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221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固设在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的凹模、凸模、脱模机构和顶料板以及位于动模板下方的升降机构;凹模的顶端固定在定模板上,且其凹口向下;凸模位于动模板的上方,与该动模板固定连接,且与凹模配合形成水室顶壳注塑腔及悬梁筋注塑腔;脱模机构固定在顶料板上,顶料板安装在动模板上,且该脱模机构和顶料板位于动模板与凸模之间,并能够在该动模板与凸模之间上下移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斜顶杆的作用下倾斜向上顶出水室及悬梁筋,实现了水室及悬梁筋一体成型后的脱模操作,提高了水室的加工效率,节约了水室的生产成本,且使得悬梁筋与水室的连接部位密封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散热器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散热器中悬梁筋水室的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固定在散热器两端的水室容易变形,这就需要我们在水室内部添加悬梁筋,一般情况下,悬梁筋是在水室生产完成以后安装上去的,操作繁琐且还需考虑固定悬梁筋时水室的密封问题,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悬梁筋与水室一体注塑成型的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固设在所述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的凹模、凸模、脱模机构和顶料板以及位于所述动模板下方的升降机构;所述凹模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定模板上,且其凹口向下;所述凸模位于所述动模板的上方,与该动模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凹模配合形成水室顶壳注塑腔,该凸模内部还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水室顶壳注塑腔连通且与该水室顶壳注塑腔内两相对的侧壁腔垂直的悬梁筋注塑腔,所述凹模与凸模之间设有注塑口;所述脱模机构固定在所述顶料板上,所述顶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固设在所述定模板(1)与动模板(2)之间的凹模(3)、凸模(4)、脱模机构(5)和顶料板(6)以及位于所述动模板(2)下方的升降机构(7);所述凹模(3)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定模板(1)上,且其凹口向下;所述凸模(4)位于所述动模板(2)的上方,与该动模板(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凹模(3)配合形成水室顶壳注塑腔(8),该凸模(4)内部还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水室顶壳注塑腔(8)连通且与该水室顶壳注塑腔(8)内两相对的侧壁腔垂直的悬梁筋注塑腔(9),所述凹模(3)与凸模(4)之间设有注塑口;所述脱模机构(5)固定在所述顶料板(6)上,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
(2)、固设在所述定模板(1)与动模板(2)之间的凹模(3)、凸模(4)、
脱模机构(5)和顶料板(6)以及位于所述动模板(2)下方的升降机构(7);
所述凹模(3)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定模板(1)上,且其凹口向下;
所述凸模(4)位于所述动模板(2)的上方,与该动模板(2)固定连
接,且与所述凹模(3)配合形成水室顶壳注塑腔(8),该凸模(4)内部
还均匀设有多个与所述水室顶壳注塑腔(8)连通且与该水室顶壳注塑腔(8)
内两相对的侧壁腔垂直的悬梁筋注塑腔(9),所述凹模(3)与凸模(4)
之间设有注塑口;
所述脱模机构(5)固定在所述顶料板(6)上,所述顶料板(6)安装
在所述动模板(2)上,且该脱模机构(5)和顶料板(6)位于所述动模板
(2)与凸模(4)之间,并能够在该动模板(2)与凸模(4)之间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
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动模板(2)固定连接,带动该动模板(2)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动模板(2)与所述顶料板(6)固定连
接,带动该顶料板(6)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
顶壳注塑腔(8)包括顶板注塑腔和多个侧壁注塑腔,所述侧壁注塑腔两两
相对,且相对的两侧壁注塑腔相互平行,该侧壁注塑腔均与所述顶板注塑腔
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梁筋水室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
机构(5)包括脱模板(51)、斜顶杆滑道(52)和斜顶杆(53),所述脱
模板(51)固定在所述顶料板(6)上,所述斜顶杆滑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群生安小光郭建深李书永李弈龙刘亚湘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迪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