯弧角度并向中央倾斜。又以长度作区分,主梁31具有一顶端呈三角形突出的前端314,以及一位于后方的后端315,而该连接梁32是平行地焊设在两主梁31的侧翼311间,藉以连结两主梁31产生较佳的结构强度,而该车轮33是被安装在两主梁31底端靠后方处,由于该车轮33的安装为已知构造,在此不赘述,在两主梁31的外侧(即位于油槽车2的左右两侧)各别安装一连接架35及一撑杆36,其中连接架35介于同侧撑杆36及车轮33间。该储存筒4,被安装在底座3上方,其具有一筒壁41,以及一由筒壁41界定出的容室42,其中该筒壁41是为一横截面为中空的设计,其横截面的形状可为四边形、椭圆形、圆形、多边形等等的几何形状,长度则略小于底座3,即该底座3的防撞突台34皆较储存筒4后方突出,而底座3的主梁31长度与储存筒4的长度大底一致。上述筒壁41具有一内壁面411及一外壁面412,在内壁面411间界定出前述的中空容室42,以供内容物存放,而该外壁面412的弧度则与底座3上两贴合翼313配合,故可稳固的架设在底座3的两主梁31上,两者间再以焊接方式固定。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该保护装置5,是前后数个设置环绕在筒壁41的外壁面412上,其连接的方式并无特别的限制,也可以螺丝等其他的加工方式结合,但就结构强度而言以焊接为佳,且基本上是披覆在该外壁面412上,而非与外壁面412隔空。每一保护装置5皆包含长度大抵相同的一基板51及一中空或实心结构的护条52,上述保护装置5的横截面可为各种形状,例如四边形、半椭圆形、半圆形、多边形等,设计上也可在护条52与外壁面412中置入环状的橡胶衬垫,在本实施例中该基板51是直接环绕固定覆设在筒壁41的外壁面412上,如图3所示该保护装置5的左右两端分别以例如焊结的方式和两侧主梁31的侧翼311结合,而该护条52具有一与基板51平行的外护片521、两片前后对应且自外护片521及连接片522共同界定而出的中空部523,其中该外护片521的宽度小于基板51的宽度,而两连接片522靠向基板51的一侧分别与基板焊结,上述基板51可增加整个保护装置5结构强度,并防止发生意外时,连接片522受外力挤压插穿筒壁41,而引起危险。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同样可在储存筒4的容室42内存放内容物,再将底座3的前端挂设在车头20的后方,即可由车头20的动力驱动油槽车2行进。当油槽车2在行时遇到交通事故翻覆时,由于各保护装置5皆较筒壁41突出,因此该保护装置5的护条52可先撞到地面,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油槽车,包括有储存筒及一架设在车头后方的底座,该底座位于该储存筒之下,其特征在于:底座至少设有一前后向的主梁,该储存筒是设在该主梁上;储存筒具有一内壁面及一外壁面,由内壁面界定出一供内容物存放的容室,外壁面上固定覆设至少一个条状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突出于该储存筒的外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融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