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198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22:01
一种电动车,诸如电动摩托车,包括:车身;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具有头管,头管保持前轮并可转向;摆臂,该摆臂保持后轮并在车身的竖直方向上可摆动;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布置在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大致中心部;电池,该电池布置在车身框架的内部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头管和电动马达之间的空间内;和后悬架,该后悬架布置在车身框架的内部并且在电动马达的上方,向前倾斜并且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后悬架将摆臂悬挂在车身框架上并且在车辆的侧视图中与电池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
技术介绍
在已知的电动车中,后轮的悬架布置在车辆的中心部分,从而悬架和电池在车辆的侧视图中是重叠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2013-154859)。在电动车中,最大功率和行驶距离取决于电池容量,并且为了提高最大功率并且延长行驶距离,要求在小型和轻型的车身中安装许多电池。以电动摩托车为电动车的具体实例,一部分车身介于驾驶员的大腿内部之间。因此,在设计车辆时,因为应该防止车辆妨碍驾驶员的驾驶位置,电池体积在宽度和竖直方向的尺寸受到严格限制。即使电池体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扩大,该扩大导致轮距加大,由此车辆的尺寸和重量增加。另一方面,电动车的成本和重量能够通过采用以下结构来减小,即悬架布置成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可扩展因此除去用于联锁悬架和摆臂的连杆机构。该结构还可以通过增加渐进特性(progressivecharacteristic)到悬架而提高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能够通过适合地布置电池和悬架而减小其尺寸和重量并且能够增加悬架的渐进特性。上述及其他目的能够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电动车而实现,该电动车包括:车身;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具有头管,头管保持前轮并可转向;摆臂,该摆臂保持后轮并在车身的竖直方向上可摆动;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布置在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大致中心部;电池,该电池布置在车身框架的内部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头管和电动马达之间的空间内;和后悬架,该后悬架布置在车身框架的内部并且在电动马达的上方,向前倾斜并且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该后悬架将摆臂悬挂在车身框架上并且在车辆的侧视图中与电池重叠。在较优实施例中,期望是后悬架被电动马达、电池和布置在后悬架上方的电子部件围绕。同时也期望的是车身框架具有主框架,该主框架是一对半体的连结构件,连结构件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两个部分,电动马达被固定到半体中的一个;并且在车身的侧视图中,摆臂的摆动轴线布置在电动马达的投影内,并且摆动轴线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距离比摆动轴线与投影的边缘的距离更小。进一步期望的是后悬架从在摆臂的大致中心部的上方并且在连接摆臂的摆动轴线和后轮的旋转轴线的直线的上方的部分朝向车身的前侧向上倾斜地延伸。电动车可以是电动摩托车。根据具有上述结构和特性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通过适合地布置电池和悬架其尺寸和重量能够减小并且渐进特性能够被应用于悬架。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和进一步的前景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动车的电动摩托车的左视图;图2也是图1的电动车的左视图,其中座位和侧盖被除去;图3也是图1的电动车的左视图,其中座位、侧盖和下盖被除去;图4显示从图3所示电动车的后上部看的电动车;图5是显示图3所示电动车的右侧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1所示电动车的车身框架的平面图;图7是显示图1所示电动车的车身框架的左视图;图8是显示从图1所示其前侧看的电动车的左侧的立体图;和图9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动车的车身框架的半体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1至9描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进一步注意,在这里“上”、“下”、“右”、“左”、“前”、“后”等等表示方向的术语参考附图的说明或处于驾驶员坐在电动车上的状态。参考图1至3,电动摩托车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其中骑手(驾驶员)以跨坐方式坐在车身座位上。电动摩托车1是除了在铺面路和公共道路上行驶还考虑到在非铺面路和不平整的地面(非公路)上行驶的所谓的两用车辆。电动摩托车1利用电池2的电能行驶。作为车辆的电动摩托车1包括:车身框架3,该车身框架在电动摩托车(以下简称“车辆”)的车身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前轮5,该前轮布置在车身框架3的前侧;转向机构6,该转向机构设置在车身框架3的前端以支撑前轮5使其可旋转;后轮7,该后轮布置在车身框架3的后侧;摆臂8,该摆臂设置到车身框架3以支撑后轮7使其可旋转;电池2,该电池被安装在车身框架3内;和电动马达9,该电动马达被安装在车身框架3内。车身框架3包括:头管21,该头管布置在车身框架3的前端;主框架22,该主框架从头管21延伸到车身的中心部;和后架23,该后架从主框架22的后端延伸到车身的后端。头管21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可转动的方式支撑转向机构6以及以可转向的方式支撑前轮5。主框架22从头管21的后部向后下倾斜地延伸到车辆的中心部。主框架22从一侧分叉到另一侧以限定用于在中心部安装设备或部件的空间25。电池2和电动马达9被容纳在该空间25内。主框架22设置有枢轴26,该枢轴支撑摆臂使其可摆动。后框架23配置在枢轴26的上方从而从主框架22的左右后部向后上倾斜地延伸。后框架23包括一对左右座位导轨27,和一对左右侧框架28,该左右侧框架从其下侧支撑座位导轨27。座位导轨27和侧框架28的前端上下分叉以被连结到主框架22,另一方面,座位导轨27和侧框架28的后端被合并在车身框架3的后端。座位29配置在左右座位导轨27的上方以允许驾驶员坐在其上,并且被后框架23支撑。座位29在其前部下方的其左右侧设置有一对左右侧盖31。左右侧盖31设置成覆盖主框架22和座位29的外部以加强外观。此外,电子元件诸如控制器32设置在后框架23的内部用于控制电动马达9的驱动,并且控制器32设置在左右座位导轨27上从而布置在由左右侧框架28限定的空间内。后挡板33设置在后框架23的后端部从而覆盖后轮7的上部。转向机构6以在电动摩托车1的横向方向上可转向的方式被车身框架3的头管21支撑。转向机构6包括:转向支架36,该转向支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头管21支撑;车把夹钳37,该车把夹钳设置在转向支架36的上部;把手38,该把手利用车把夹钳37固定到转向支架36;一对左右前悬架39,该左右前悬架固定到转向支架36;和前挡板41,该前挡板设置在左右前悬架39,在前轮5上方的部分被其覆盖。转向机构6通过在横向方向上使把手38转向而与前悬架39一起改变前轮5的方向。车把夹钳37将把手38连结到转向支架36从而把手38与转向支架36一体地转动。把手38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被固定到车把夹钳37,从而从被车把夹钳37固定的部分在横向方向上和向后上倾斜地延伸然后以弯曲方式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前悬架39在车身的竖直方向上延伸从而其上端被固定到转向支架36并且其下端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前轮5。前悬架39通过拉伸和收缩而吸收车身框架3和前轮5之间的震动。电池2是蓄电池诸如锂电池,并且储存供应到电子元件诸如控制器32和未显示的逆变器以及电动马达9的电能。电池2以偏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布置在头管21和电动马达9之间和车身框架3的内部的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电池2偏向车身的右侧,但是电池2也可以偏向其左侧。电池箱42设置在主框架22的右侧半体22a上并且利用未显示的螺栓固定到右侧半体22a上,从而可拆卸地保持电池2。电动马达9布置在前轮5和后轮7之间的大致中心部,并且被容纳在车身框架3的内部,更特别地,在主框架22的下端部。电动马达9经由逆变器由电池2提供的电能驱动并且被控制器32控制。后轮7设置有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头管,所述头管保持前轮并可转向;摆臂,所述摆臂保持后轮并在所述车身的竖直方向上可摆动;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布置在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之间的大致中心部;电池,所述电池布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内部偏向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头管和所述电动马达之间的空间内;和后悬架,所述后悬架布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内部并且在所述电动马达的上方,向前倾斜并且偏向所述车身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后悬架将所述摆臂悬挂在所述车身框架上并且在车辆的侧视图中与所述电池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17 JP 2013-192056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头管,所述头管保持前轮并可转向;摆臂,所述摆臂保持后轮并在所述车身的竖直方向上可摆动;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布置在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之间的大致中心部;电池,所述电池布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内部偏向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头管和所述电动马达之间的空间内;和后悬架,所述后悬架布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内部并且在所述电动马达的上方,向前倾斜并且偏向所述车身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后悬架将所述摆臂悬挂在所述车身框架上并且在车辆的侧视图中与所述电池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哲平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