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075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多个设置在底座上的限位柱,限位柱内形成供下壳体插入的空间,各限位柱与插入空间内的下壳体的各壁面相接触形成对下壳体的限位,底座还设置有用于从底部支撑插入的下壳体的支撑件,支撑件的顶部的外侧则设置有与各卡扣结构位置相对的拆卸头,拆卸头为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可插入到上壳体的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拆卸头插入到一定深度时,拆卸头使上壳体的卡板朝向远离下壳体外侧壁的方向退让直至脱离卡钩,因此多个拆卸头可同时将所有的卡板从卡钩撬开,从而使卡板能从卡槽中抽离,实现卡扣的拆卸工作,操作省力、方便、快捷,且该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多个设置在底座上的限位柱,限位柱内形成供下壳体插入的空间,各限位柱与插入空间内的下壳体的各壁面相接触形成对下壳体的限位,底座还设置有用于从底部支撑插入的下壳体的支撑件,支撑件的顶部的外侧则设置有与各卡扣结构位置相对的拆卸头,拆卸头为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可插入到上壳体的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拆卸头插入到一定深度时,拆卸头使上壳体的卡板朝向远离下壳体外侧壁的方向退让直至脱离卡钩,因此多个拆卸头可同时将所有的卡板从卡钩撬开,从而使卡板能从卡槽中抽离,实现卡扣的拆卸工作,操作省力、方便、快捷,且该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专利说明】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拆装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拆卸通过卡扣对合连接的上、下壳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卡扣结构是确定产品零件间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以装配简单、快捷而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卡扣结构连接的产品,在返工、维修或使用时需要拆卸卡扣结构以将零件分开,而卡扣结构的拆卸却十分困难。例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采用卡扣结构连接的产品,该产品包括上、下两个槽状的壳体20、10,卡扣结构则包括多个从上壳体20的外侧壁向下延伸的卡板30,以及设置在下壳体10的外侧壁与卡板30相对的定位件40,每个定位件4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凸条41,凸条41的上端(即靠近与上壳体结合的端部)分别设有向对方延伸的限位部42,使凸条41的上端形成供卡板30插入的限位卡槽,卡板插入限位件40的部分开有卡口 31,下壳体10位于限位件40内的区域设有可伸入卡口 31的卡钩50,卡钩50朝向上壳体20的侧面为倾斜面51,使卡钩50形成为上薄下厚的锲形。装配时,上壳体20的卡板30从限位卡槽插入后,其上端沿卡钩50的倾斜面51滑动,在倾斜面51的作用下弹性变形,直到卡钩50卡入卡板的卡口 31内,卡板30弹性复位,卡钩50与卡口 31相扣,完成产品的卡接装配工作,装配方便快捷。 而现有技术拆卸上述卡扣结构的方式则是:手持一字螺丝批,逐一将卡板30从卡钩50上撬开,但由于连接产品的卡扣结构的数量较多,无法同时将所有的卡板30撬开,因此容易出现撬开部分卡板30,去撬余下的卡板30时,已撬开的卡板30重新自动套入卡钩的情况,可见,拆卸工作困难、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快速拆卸上述产品的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多个设置在底座上的限位柱,限位柱内形成供下壳体插入的空间,各限位柱与插入空间内的下壳体的各壁面相接触形成对下壳体的限位,底座还设置有用于从底部支撑插入的下壳体的支撑件,支撑件的顶部的外侧则设置有与各卡扣结构位置相对的拆卸头,拆卸头为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可插入到上壳体的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拆卸产品的卡扣结构时,先将产品以其下壳体的底面朝底座的方式插入限位柱形成的空间内,由限位柱对产品进行限位,使产品上壳体的卡板结构与拆卸头相对;接着,下压产品的上壳体,使拆卸头插入下壳体的外侧壁和上壳体的卡板之间,当继续按压上壳体,拆卸头插入到一定深度时,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的拆卸头使上壳体的卡板朝向远离下壳体外侧壁的方向退让直至脱离卡钩,因此多个拆卸头可同时将所有的卡板从卡钩撬开,从而使卡板能从卡槽中抽离,实现卡扣的拆卸工作,操作省力、方便、快捷,且该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图2是一种现有的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多个设置在底座I上的限位柱2,限位柱2内形成供下壳体10插入的空间100,各限位柱2与插入空间100内的下壳体10的各壁面相接触形成对下壳体10的限位,底座I还设置有用于从底部支撑插入的下壳体的支撑件3,支撑件3的顶部的外侧则设置有与各卡扣结构位置相对的拆卸头4,拆卸头4为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产品插入到空间100的过程中拆卸头4可插入到上壳体的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当拆卸头插入到一定深度时,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的拆卸头4使上壳体的卡板30朝向远离下壳体外侧壁的方向退让直至脱离卡钩40,因此多个拆卸头4可同时将所有的卡板30从卡钩40撬开,从而使卡板30能从卡槽中抽离,实现卡扣的拆卸工作,操作方便,快捷。 拆卸头4可与支撑件3 —体,也可通过螺钉等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支撑件3上,其可方便地拆卸下拆卸头4进行跟换,从而适应不同的卡扣连接结构的拆卸需要。支撑件3顶部也可以设置插槽,拆卸头4底端插入插槽通过螺钉旋紧固定,通过调节拆卸头的插入深度可调节拆卸头的高度,从而调节拆卸头可插入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间的深度,以适应不同卡扣连接结构的拆卸需要。又或者支撑件3上设置螺孔,拆卸头的底端设置长孔,螺钉穿过长孔旋于支撑件上,将拆卸头固定,其通过长孔上下移动拆卸头,同样可以调节拆卸头的高度,从而调节拆卸头可插入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间的深度,以适应不同卡扣连接结构的拆卸需要。 各限位柱2的顶部可设置斜面,可对插入的壳体导向与定位。 下壳体10可为矩形、三角形、L形、圆形等各种形状,各限位柱2分别位于下壳体10的周围,从各方向与下壳体10外壁相抵,从而对下壳体10进行限位与定位。限位柱2也可彼此连接形成围壁结构,对插入的下壳体10进行全方位的限位。 支撑件3可为多个支撑块,分别位于各卡扣结构对应的位置,各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拆卸头4。 下壳体10通过多个支撑块支撑,其支撑不够稳固,在操作者施力不均,尤其是施力在未被支撑块支撑的部位时,会有导致下壳体10倾斜翘起的可能,从而影响拆卸操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导致卡扣结构损坏。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支撑件3可设置为一个柱状的支撑平台(图中未表示),平台顶面边缘与各卡扣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拆卸头4。其通过支撑平台可对下壳体10底面整体支撑,支撑稳固可靠,拆卸卡扣时,即使施力不均,下壳体10也不会翘起,从而能够避免因此导致的不良后果。 支撑件3还可为一个环状的支撑框(图中未表示),支撑框的顶部在与各卡扣结构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拆卸头4。通过环状的支撑框从下壳体的整个外缘对下壳体进行支撑,其不但支撑稳固,可避免因施力不均导致的下壳体翘起,同时其用材也较少,成本也较低。 当然,所述的支撑件3也可以与限位柱2 —体,以提高结构强度。【权利要求】1.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多个设置在底座上的限位柱,限位柱内形成供下壳体插入的空间,各限位柱与插入空间内的下壳体的各壁面相接触形成对下壳体的限位,底座还设置有用于从底部支撑插入的下壳体的支撑件,支撑件的顶部的外侧则设置有与各卡扣结构位置相对的拆卸头,拆卸头为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可插入到上壳体的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拆卸头与支撑件一体,或者通过螺钉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支撑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扣结构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多个设置在底座上的限位柱,限位柱内形成供下壳体插入的空间,各限位柱与插入空间内的下壳体的各壁面相接触形成对下壳体的限位,底座还设置有用于从底部支撑插入的下壳体的支撑件,支撑件的顶部的外侧则设置有与各卡扣结构位置相对的拆卸头,拆卸头为上薄下厚的锲形结构,可插入到上壳体的卡板与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镇中李子威
申请(专利权)人: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