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0877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相互啮合的主动大齿轮,主动大齿轮和主动小齿轮组合构成双联齿轮,输出小齿轮与双联齿轮均设在一个半封闭的齿轮箱中,双联齿轮的中间通孔中活动设有传动主轴;在传动主轴上固定设有传动大齿轮,传动大齿轮位于齿轮箱中,传动大齿轮的内端面上设有数个行星小齿轮,主动小齿轮与所有行星小齿轮啮合传动;在传动大齿轮的外侧套装有动齿圈,在齿轮箱底部设有能将动齿圈周向锁定的周向锁定装置;在动齿圈上连接有能带动动齿圈轴向移动的拨动圈。上述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使齿轮间润滑油不易流失,提高了旋转动力传递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相互啮合的主动大齿轮,主动大齿轮和主动小齿轮组合构成双联齿轮,输出小齿轮与双联齿轮均设在一个半封闭的齿轮箱中,双联齿轮的中间通孔中活动设有传动主轴;在传动主轴上固定设有传动大齿轮,传动大齿轮位于齿轮箱中,传动大齿轮的内端面上设有数个行星小齿轮,主动小齿轮与所有行星小齿轮啮合传动;在传动大齿轮的外侧套装有动齿圈,在齿轮箱底部设有能将动齿圈周向锁定的周向锁定装置;在动齿圈上连接有能带动动齿圈轴向移动的拨动圈。上述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使齿轮间润滑油不易流失,提高了旋转动力传递的可靠性。【专利说明】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多功能电锤,尤其涉及到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多功能电锤通常具有“钻”、“锤、钻”以及“螺丝批”等多种功能。多功能电锤主要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动力单元、旋转动力传递装置、锤击动力传递装置、用以进行功能转换的换档机构、与设置于壳体中的传动主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的输出执行单元、被输出执行单元往内压迫后能启动锤击动力传递装置的锤击启动机构。动力单元主要包括电机、安装于电机输出轴的输出小齿轮、以及空套于传动主轴上的双联齿轮,双联齿轮由主动大齿轮和主动小齿轮一体组合构成,输出小齿轮与构成双联齿轮的主动大齿轮相啮合传动;旋转动力传递装置主要用于将双联齿轮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活动设置于壳体中的传动主轴,再由传动主轴将旋转动力传递给输出执行单元;根据不同输出功能的需要,在输出执行单元的输出端相应地安装上“钻头”、“冲击钻头”或“螺丝批头”,以分别实现“钻”、“锤、钻”或“螺丝批”这三种功能。目前,构成旋转动力传递装置的动齿圈、拨动片、行星小齿轮、传动大齿轮等零件直接裸露着安装于壳体中,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使得安装定位工作十分繁琐;另一方面使得用以齿轮间润滑的润滑油易于流失,大大影响了电锤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再者,动齿圈与壳体、以及动齿圈与拨动片之间的定位连接结构可靠性不高,这也影响了电锤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安装方便、齿轮间润滑油不易流失、使用效果更好的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相互啮合传动的主动大齿轮,主动大齿轮和主动小齿轮一体组合构成双联齿轮,其特点是:输出小齿轮与双联齿轮均设置在一个外端设有敞口的半封闭的齿轮箱中,双联齿轮的中间通孔中活动设置有传动主轴,传动主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齿轮箱底部,传动主轴的另一端通过敞口伸出齿轮箱外;在传动主轴上固定设置有一个传动大齿轮,传动大齿轮位于齿轮箱中,传动大齿轮的内端面上沿周向设置有数个能自由旋转的行星小齿轮,主动小齿轮位于所有行星小齿轮的中间并与所有行星小齿轮啮合传动;在传动大齿轮的外侧套装有能在齿轮箱中进行轴向移动的动齿圈,在齿轮箱底部与动齿圈之间设置有能将动齿圈周向锁定的周向锁定装置,并且当动齿圈向齿轮箱底部移动而被周向锁定时动齿圈只与行星小齿轮相互啮合,当动齿圈向齿轮箱外侧敞口移动而解除周向锁定时动齿圈同时与行星小齿轮和传动大齿轮相啮合;在动齿圈上还连接有能带动动齿圈在齿轮箱内轴向移动但不妨碍动齿圈周向旋转的拨动圈。 进一步的,前述的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周向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齿轮箱底部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二个锁定凸起,在动齿圈内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锁定凸起相配合卡锁的锁定凹槽,当动齿圈向齿轮箱底部移动而使锁定凹槽套在锁定凸起上时,动齿圈被周向锁定。 进一步的,前述的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动齿圈与拨动圈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动齿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凹槽,在拨动圈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卡柱,卡柱伸入环形凹槽中,卡柱能带动动齿圈随拨动圈一起轴向移动但不妨碍动齿圈周向旋转。 进一步的,前述的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在拨动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导向块,在齿轮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轴向的导向凹槽,导向块位于导向凹槽中,拨动圈通过导向块和导向凹槽的配合在齿轮箱中进行轴向移动。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它能使齿轮间润滑油不易流失,提高了旋转动力传递的可靠性,使多功能电锤的使用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与电机输出轴1上的输出小齿轮11相互啮合传动的主动大齿轮21,主动大齿轮21和主动小齿轮22 —体组合构成双联齿轮2,输出小齿轮11与双联齿轮2均设置在一个外端设有敞口的半封闭的齿轮箱3中,双联齿轮2的中间通孔中活动设置有传动主轴4,传动主轴4的一端通过轴承41设置在齿轮箱3底部,传动主轴4的另一端通过敞口伸出齿轮箱3外;在传动主轴4上固定设置有一个传动大齿轮5,传动大齿轮5位于齿轮箱3中,传动大齿轮5的内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五个能自由旋转的行星小齿轮51,主动小齿轮22位于所有行星小齿轮51的中间并与所有行星小齿轮51啮合传动;在传动大齿轮5的外侧套装有能在齿轮箱3中进行轴向移动的动齿圈6,在齿轮箱3底部与动齿圈6之间设置有能将动齿圈6周向锁定的周向锁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周向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齿轮箱3底部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十个锁定凸起31,在动齿圈6内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锁定凸起31相配合卡锁的十个锁定凹槽61,当动齿圈6向齿轮箱3底部移动而使锁定凹槽61套在锁定凸起31上时,动齿圈6被周向锁定,上述的锁定凸起31和锁定凹槽61相互配合的结构简单,这样的结构就能使动齿圈6被快速、准确地周向锁定;并且当动齿圈6向齿轮箱3底部移动而被周向锁定时动齿圈6只与行星小齿轮51相互啮合,这样就使双联齿轮2传递给传动主轴4的旋转速度较慢、力矩较大,而当动齿圈6向齿轮箱3外侧敞口移动而解除周向锁定时动齿圈6同时与行星小齿轮51和传动大齿轮5相啮合,这样就使双联齿轮2传递给传动主轴4的旋转速度较快、力矩较小;在动齿圈6上还连接有能带动动齿圈6在齿轮箱3内轴向移动但不妨碍动齿圈6周向旋转的拨动圈7,动齿圈6与拨动圈7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动齿圈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凹槽62,在拨动圈7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卡柱71,卡柱71伸入环形凹槽62中,卡柱71能带动动齿圈6随拨动圈7 —起轴向移动但不妨碍动齿圈6周向旋转,使用至少三个卡柱71可以增加拨动圈7和动齿圈6之间的联动稳定性;在拨动圈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导向块72,在齿轮箱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轴向的导向凹槽32,导向块71位于导向凹槽32中,拨动圈7通过导向块71和导向凹槽32的配合在齿轮箱3中进行轴向移动,通过导向块71和导向凹槽32的导向,可以使拨动圈7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电锤中的旋转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相互啮合传动的主动大齿轮,主动大齿轮和主动小齿轮一体组合构成双联齿轮,其特征在于:输出小齿轮与双联齿轮均设置在一个外端设有敞口的半封闭的齿轮箱中,双联齿轮的中间通孔中活动设置有传动主轴,传动主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齿轮箱底部,传动主轴的另一端通过敞口伸出齿轮箱外;在传动主轴上固定设置有一个传动大齿轮,传动大齿轮位于齿轮箱中,传动大齿轮的内端面上沿周向设置有数个能自由旋转的行星小齿轮,主动小齿轮位于所有行星小齿轮的中间并与所有行星小齿轮啮合传动;在传动大齿轮的外侧套装有能在齿轮箱中进行轴向移动的动齿圈,在齿轮箱底部与动齿圈之间设置有能将动齿圈周向锁定的周向锁定装置,并且当动齿圈向齿轮箱底部移动而被周向锁定时动齿圈只与行星小齿轮相互啮合,当动齿圈向齿轮箱外侧敞口移动而解除周向锁定时动齿圈同时与行星小齿轮和传动大齿轮相啮合;在动齿圈上还连接有能带动动齿圈在齿轮箱内轴向移动但不妨碍动齿圈周向旋转的拨动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安斌沈兴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创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