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38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泡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板以及顶出装置,其中,前模板内设置有前模型腔及前模流道;后模板内设置有后模型腔及后模流道,后模型腔与前模型腔配合形成与制品外形对应的发泡腔,前模流道与后模流道配合形成与发泡腔连通的总流道;顶出装置包括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穿过后模板进入发泡腔中用于抵触在制品的骨架上;前后模板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技术人员能够透过前后模板直接观察发泡过程,了解发泡的时间、速度和程度,为分析发泡过程中的各种反应状态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有助于技术人员掌握发泡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泡结束后再进行反复试验耗时长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泡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PU发泡就是利用聚氨酯化学物质来制作的塑胶,要控制好发泡产品的质量,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发泡过程中各个时间段的发泡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得到一定形状的制品,发泡通常在与产品外形相配合的模具中进行,这就使得技术人员难以直接观察到各个时间段的发泡情况,只能在发泡结束后,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并通过产品的破坏来观察发泡体内部情况,以此判断发泡质量。这种依靠个人经验的做法,并不能了解影响发泡质量的真正原因,只能通过反复的试验而得到合格的产品,耗时长,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劳动强度。 因此,如何改善发泡模具,使其能够便于技术人员直观地了解各个时间段的发泡情况,从而掌握发泡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缩短试验耗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泡模具,以达到使其能够便于技术人员直观地了解各个时间段的发泡情况,从而掌握发泡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缩短试验耗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泡模具,包括: 前模板,其内设置有前模型腔以及与所述前模型腔连通的前模流道; 后模板,其内设置有后模型腔以及与所述后模型腔连通的后模流道,所述后模型腔与所述前模型腔配合形成与制品外形对应的发泡腔,所述前模流道与所述后模流道配合形成与所述发泡腔连通的总流道; 顶出装置,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从所述后模板的外侧沿垂直于所述前模板以及所述后模板的方向穿过所述后模板进入所述发泡腔中用于抵触在制品的骨架上; 所述前模板以及所述后模板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前模板以及所述后模板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LED灯组件。 优选的,所述LED灯组件包括LED光源、环形底盘以及驱动器,所述LED光源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环形底盘一侧表面上,所述LED光源、所述环形底盘以及所述驱动器均嵌入式的安装在所述后模板远离所述前模板一侧的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前模型腔壁上设置有直通所述前模板外壁的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发泡模具还包括模具镶件,所述模具镶件与所述发泡模具可拆卸连接,其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总流道配合连通的镶件流道。 优选的,所述模具镶件包括前模镶件以及后模镶件,所述前模镶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前模板上,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模流道配合连通的前模镶件流道,所述后模镶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模板上,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后模流道配合连通的后模镶件流道,所述前模镶件流道与所述后模镶件流道配合形成所述镶件流道。 优选的,所述模具镶件由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前模板以及所述后模板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感温孔。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发泡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板以及顶出装置,其中,前模板内设置有前模型腔以及与前模型腔连通的前模流道;后模板内设置有后模型腔以及与后模型腔连通的后模流道,后模型腔与前模型腔配合形成与制品外形对应的发泡腔,前模流道与后模流道配合形成与发泡腔连通的总流道;顶出装置包括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从后模板的外侧沿垂直于前模板以及后模板的方向穿过后模板进入发泡腔中用于抵触在制品的骨架上;前模板以及后模板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由于前后模板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发泡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够透过前模板或者后模板直接观察发泡过程,了解发泡的时间、速度和发泡程度,为分析PU发泡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状态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有助于技术人员掌握发泡工艺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泡结束后再进行反复试验耗时长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的爆炸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中前模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中后模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泡模具,以达到使其能够便于技术人员直观地了解各个时间段的发泡情况,从而掌握发泡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缩短试验耗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中前模板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泡模具中后模板的俯视图。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泡模具,包括前模板1、与前模板I配合使用的后模板2以及用于将制品顶出模具的顶出装置3。 其中,前模板I内设置有前模型腔以及与前模型腔连通的前模流道;后模板2内设置有后模型腔以及与后模型腔连通的后模流道,后模型腔与前模型腔配合形成与制品外形对应的发泡腔,前模流道与后模流道配合形成与发泡腔连通的总流道;顶出装置3包括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从后模板2的外侧沿垂直于前模板I以及后模板2的方向穿过后模板2进入发泡腔中用于抵触在制品的骨架上;前模板I以及后模板2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发泡模具,由于前后模板2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发泡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够透过前模板I或者后模板2直接观察发泡过程,了解发泡的时间、速度和发泡程度,为分析PU发泡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状态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有助于技术人员掌握发泡工艺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泡结束后再进行反复试验耗时长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为了进一步的便于发泡情况的观察,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模板I以及后模板2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LED灯组件,通过设置LED灯组件,能够改善发泡模具周围的照明情况,为更好的观察发泡情况提供有利条件。 LED灯组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并选择前模板I或者后模板2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安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泡模具用于方向盘发泡,因此,LED灯组件包括LED光源、环形底盘6以及驱动器7, LED光源设置有多个,均勻分布在环形底盘6 —侧表面上,LED光源、环形底盘6以及驱动器7均嵌入式的安装在后模板2远离前模板I一侧的表面上,这样,由于LED光源采用了与方向盘外形相配的环形分布结构,在发泡过程中,能够照亮方向盘的各个部位,有助于方向盘各个部位发泡情况的观察。当然LED灯组件的结构不仅限于环形结构,在生产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板(1),其内设置有前模型腔以及与所述前模型腔连通的前模流道;后模板(2),其内设置有后模型腔以及与所述后模型腔连通的后模流道,所述后模型腔与所述前模型腔配合形成与制品外形对应的发泡腔,所述前模流道与所述后模流道配合形成与所述发泡腔连通的总流道;顶出装置(3),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从所述后模板(2)的外侧沿垂直于所述前模板(1)以及所述后模板(2)的方向穿过所述后模板(2)进入所述发泡腔中用于抵触在制品的骨架上;所述前模板(1)以及所述后模板(2)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模板(I),其内设置有前模型腔以及与所述前模型腔连通的前模流道; 后模板(2),其内设置有后模型腔以及与所述后模型腔连通的后模流道,所述后模型腔与所述前模型腔配合形成与制品外形对应的发泡腔,所述前模流道与所述后模流道配合形成与所述发泡腔连通的总流道; 顶出装置(3),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从所述后模板(2)的外侧沿垂直于所述前模板(I)以及所述后模板(2)的方向穿过所述后模板(2)进入所述发泡腔中用于抵触在制品的骨架上; 所述前模板(I)以及所述后模板(2)均采用耐高温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I)以及所述后模板(2)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LED灯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组件包括LED光源、环形底盘出)以及驱动器(7),所述LED光源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环形底盘(6) —侧表面上,所述LED光源、所述环形底盘¢)以及所述驱动器(7)均嵌入式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作寰高国利陈顺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