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0115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纸张后处理装置具备将纸张作为束临时集聚的堆叠部、对搬入到此堆叠部的搬入方向前端进行限制的止挡件、对由此止挡件限制了位置的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部,和在由此装订处理部进行了装订的纸张束的规定的折叠位置对此纸张实施折叠处理的折叠辊和折叠板;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中:上述装订处理部由纸制订书钉对纸张进行装订,并且,上述止挡件对纸张束的位置进行设定,以便使此纸制订书钉的装订位置横跨上述规定的折叠位置地对纸张进行装订。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订书钉也可与纸张束一起进行折叠处理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从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搬出的纸张进行装订及在规定的折痕位置使其折合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涉及可对连续地搬出的纸张进行后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使从图像形成装置搬出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对其进行订书钉装订或使其折合成册子状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广为人知。这些纸张后处理装置,形成为如下装置结构,即,为了对纸张进行后处理而具备多个纸张集聚组件,例如在作为第1纸张集聚组件的处理托盘将纸张集聚成束状,进行订书钉装订,在作为第2纸张集聚组件的堆叠部对集聚成了束状的纸张进行骑缝装订,使其折合成册子状。并且,近年来,还不断提供在进行这些装订处理时在不使用金属制的装订针(金属订书钉)的情况下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使用该装订装置的纸张后处理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11-20169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在不使用金属的装订订书钉的情况下进行装订,用于使装订了的记录材料束的回收利用性、安全性提高。此装置,由折叠板和折叠辊对依次集聚了多张纸张的、集聚在集聚堆叠器上的纸张束实施折叠。而且,还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在纸张束的从由折叠板和折叠辊进行了折叠的位置隔开预先决定了的间隔的位置,装订机构部由纸张束在不使用金属的订书钉的情况下对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作为此装订机构部的装订机构,在由上述的纸张束的折叠板和折叠辊进行折叠处理后,通过在纸张束产生厚度方向的变形来对纸张束进行装订。此纸张厚度方向的变形通过形成为凹凸状的压接齿从上下咬合在纸张产生局部性的变形,使纸张相互缠结来进行装订。另外,作为利用此压接齿的装订机构的别的构成例,公开了一种切割机构,该切割机构在纸张束形成切痕,使其变形,对纸张进行装订。关于此装置,还公开了以下内容,即,此装置由U字刀、狭缝刀和推入组件进行装订,该U字刀在纸张束形成U字形状的切痕,该狭缝刀形成与此U字刀的宽度一致的狭缝状的切痕,该推入组件将由该U字状刀形成的U字形状的切痕推入到由狭缝刀形成的狭缝状的切痕中。利用这些装订装置的场合,都是以从纸张束的折叠位置到装订位置离开预先决定了的间隔的方式设定由装订装置实施装订的部分(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7、图11)。换言之,错开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地进行设定。同样,在日本专利公开2013-12690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设置向纸张束的一方屈曲成凸形状的切痕形成部和在由纸张束的此切痕形成部包围的范围的内侧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部,并且,在切痕部的两端部设定对纸张束进行对折的折叠位置。冲压装置具有冲头部和模具部,由冲头部在纸张束实施打眼加工。冲头部,具有连接舌片形成刀、孔形成刀和切痕形成刀(图5)。连接舌片形成刀,在纸张束上形成切痕,在纸张上设置连接舌片。孔形成刀,在纸张5上设置作为连接舌片插通的孔的卡定片。切痕形成刀,在纸张上设置切痕。切痕形成刀,屈曲(弯曲)成向一方凸起的形状。连接舌片形成刀的两端部及切痕形成刀的两端部,位于直线上。以纸张束的折叠位置与此直线一致的方式搬运纸张束。另一方面,在模具部上,设置有连接舌片形成刀插入的第1插入孔、孔形成刀插入的插入孔、切痕形成刀插入的插入孔。此装置,在上述专利文献中,由于连接舌片形成刀的两端部及切痕形成刀的两端部位于直线上,将此位置设定为折叠位置,所以,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被错开。然而,在日本专利第495212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订书机装置,该订书机装置考虑环境、安全性,不使用金属性的订书钉,而是使用纸制订书钉。此装置是操作者在装订处理口中以手动插入的方式插入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置,将并列地连结多个大致笔直状的纸制订书钉的连结状态的订书钉的前头部的纸制订书钉切断,成型为大致コ字状。而且,公开了台式的订书机,该台式的订书机具备以下构成,即,使纸制订书钉的两脚部贯通装订纸张,沿装订纸张将两脚部折弯,使其相互粘合,由此,可使用容易变形的纸制的订书钉对装订纸张进行装订。上述的上述日本专利公开的装置虽然都是对纸张束的中间进行装订的装置,但采用了错开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提供册子的装置构成。另外,第3件上述日本注册专利,是在对纸张束进行装订时的订书钉不使用金属地由纸制的订书钉进行装订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上述那样使从图像形成装置等搬出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并实施订书钉装订、册子折叠等后处理的装置中,在不使用金属的订书钉地进行装订处理和纸张折叠处理的场合,在装置构成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如上述2件的日本公开专利那样,以从纸张束的折叠位置到装订位置之间离开预先决定了的间隔的方式设定由装订装置实施装订的部分。换言之,错开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进行设定,生成册子。然而,与在与折叠位置大体相同的位置使用订书钉进行装订的装置相比,因为装订位置从折叠位置偏离,所以,在没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和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打开范围不同。因此,存在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和没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所以,如果不采取在有装订位置的页减少印刷区域的手段,则图像缺失。另外,在通常在纸张长度的二分之一的地方设定折叠位置的场合,因为装订位置偏往一方,所以,例如在封面那一侧的二分之一页,能够超过折叠位置地翻开纸张,但在余下的二分之一的页,仅能够翻开到从折叠位置离开的装订位置,在相同册子的中,在翻开范围产生不平衡,存在不谐调感。并且,公开于上述2件的公开专利的装订装置是使纸张自身变形来进行装订的装置,例如此纸张厚度方向的变形通过形成为凹凸状的压接齿从上下咬合来在纸张产生局部性的变形,使纸张相互缠结来进行装订。然而,为了使纸张相互咬合,需要以相当大的压接力使其咬合。另外,如果此压接力弱,则装订变得不充分,在仅存在压接力时,存在装订不稳定的不良状况。以此压接方式进行的装订存在以下问题,即,如果与折叠位置一致,则因为纸张的弯曲而作用变形力,装订性能不充分。另外,作为别的装订机构公开了一种装订机构,该装订机构在纸张束的一方形成被屈曲成凸形状的切痕,在由纸张束的切痕包围的范围的内侧设置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部,将切痕插入到此装订部中进行装订。此机构因为在纸张自身开设比较大的切痕,所以,对纸张自身产生损伤,并且外观也不太好。因此,可考虑通过在纸张束的压接进行的装订、不在纸张形成大的切痕地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公开于上述日本专利的那样的由纸制订书钉进行的装订。然而,此装置是操作者以手动插入的方式将纸张束的端缘插入到装订开口部进行装订的装置,对于此前提到的在作为纸张束的一半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进行折叠和装订的技术方案没有作出任何考虑。当然,也没有提到将纸张束的装订位置和折叠位置设定在大体相同的位置的技术方案。在这样的状况下,本专利技术者通过在由上述的纸制订书钉在纸张束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进行装订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以提供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及使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其课题,使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进行装订时,装订力比较强,打开装订后的纸张时左右的页可均等地打开,当然由于使用纸制订书钉,所以不需要与金属进行分类,对环境进行了考虑。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项专利技术,是对纸张进行装订并进行折叠的纸张后处理装置;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具备堆叠部、止挡件、装订处理部、折叠处理部和控制部;该堆叠部将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是对纸张进行装订并进行折叠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堆叠部、止挡件、装订处理部、折叠处理部和控制部;该堆叠部将纸张作为束临时集聚;该止挡件对被搬入到此堆叠部中的纸张束进行限制,可移动;该装订处理部在由此止挡件进行了位置限制的状态下对纸张束进行装订;该折叠处理部在由此装订处理部进行了装订的纸张束的规定的折叠位置对此纸张束进行折叠;该控制部对上述止挡件的移动进行控制;上述装订处理部在规定的装订位置由纸制订书钉对纸张束进行装订,并且,上述控制部对上述止挡件进行移动控制,以便使此纸制订书钉的装订位置横跨上述规定的折叠位置地对纸张束进行装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26 JP 2013-199668;2013.09.26 JP 2013-199661.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是对纸张进行装订并进行折叠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堆叠部、止挡件、装订处理部、折叠处理部和控制部;该堆叠部将纸张作为束临时集聚;该止挡件对被搬入到此堆叠部中的纸张束进行限制,可移动;该装订处理部在由此止挡件进行了位置限制的状态下对纸张束进行装订;该折叠处理部在由此装订处理部进行了装订的纸张束的规定的折叠位置对此纸张束进行折叠;该控制部对上述止挡件的移动进行控制;上述装订处理部在规定的装订位置由纸制订书钉对纸张束进行装订,并且,上述控制部对上述止挡件进行移动控制,以便使此纸制订书钉的装订位置横跨上述规定的折叠位置地对纸张束进行装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叠处理部由在规定的折叠位置相对于纸张束向折入方向移动的折叠板和对由此折叠板进行了折叠的纸张进行夹压的一对折叠辊构成;上述纸制订书钉由贯通纸张束并被向内侧折弯的脚部、连结此脚部的连结部和将折弯了的脚部相互粘接的粘接部构成,使连结部横跨上述折叠位置处在与纸张搬运方向相同的方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纸张束折入上述折叠辊的折叠板,与上述纸制订书钉的在贯通纸张束后被向内侧折弯了的脚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纸张束折入上述折叠辊的折叠板,与上述纸制订书钉的在贯通纸张束后被向内侧折弯了的、附着有粘接剂的脚部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纸制订书钉打入到纸张束中的装订处理部,与折叠处理部相比配置在纸张搬入方向的上游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控制部设定上述止挡件的移动量,以便使上述纸制订书钉的连结部处于横跨纸张搬入方向的上述折叠位置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叠板和一对折叠辊相互由凹凸形状形成,并且,与上述装订位置对应的折叠板的长度或折叠辊的直径被设定成此凹凸的中间的长度或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折叠辊分别由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构成;折叠板的从折叠辊的接合位置离开的长度被设定成长的和短的长度,与上述装订位置对应的折叠板的长度被设定成这些长的和短的长度的中间的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折叠辊分别由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形成;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即,折叠板的从折叠辊彼此的接合位置离开的距离长的区域处于与大直径部对应的位置,从接合位置离开的距离短的区域处于与小直径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窪田和幸深泽英次窪田一太朗小野诚二窪田秀行长田久中野贵博反田裕之中岛淳哉小林拓磨吉村健一齐藤隆近藤功
申请(专利权)人:立志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