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592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能够不受试样的液性或粘性影响地在吸引试样时判断包括试样探针的流道是否处于能稳定地吸引的状态,以稳定的分注精度分注试样。在试样吸引中,在吸引试样前,在包括试样探针的流道中,进行是能够吸引试样的状态还是不能吸引的状态,在判断为不能吸引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流道的清洗。通过在吸引试样前实施包括试样探针的流道的判断,能够不受液性、粘性影响地反复实施可靠性提高了的分注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能够不受试样的液性或粘性影响地在吸引试样时判断包括试样探针的流道是否处于能稳定地吸引的状态,以稳定的分注精度分注试样。在试样吸引中,在吸引试样前,在包括试样探针的流道中,进行是能够吸引试样的状态还是不能吸引的状态,在判断为不能吸引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流道的清洗。通过在吸引试样前实施包括试样探针的流道的判断,能够不受液性、粘性影响地反复实施可靠性提高了的分注动作。【专利说明】自动分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注血液或尿等液体试样的试样分注装置及使用该试样分注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尤其涉及能高精度地检测吸引、排出试样探针的堵塞的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生物化学自动分析装置或免疫自动分析装置等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自动地将液体试样从试样容器向反应容器吸引、排出(以下称为分注)的试样分注装置。 试样分注装置具备试样探针、连接于试样探针的分注注射器、将试样探针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机构,将试样探针的前端插入试样中,通过以规定量驱动分注注射器,吸引规定量的试样,之后,将试样探针移动到反应容器,并排出吸引的试样,反复进行这种分注动作。 顺便地,在生物化学检查等检测体检查中,作为试样普遍使用血球、血清、血浆,当这些自采取后到检查长时间放置时,在试样中产生纤维蛋白等固形物(以下称为凝块)。当将该试样原样放入自动分析装置时,存在产生的凝块堵塞试样探针的情况。当这样产生堵塞试样探针时,无法将规定量的试样分注到反应容器,无法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这种情况较大地损坏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可靠性。 作为解决这种不良状况的方法,提出了多个在包括试样探针的分注流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变动检测试样探针的堵塞的方法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中,着眼于对压力变动波形进行二次微分的值,通过对该值与阈值进行比较,能够没有粘性的影响地检测吸引异常。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得到在吸引动作结束后,着眼于残留于负侧的残压,在将其与阈值进行比较低的情况下,判断为堵塞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基于对压力传感器的输出进行积分而得到的面积值与预定的基准值的比较,判断试样分注时的异常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具备检测采样喷嘴的堵塞的检测单元,在产生重度堵塞的情况下,停止试样分析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8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838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39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1097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通过试样探针并利用分注注射器,吸引血球等粘性高的试样时,使用吸引中及吸引后的压力传感器的堵塞的判断存在困难。血球的粘性例如为甘油的粘度时,为甘油水溶液60%?100%的粘性,在吸引粘性尚的试样的情况下,粘性越尚,试样吸引后从试样探针到压力传感器间的压力返回大气压需要时间。期望大量地设置吸引后的等待时间,但导致处理能力下降,是不现实的。 也能进行在判断为堵塞的阈值上具有充裕的处理,但在吸引粘性高的试样时,无论是否是正常吸引,都假定判断为存在堵塞的情况。 另外,在分注粘性高的试样时,还存在不实施堵塞的确认的选择,但在连续地吸引排出粘性高的试样,并在其途中产生堵塞的情况下,使试样在试样探针的旋转轨迹的范围飞散。当该飞散的试样浸入本来未预定排出的反应容器中时,则失去作为自动分析装置的可靠。 另外,在专利文献4的技术中,在产生重度的堵塞的情况下,停止试样分析动作。由于需要一次除去该堵塞,因此无法进行连续的分注动作。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试样吸引前确认试样探针内的堵塞除去,进行堵塞除去清洗动作,即使在高粘性的试样中,也能维持稳定的分注精度的自动分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下。 —种自动分析装置,具有液体试样分注机构,该液体试样分注机构包括试样探针、使上述试样探针吸引排出液体试样的注射器、连接上述试样探针及上述注射器的分注流道、从上述分注流道向与试样探针内连通的流道内供给清洗液并对试样探针内部进行清洗的清洗液供给单元、连接上述清洗液供给单元及上述注射器的清洗液流道、以及对上述清洗液流道进行开闭的电磁阀,在吸引液体试样前,诊断包括试样探针内的流道系统的状态,根据流道系统的诊断结果,判断是能吸引液体试样的状态,还是在不能吸引液体试样的状态下需要流道清洗的状态。 即使在产生堵塞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堵塞除去清洗动作,在试样吸引前总是能在除去试样探针内的堵塞的状态下进行吸引。 另外,通过实施试样吸引后的清洗动作,每次在试样吸引前进行吸引前诊断,能在完全堵塞前实施堵塞除去的清洗动作。因此,能实现稳定的分注动作。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试样吸引前总是没有试样探针内的堵塞、或被除去的状态,因此能不受试样的粘性影响而连续且稳定地实施分注。 另外,通过在每循环试样吸引前实施试样探针内的状态诊断,根据需要进行堵塞除去清洗动作,能提前防止堵塞,实现稳定的试样的分注动作。因此,能抑制由堵塞引起的分注精度的下降,实现分注精度的可靠性提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堵塞测定流程图。 图3是清洗方法详细图。 图4A是由喷嘴的堵塞程度决定的负压峰值与残压值的变化图。 图4B是注射器Air吸引后的残压值的变化图。 图4C是注射器Air吸引后的残压值的变化图。 图5是两个试样探针的自动分析装置概略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图。各部的功能已知,因此,省略详细的叙述。反应容器2沿圆周排列在反应盘1上。在试剂盘9中,能沿圆周载置多个试剂瓶10。在反应盘1的附近设置使载置了试样容器15的架16移动的试样搬运机构17。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9之间设置试剂分注机构7、8。在反应盘1与试样搬运机构17之间设置能旋转及上下移动的试样分注机构11,具备试样探针11a。在试样探针11a上分别连接试样用注射器19。试样探针11a —边以旋转轴为中心描绘圆弧一边移动,进行从试样容器向反应单元的试样分注。压力传感器40检测试样探针内部的流道的压力。 在反应盘1的周围配制清洗机构3、分光光度计4、搅拌机构5、6、试剂盘9、以及试样搬运机构17,在清洗机构3上连接清洗用泵20。在试剂分注机构7、8、试样分注机构11、搅拌机构5、6的动作范围上分别设置清洗槽13、30、31、32、33。在试剂分注机构7、8上连接试剂用注射器18。在试样容器15中含有血液等检查试样,载置在架6上并由试样搬运机构17运送。另外,各机构连接在控制器21上。以上是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 接着说明本专利的实施例。 图4A表示压力传感器40中的、由试样探针11a的堵塞程度引起的排出压力的波形变化、即负压峰值与残压值的变化。在图4A中,表示将时间的推移作为横轴,通过在时刻t0打开试样用注射器19内的电磁阀并使清洗水流出,使排出压力为一定,通过在时刻tl关闭试样用注射器19内的电磁阀,根据试样探针11a的堵塞程度,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有液体试样分注机构,该液体试样分注机构包括试样探针、使上述试样探针吸引排出液体试样的注射器、连接上述试样探针及上述注射器的分注流道、从上述分注流道向与试样探针内连通的流道内供给清洗液并对试样探针内部进行清洗的清洗液供给单元、连接上述清洗液供给单元及上述注射器的清洗液流道、以及对上述清洗液流道进行开闭的电磁阀,该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吸引液体试样前,诊断包括试样探针内的流道系统的状态,根据流道系统的诊断结果,判断是能吸引液体试样的状态,还是在不能吸引液体试样的状态下需要流道清洗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高通中村和弘铃木庆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