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35923 阅读:4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升较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套油气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罐、冷凝机组、真空机组;(2)用真空机组将吸附罐内抽至绝对压力5Kpa以下,然后用惰性气体置换系统内的空气;(3)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对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4)启动真空机组对油气回收系统抽真空,钝化气从一个吸附罐顶部排出后从另一个吸附罐顶部进入,然后经真空机组、缓冲罐后进入冷凝机组,冷凝机组排出的二次回收油气经管线返回到第一个吸附罐底部入口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
技术介绍
“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是当前油气回收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工艺简单、能耗较低、处理效率高的一种油气回收方法。CN201210428430.4公开了一种油气或挥发性气体的回收用吸附剂脱附油气或挥发性气体的方法,其包括:第一步,将装有吸附过油气或挥发性气体后的吸附剂罐与真空机组相连接,将吸附剂罐底部进气阀关闭,吸附剂罐顶部排空阀和反吹阀门关闭;第二步,采用真空机组对吸附剂罐进行真空脱附,从而实现吸附剂的脱附过程。但是,由于该方法选用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对有机气体进行吸附处理,吸附过程又属于放热过程,所以该种原理下的油气回收系统工作中吸附剂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大量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发,将会使吸附系统的热量大量积聚,最终使吸附系统的温度急剧升高,在氧气的作用下,温升将会产生极大的危险。对于“吸附+吸收”工艺的油气回收装置,因为有吸收环节,可以利用吸收塔循环过程中挥发的蒸汽在系统中循环往复对吸附剂进行钝化。但是对于有“吸附”无“吸收”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中,因缺少“吸附+吸收”工艺所具有的钝化条件,所以需重新考虑其他的方法对吸附剂进行钝化。“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在处理有机气体过程中,随着吸附剂吸附有机气体量的增多,会释放大量的吸附热,且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吸附热会大量聚积在吸附剂中,以上热量在氧气的作用下最终发生氧化反应直至燃烧,在石油化工的易燃易爆场所,会产生极大的危险。本专利技术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温升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该方法用于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中,具有温升较小的优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套油气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罐、冷凝机组、真空机组、缓冲罐、废液罐;(2)将用真空机组将吸附罐内抽至绝对压力5kPa以下,然后用惰性气体置换所述油气回收系统内的空气;(3)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对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将钝化气冲入吸附罐内;(4)启动真空机组对油气回收系统抽真空,钝化气从一个吸附罐底部进入该吸附罐,从该吸附罐顶部排出后,经管线从另一个吸附罐顶部进入,然后从该吸附罐底部排出后经真空机组、缓冲罐后进入冷凝机组,冷凝机组排出的二次回收油气经管线返回到第一个吸附罐底部入口,冷凝机组里的废液进入废液罐;(5)重复步骤(2)~(4)对其它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钝化气为丙烷。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充入油气回收系统的压力小于50kPa,钝化气冲入吸附罐内的压力小于99kPa。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钝化过程是在全封闭环境下进行。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多级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当油库、炼厂及码头等场合不具备循环油的条件,不能直接对吸附系统的吸附剂进行钝化的场合,能够在无法直接提供循环油条件下的工艺流程中,降低活性炭的活性,避免油气回收系统后期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温升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丙烷车;2-阻火器;3-吸附罐A;4-吸附罐B;5-吸附罐A进气阀;6-吸附罐A再生阀;7-吸附罐B再生阀;8-吸附罐A放空阀;9-吸附罐B进气阀;10-吸附罐B放空阀;11-吸附罐A电磁阀;12-吸附罐B电磁阀;13-吸附罐A导淋口;14-吸附罐B导淋口;15-吸附罐C;16-吸附罐D;17-吸附罐C进气阀;18-吸附罐C再生阀;19-吸附罐D再生阀;20-吸附罐C放空阀;21-吸附罐D放空阀;22-吸附罐C电磁阀;23-吸附罐D电磁阀;24-吸附罐D进气阀;25-吸附罐C导淋口;26-吸附罐D导淋口;27-真空机组;28-缓冲罐;29-冷凝机组;30-回液泵;31-电动阀;32-废液罐;33-阻火透气帽;34-油气二次回收管线;35-惰性气体管线。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油气回收系统由两组四个吸附罐、冷凝机组、真空机组、缓冲罐、废液罐以及一些仪表阀门组成。整套系统的气体进口及气体出口都要加装盲板,钝化过程是一个封闭的流程。钝化开始前,先用氮气替换系统内的空气,将一级吸附罐A和吸附罐C里面的空气通过真空机组27抽出,从缓冲罐28的放空口排放到大气中去,当两个吸附罐的压力都降到绝对压力5kPa以下,关闭缓冲罐的放空口,此时整个系统内基本处于绝对真空的状态。开启氮气管线,从吸附罐A底部的导淋口13充入氮气,观察吸附罐A上的压力表,压力升到50kPa时,停止氮气供给。换到吸附罐C底部的导淋口25,观察吸附罐C上的压力表,压力升到50kPa时,停止氮气供给。将丙烷气管接到吸附罐A的导淋口13,开启丙烷车1的阀门,将挥发的丙烷气缓缓的充到吸附罐A内,为防止吸附剂温升过快或者温升不均匀,气体应缓慢充入,观察罐的压力到99kPa,关闭导淋口,然后往吸附罐C内继续充入丙烷气,观察压力到99kPa,关闭导淋口。打开吸附罐A的进气阀5和放空阀8,开启吸附罐C的放空阀20和再生阀18,根据钝化过程中罐内的压力值,确定是否打开两个吸附罐吹扫阀组的手动阀。检查整个系统所有管线上的手动阀是否开启。启动真空机组27,开始钝化流程,首先钝化吸附罐A,气体从吸附罐A的放空阀8经管道,经吸附罐C的放空阀20,穿过吸附罐C的床层,经真空机组27,进入缓冲罐28,通过冷凝机组29,经二次回收管线34回到吸附罐A,通过吸附罐A的进气阀5回到吸附剂床,如此往复循环。整个钝化过程中,严密监视碳床温度、吸附罐压力及真空泵出口、齿轮箱温度。并且根据吸附罐内温度和压力情况控制吸附罐内丙烷气体是否应充入。在钝化过程初期,由于活性炭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气体的压力会上升,当压力超过120kPa时,打开两个吸附罐吹扫阀外的手动阀。钝化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气体会被炭床吸附,因此当吸附罐内的压力降到大气压之后,要继续充入丙烷气体,以保证钝化彻底。在吸附罐A和吸附罐C上分别装有三个温度计,钝化开始后,吸附罐A上的温度计从下到上依次出现温度缓慢上升再下降的过程,温度最高时候达到120℃,待温度降到50℃后,开始切换两台吸附罐的再生阀和进气阀,转到钝化吸附罐C。钝化吸附罐C时,开启进气阀17,放空阀20以及吸附罐A上的放空阀8和再生阀6,真空机组启动,气体经吸附罐C,经放空阀8,穿过吸附罐A,经真空机组27、缓冲罐28以及冷凝机组29,经二次回收管线34回到吸附罐C。钝化过程与吸附罐A相同。按此流程和步骤,可对其它吸附罐内的吸附剂进行钝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套油气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罐、冷凝机组、真空机组、缓冲罐、废液罐;(2)将用真空机组将吸附罐内抽至绝对压力5Kpa以下,然后用惰性气体置换所述油气回收系统内的空气;(3)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对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将钝化气冲入吸附罐内;(4)启动真空机组对油气回收系统抽真空,钝化气从一个吸附罐底部进入该吸附罐,从该吸附罐顶部排出后,经管线从另一个吸附罐顶部进入,然后从该吸附罐底部排出后经真空机组、缓冲罐后进入冷凝机组,冷凝机组排出的二次回收油气经管线返回到第一个吸附罐底部入口;(5)重复步骤(2)~(4)对其它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吸附剂的钝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套油气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罐、冷凝机组、真空机组、缓冲罐、废液罐;(2)将用真空机组将吸附罐内抽至绝对压力5kPa以下,然后用惰性气体置换所述油气回收系统内的空气;(3)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对吸附罐中的吸附剂进行钝化,将钝化气冲入吸附罐内;(4)启动真空机组对油气回收系统抽真空,钝化气从一个吸附罐底部进入该吸附罐,从该吸附罐顶部排出后,经管线从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德山单晓雯顾惠强孙华光曹卜华惠晓良刘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