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6703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上半模具和下半模具,上半模具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平台,下半模具上固定有转轴,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压紧筒,螺纹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储油筒,储油筒包括筒壁和筒底,螺纹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圆板,圆板直径与螺纹杆直径相同,筒底与圆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筒壁与圆板之间形成有圆环形开口,筒壁与圆板之间铰接有两个半圆环,两个半圆环关于圆板中心对称,两个半圆环将圆环形开口封闭,筒壁与螺纹杆之间存在供压紧筒上升的间隙,压紧筒侧壁的厚度小于间隙的宽度;只需向上转动压紧筒即可加注润滑油。

Foaming mould with pres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aming mould press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half die are mutually hinged on one side and a half mold, one end hinged at the fixed mold half away from the platform, a rotating shaft fixed on the shaft rotating half mold, connected with a threaded rod, a threaded rod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sing cylinder,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with a threaded rod away from the oil cylinder, the oil cylinder comprises a cylinder wa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tube, one end of the fixed threaded rod from rotating shaft plate, plate and screw diameter of the same diameter, a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tube and plate, a circular opening is formed between the cylinder wall with the circular plate, hinged between the tube wall and the circular plate with 2.5 rings, two semicircular rings on the center of the circular plate is symmetrical, two semicircular ring the annular opening exists for the pressure between a cylinder wall and threaded rod The thickness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compressing cylinder is small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gap; the lubricating oil can be added only by pressing the pressing cylinder upw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
本技术涉及发泡模具压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发泡成型的模具就是塑料发泡模具,是将发泡性树脂直接填入模具内,使其受热熔融,形成气液饱和溶液,通过成核作用,形成大量微小泡核,泡核增长,制成泡沫塑件。发泡模具通常为两半型模身,如附图1所示,包括上半模具和下半模具,上半模具和下半模具形状相同,二者合起来时构成封闭的模具,当模具内灌入发泡液后,将上半模具和下半模具合起来,需要使用压紧装置将上半模具与下半模具压紧,避免发泡液泄露。现有的压紧装置包括可上下转动的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在下半模具上,在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压紧件,螺纹杆向上翻转后,将压紧件通过螺纹旋转向下,压在与上半模具固定连接的平台上,完成上半模具与下半模具之间的压紧。该压紧装置由于通过螺纹来控制拧紧与松开,压紧件与螺纹杆之间的润滑就变得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常常滴加润滑油,需要设计一种带有润滑机构的压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其优点是能够方便地对压紧装置进行润滑。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上半模具和下半模具,所述上半模具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平台,所述下半模具上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压紧筒,所述平台上设有供螺纹杆向上转动时插入的通槽,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储油筒,所述储油筒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螺纹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圆板,所述圆板直径与所述螺纹杆直径相同,所述筒底与所述圆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筒壁与所述圆板之间形成有圆环形开口,所述筒壁与所述圆板之间铰接有两个半圆环,两个所述半圆环关于圆板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半圆环将所述圆环形开口封闭,所述筒壁与所述螺纹杆之间存在供所述压紧筒上升的间隙,所述压紧筒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间隙的宽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螺纹杆与压紧筒之间进行润滑时,将螺纹杆竖直向上转动,然后将压紧筒通过螺纹杆上的螺纹向上旋转,使压紧筒上升,当压紧筒持续上升时,压紧筒侧壁会进入储油筒的筒壁与螺纹杆之间的间隙中,继续上升,压紧筒侧壁的厚度要小于间隙的宽度,压紧筒侧壁会接触到半圆环靠近圆盘的一端,由于半圆环的一边与储油筒的筒壁铰接,压紧筒会将半圆环向上顶,使半圆环向上转动并与圆板之间形成细缝,储油筒内的润滑油会从细缝中向下流出,沿着螺纹杆向下流动,并进入螺纹杆与压紧筒之间的螺纹缝隙中,对螺纹杆与压紧筒之间进行润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圆环一边与所述筒壁铰接,所述半圆环另一边与所述圆板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半圆环一边与筒壁铰接,另一边与圆板抵触,则当半圆环被压紧筒向上顶起时,转动形成的细缝位于靠近圆板的一侧,而不是靠近储油筒侧壁的一侧,如此一来润滑油会更加靠近压紧筒与螺纹杆之间的螺纹缝隙,从而润滑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节省润滑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圆环与所述筒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半圆环远离筒壁的一端,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筒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半圆环向上转动时会压缩弹簧,当完成润滑后,压紧筒通过螺纹转动下降,与半圆环脱离,弹簧会因为储存的弹性势能而恢复长度,带动半圆环向下转动,重新与圆板抵触,将细缝闭合,阻止润滑油继续向下流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底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安装有密封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筒内的润滑油不多时,可以打开密封塞,通过注油孔向储油筒内注入润滑油,保证润滑油的供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筒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压紧盘,所述压紧盘的直径大于所述压紧筒的直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盘的直径大于压紧筒的直径,压紧盘通过压紧筒的向下拧紧,与平台之间抵触,并向平台施加压力而实现压紧,压紧盘可以增大压紧的面积,使压紧的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盘上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杆,一对所述连接杆关于压紧盘的中心对称,一对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压紧盘的一端通过旋转手柄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与旋转手柄连接,可以通过转动旋转手柄来拧松和拧紧压紧筒,连接杆使得旋转压紧筒的力矩变大,在拧松和拧紧压紧筒时更加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相对所述螺纹杆倾斜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相对螺纹杆倾斜设置,相比于连接杆与螺纹杆之间平行设置,连接杆之间的空间更大,更便于安装和维修储油筒,便于向储油筒内注入润滑油;同时转动旋转手柄施加的力相对压紧筒的力矩更大,更加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盘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防磨损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过压紧盘的底面对平台施加压力来实现压紧,在压紧盘与平台抵触的一面容易发生磨损,防磨损层可以保护压紧盘与平台,减少相互之间的产生的磨损,避免磨损造成压紧面积变小,从而导致压紧效果不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半模具上固定有便于转动上半模具的转动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便于工作人员握住,并通过转动杆带动上半模具转动,使得转动上半模具更加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板侧面固定有橡胶圈,所述半圆环朝向所述圆板的一面固定有橡胶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半圆环与圆板抵触时,圆板侧面的橡胶圈与半圆环侧面的橡胶层可以相互接触,由于橡胶质密,因此可以提高半圆环与圆板抵触时的密封性能,将细缝闭合,避免润滑油向下泄露。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只需要压紧筒通过螺纹向上转动即可实现在压紧筒与螺纹杆之间加注润滑油的功能,十分方便;2、连接杆与旋转手柄的设置使压紧筒的拧松与拧紧变得十分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发泡模具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发泡模具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体现上半模具与下半模具铰接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发泡模具的俯视图;图5是图3中A向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1中体现储油筒与圆环形开口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1中体现半圆环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中储油筒与压紧盘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例1中体现半圆环将圆环形开口封闭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1中体现半圆环将圆环形开口打开并露出细缝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2中体现防磨损层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3中体现橡胶圈与橡胶层结构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3中D处的放大图。图中,1、上半模具;11、平台;111、通槽;12、转动杆;2、下半模具;21、转轴;3、螺纹杆;31、压紧筒;32、压紧盘;321、防磨损层;4、储油筒;41、筒壁;42、筒底;421、注油孔;422、密封塞;43、圆板;431、间隙;432、橡胶圈;44、支撑柱;45、圆环形开口;5、半圆环;51、橡胶层;6、连接杆;61、旋转手柄;7、弹簧;8、细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上半模具1和下半模具2,上半模具1与下半模具2的一端相互铰接,上半模具1上固定有转动杆12,工作人员握住转动杆12即可方便地将上半模具1进行转动,从而打开和闭合模具。上半模具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平台11,平台11的上表面与上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上半模具(1)和下半模具(2),所述上半模具(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平台(11),所述下半模具(2)上固定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上螺纹连接有压紧筒(31),所述平台(11)上设有供螺纹杆(3)向上转动时插入的通槽(111),其特征是:所述螺纹杆(3)远离所述转轴(21)的一端固定有储油筒(4),所述储油筒(4)包括筒壁(41)和筒底(42),所述螺纹杆(3)远离转轴(21)的一端固定有圆板(43),所述圆板(43)直径与所述螺纹杆(3)直径相同,所述筒底(42)与所述圆板(43)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4),所述筒壁(41)与所述圆板(43)之间形成有圆环形开口(45),所述筒壁(41)与所述圆板(43)之间铰接有两个半圆环(5),两个所述半圆环(5)关于圆板(43)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半圆环(5)将所述圆环形开口(45)封闭,所述筒壁(41)与所述螺纹杆(3)之间存在供所述压紧筒(31)上升的间隙(431),所述压紧筒(31)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间隙(431)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上半模具(1)和下半模具(2),所述上半模具(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平台(11),所述下半模具(2)上固定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上螺纹连接有压紧筒(31),所述平台(11)上设有供螺纹杆(3)向上转动时插入的通槽(111),其特征是:所述螺纹杆(3)远离所述转轴(21)的一端固定有储油筒(4),所述储油筒(4)包括筒壁(41)和筒底(42),所述螺纹杆(3)远离转轴(21)的一端固定有圆板(43),所述圆板(43)直径与所述螺纹杆(3)直径相同,所述筒底(42)与所述圆板(43)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4),所述筒壁(41)与所述圆板(43)之间形成有圆环形开口(45),所述筒壁(41)与所述圆板(43)之间铰接有两个半圆环(5),两个所述半圆环(5)关于圆板(43)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半圆环(5)将所述圆环形开口(45)封闭,所述筒壁(41)与所述螺纹杆(3)之间存在供所述压紧筒(31)上升的间隙(431),所述压紧筒(31)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间隙(431)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半圆环(5)一边与所述筒壁(41)铰接,所述半圆环(5)另一边与所述圆板(43)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压紧装置的发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半圆环(5)与所述筒壁(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聪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