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6334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以及基材上的导电层,其特征在于,在导电层上还涂敷有薄膜覆盖层,所述的薄膜覆盖层厚度为3nm-500nm,所述的薄膜覆盖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原料: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树脂0.2-15%、助剂0-5%,余量为溶剂,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得到保护液,将保护液涂敷于导电层上,再干燥固化形成薄膜覆盖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薄膜覆盖层不但可以显著增强导电层的附着力,特别是导电层本身附着力差的时候,尤为有效,经过覆盖后的导电层,甚至具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更为重要的是,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层本身的导电性能不仅不会降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其导电性能还能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以及基材上的导电层,其特征在于,在导电层上还涂敷有薄膜覆盖层,所述的薄膜覆盖层厚度为3nm-500nm,所述的薄膜覆盖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原料: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树脂0.2-15%、助剂0-5%,余量为溶剂,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得到保护液,将保护液涂敷于导电层上,再干燥固化形成薄膜覆盖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膜。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覆盖层不但可以显著增强导电层的附着力,特别是导电层本身附着力差的时候,尤为有效,经过覆盖后的导电层,甚至具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更为重要的是,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层本身的导电性能不仅不会降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其导电性能还能提高。【专利说明】
: 本专利技术属于导电膜制造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 透明导电膜,特别是柔性透明导电膜是一种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触摸屏、触控开关、智能家居等领域。传统的应用于透明导电膜制作的材料主要是ITO,其制备方法也主要是采用物理镀膜的技术。采用一些低成本的方式,如将导电材料制成浆料,然后再成膜,可以省去昂贵的设备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一些透明导电浆料,在基材上成膜后形成透明导电膜。这种膜在基材上的附着力,通常依赖于浆料中树脂的含量,其含量越高往往附着力越好,但会影响其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在采用这种技术时,附着力与阻值会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对于一些要求超高附着力,甚至是要求能够耐硬物刮擦的场合,目前的技术难以达到。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层具有超高附着力,甚至能够耐硬物刮擦,并且不影响导电层的导电性能的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以及基材上的导电层,其特征在于,在导电层上还涂敷有薄膜覆盖层,所述的薄膜覆盖层厚度为3nm-500nm,所述的薄膜覆盖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原料: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树脂0.2-15%、助剂0-5%,余量为溶剂,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得到保护液,将保护液涂敷于导电层上,再干燥固化形成薄膜覆盖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膜; 所述的溶剂可以是:水、醇、醚、酯、酮、醛、酸、芳香烃、脂肪烃、脂环烃、卤化烃、二醇衍生物以及乙腈、吡啶、苯酚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所述的助剂可以是: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多胺类、吐温类、司盘类、聚氧化乙烯烷化醚、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脂肪酸、磷酸酯、硅醇、硅油、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基材,在基材上涂敷一层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还在导电层上涂敷有薄膜覆盖层,所述的薄膜覆盖层厚度为3nm-500nm,所述的薄膜覆盖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原料: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树脂0.2-15%、助剂0_5%,余量为溶剂,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得到保护液,将保护液涂敷于导电层上,再干燥固化形成薄膜覆盖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膜; 所述的溶剂可以是:水、醇、醚、酯、酮、醛、酸、芳香烃、脂肪烃、脂环烃、卤化烃、二醇衍生物以及乙腈、吡啶、苯酚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所述的助剂可以是: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多胺类、吐温类、司盘类、聚氧化乙烯烷化醚、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脂肪酸、磷酸酯、硅醇、硅油、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所述的树脂可以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硅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薄膜覆盖层的厚度控制是关键,如果过厚,则导致整个器件(或产品)表面的方阻急剧增加,甚至变成绝缘。如果过薄,则对附着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薄膜覆盖层的厚度控制可以(但不局限于)通过控制保护液的浓度、涂布工艺和次数等方式实现。 所述的在导电层上还涂敷有薄膜覆盖层,其涂敷方法可以为喷涂、滚涂、卷对卷、旋涂、浸涂、流延法、狭缝涂布、刮涂或贴膜等方式。 薄膜覆盖层可以导电,也可以不导电,也就是说它可以是导电、半导体或绝缘材料。 导电层的制备属于已知技术,其是将导电液涂敷于基材上,导电液由导电物质、溶剂、助剂组成。其中导电物质可以是(但不局限于)金属纳米线(如银纳米线、铜纳米线、银包铜纳米)及其与其它导电材料(如碳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可以是:水、醇、醚、酯、酮、芳香烃、脂肪烃、脂环烃、卤化烃、二醇衍生物以及乙腈、吡啶、苯酚中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助剂可以是: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硅醇、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导电液也可以添加微量树脂,树脂可以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硅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覆盖层不但可以显著增强导电层的附着力,特别是导电层本身附着力差的时候,尤为有效,经过覆盖后的导电层,具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更为重要的是,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层本身的导电性能不仅不会降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其导电性能还能提高。因为薄膜覆盖层的收缩,拉近了导电层中导电粒子之间的距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材;2、导电层;3、薄膜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包括顺序层叠的三层,底层的基材1,中间层的导电层2和上层的薄膜覆盖层3,其具体制备方法为: 选用直径约为40nm,长度约为30 μ m的银纳米线(Ag nanowires)与异丙醇进行混合,配置成银纳米线含量为3.0mg/mL的导电浆液。将导电浆液均匀涂布于透明玻璃基材上,涂布厚度约为10 μm,将其置于烘箱,经过10(TC、5分钟烘干,在玻璃基材上形成导电层。待所得的带有导电层的玻璃冷却后,然后均匀涂敷一层薄膜覆盖层,所述的薄膜覆盖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原料: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聚氨酯树脂0.2%,聚氧乙烯烷基酚0.1 %,余量为乙醇,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得到保护液,将保护液喷涂于导电层上,控制湿涂厚度约为4 μ m,放置于烘箱中,经过130°C、30分钟进行干燥固化,形成约3nm厚的一层薄膜覆盖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其性能如下:透过率为88 %,方阻值45 Ω / 口,对其附着力按ASTM D3359标准进行百格测试,达到5B水平。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包括顺序层叠的三层,底层的基材1,中间层的导电层2和上层的薄膜覆盖层3,其具体制备方法为: 选用直径约为40nm,长度约为30 μ m的银纳米线(Ag nanowires)与异丙醇进行混合,配置成银纳米线含量为3.0mg/mL的导电浆液。将导电浆液均匀涂布于透明玻璃基材上,涂布厚度约为10 μm,将其置于烘箱,经过10(TC、5分钟烘干,在玻璃基材上形成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以及基材上的导电层,其特征在于,在导电层上还涂敷有薄膜覆盖层,所述的薄膜覆盖层厚度为3nm‑500nm,所述的薄膜覆盖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原料:按总质量分数100%计,包括树脂0.2‑15%、助剂0‑5%,余量为溶剂,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得到保护液,将保护液涂敷于导电层上,再干燥固化形成薄膜覆盖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膜;所述的溶剂为水、醇、醚、酯、酮、醛、酸、芳香烃、脂肪烃、脂环烃、卤化烃、二醇衍生物以及乙腈、吡啶、苯酚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所述的助剂为烷基硫酸盐、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羧酸皂类、多胺类、吐温类、司盘类、聚氧化乙烯烷化醚、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脂肪酸、磷酸酯、硅醇、硅油、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红霞刘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北峻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