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02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背框、底座、座框、连接背框与底座的调角器,还包括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底端活动连接于底座支架上的连杆,所述的两平行连杆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与底座支架相对应的座框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结构简单的连杆机构活动连接底座与座框,使座框相对于底座可方便地移出,再通过对调角器的调节实现背框、座框处于同一水平面。此种汽车座椅无须借助前排或后排座椅,可独立实现调平。(*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包括背框、底座、座框、调角器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的逐步普及,人们对汽车座椅的占用空间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汽车座椅通过调节机构可实现座椅靠背后仰角小于90°的调整,在这种状态下,乘员无法躺卧休息,往往因长时间乘坐而感到疲劳;同时,也不便于搭载长物。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2343026Y于1999年10月13日公开了一种靠背后仰可放平的汽车前排座椅,通过放松座椅支架上的紧固组件,使坐垫框架在座椅支架上沿汽车纵向朝前移动后紧固,利用操作手柄按逆时针方向调节使汽车前排座椅的靠背后仰调至水平,实现由后排座椅的坐垫、前排座椅靠背和坐垫三者拼合成的卧铺。这种方案虽然有效地解决了乘员躺卧休息及搭载长物的问题,但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而且不能独立应用于后排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调节、可独立应用的汽车座椅。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背框、底座、座框、连接背框与底座的调角器,还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底端活动连接于底座支架上的连杆,所述两平行连杆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与底座支架相对应的座框支架上。所述的连杆机构还包括一中间连杆,该中间连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于两平行连杆的顶端。进一步,所述的座框支架上设有两“一”字形槽孔,所述两平行连杆的顶端通过活动螺栓分别穿过两槽孔与中间连杆两端的连接。所述的连杆机构还包括一中间连杆,该中间连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于两平行连杆的底端。进一步,所述的底座支架上两孔还可设成“一”字形槽孔,所述的两平行连杆的底端通过活动螺栓分别穿过两槽孔与中间连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的连杆61上包裹一可沿连杆滑动的软性缓冲块,所述软性缓冲块可以是橡胶、塑料。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还设有锁扣及地板锁。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结构简单的连杆机构活动连接底座与座框,使座框相对于底座可方便地移出,再通过对调角器的调节实现背框、座框处于同一水平面。因而此种汽车座椅无须借助前排或后排座椅,即可独立实现调平,达到躺卧休息及搭载长物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一所示汽车座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一所示汽车座椅中连杆机构与座框支架、底座支架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座椅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图5本技术汽车座椅的拆卸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的本技术汽车座椅结构示意图及爆炸结构图本技术汽车座椅包括背框1、底座4、座框5、连接背框1与底座4两侧的调角器2,同时,还包括连杆机构6,该连杆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底端活动连接于底座支架41上的连杆61、62,所述的连杆61、62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与底座支架41相对应的座框支架51上。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椅的左右两侧各包括一连杆结构。通过采用两平行连杆活动连接底座与座框,使座框相对于底座可方便地移出,实现座椅形状的变换。在本技术汽车座椅中,连杆机构6还可以包括一中间连杆63,该中间连杆63的两端活动连接于连杆61、62的顶端。这样不仅增加了连杆机构的强度,而且在座椅需要变换时,操作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进一步地,在座框支架51上设有两“一”字形槽孔510、511(请参考图3),连杆61、62的顶端通过活动螺栓64、65分别穿过槽孔510、511与中间连杆63的两端连接。在连杆61上包裹一可沿连杆滑动的软性缓冲块,所述软性缓冲块可以是橡胶、塑料。在本技术汽车座椅由图1所示的原始状态座框5左右两侧通过连杆机构6与底座4相连并置于底座4的正上方,变换为图4所示的一种平面的使用状态时需纵向朝前拉动座框5,则座框5相对于连杆机构6通过“一”字形槽孔510、511向前独立滑动,当滑到最远处时,含有坐垫的座框5即可避开含有靠垫背框1的影响,抬高座框5向前拉,则座框5带动连杆机构6顺时针转动,当连杆61上的软性缓冲块610与底座4的前端支架相接触时,座框5停止运动,此时座框5纵向的移动距离已足够容纳靠背1放平后的纵向尺寸,因而可将背框1通过调角器2顺时针转动90°调至水平,背框1将填补座框5原来的位置,实现了座框5和背框1处于同一水平面;若连杆机构6相对于底座4或座框5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软性缓冲块610在连杆61上位置杜绝连杆61与底座(4)前端支架的刚性接触,起到保护连杆和降低噪音的功效。当然,在本技术中,也可以将中间连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于连杆的底端。同样,底座支架上设有“一”字形槽孔。在或者连杆的顶端与底端同时由中间连杆连接,座框支架与底座支架上同时设有“一”字形槽孔,这样的结构也是可以的。本技术汽车座椅的底座4的底部还可设有锁扣7及地板锁8(见图2和图5)。在装载物品非常多时,为了充分的利用空间,通过锁扣7及地板锁8,可方便地将座椅拆卸。在汽车座椅的原始状态中,座框5置于底座4的正上方,可将背框1通过调角器2顺时针转动90°调至水平,置于座框5的正上方,此时底座4、座框5、背框1三者重叠在一起,拉动地板锁8上解锁丝带81,可解开地板锁8,同时解开锁扣7,可拆卸汽车座椅。当然,本技术汽车座椅中连杆机构可设为多个或在座框5与底座4之间更换到其它位置,同样,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背框、底座、座框、连接背框与底座的调角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机构(6),所述连杆机构(6)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底端活动连接于底座支架(41)上的连杆(61)、(62),所述的连杆(61)、(62)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与底座支架(41)相对应的座框支架(5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机构(6)还包括一中间连杆(63),该中间连杆(63)的两端活动连接于连杆(61)、(62)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框支架(51)上设有两“一”字形槽孔(510)、(511),所述的连杆(61)、(62)的顶端通过活动螺栓(64)、(65)分别穿过槽孔(510)、(511)与中间连杆(63)的两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机构(6)还包括一中间连杆(63),该中间连杆(63)的两端活动连接于连杆(61)、(62)的底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支架(41)上设有两“一”字形槽孔,所述的连杆(61)、(62)的底端通过活动螺栓分别穿过两槽孔与中间连杆(63)的两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61)上包裹一可沿连杆滑动的软性缓冲块(610),所述软性缓冲块可以是橡胶、塑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4)的底部还设有锁扣(7)及地板锁(8)。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背框、底座、座框、连接背框与底座的调角器,还包括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底端活动连接于底座支架上的连杆,所述的两平行连杆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与底座支架相对应的座框支架上。本技术通过采用结构简单的连杆机构活动连接底座与座框,使座框相对于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背框、底座、座框、连接背框与底座的调角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机构(6),所述连杆机构(6)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底端活动连接于底座支架(41)上的连杆(61)、(62),所述的连杆(61)、(62)的顶端活动连接于与底座支架(41)相对应的座框支架(5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