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0109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08:39
一种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锗硅基底;在所述锗硅基底上形成硅层,所述硅层侧面为(111)晶面;湿法刻蚀所述硅层形成硅线,所述湿法刻蚀硅层为沿垂直于所述硅层上表面方向刻蚀所述硅层,所述硅线定义鳍部的位置;以所述硅线为掩模,刻蚀所述锗硅基底形成鳍部;去除所述硅线。在湿法刻蚀硅层形成硅线过程中,整个硅层完全浸入刻蚀剂中,刻蚀剂只在垂直于硅层上表面方向上刻蚀硅层。这样,形成的硅线侧壁非常光滑,线宽在其高度方向上体现一致性。在以该硅线为掩模,刻蚀锗硅基底形成的鳍部侧壁也非常光滑,硅线的线宽传递至鳍部,鳍部的线宽可以准确定位,在鳍部高度方向上体现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
,随着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以及对集成电路更高信号传递速度的要求,晶体管需要在尺寸逐渐减小的同时具有更高的驱动电流。为顺应这种要求,传统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晶体管的长度变得比以往更短,然而,这仍然难以满足高集成度的需要。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参照图1,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位于基底10上的绝缘层11;贯穿绝缘层11且高出绝缘层11上表面的鳍部12;横跨所述鳍部12的栅极13,栅极13与其下的鳍部上表面和侧壁表面相对;分别形成在栅极13两侧鳍部的源极、漏极(未示出),源极与栅极之间、漏极与栅极之间为相互隔开。相比于CMOS晶体管,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为位于基底上的类似立体结构,它的特征尺寸更小,更能满足高集成度的要求。而且,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鳍部的上表面相对,栅极与鳍部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表面也相对,则在工作时,与栅极相对的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锗硅基底;在所述锗硅基底上形成硅层,所述硅层侧面为(111)晶面;湿法刻蚀所述硅层形成硅线,所述湿法刻蚀硅层为沿垂直于所述硅层上表面方向刻蚀所述硅层,所述硅线定义鳍部的位置;以所述硅线为掩模,刻蚀所述锗硅基底形成鳍部;去除所述硅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锗硅基底;在所述锗硅基底上形成硅层,所述硅层侧面为(111)晶面;湿法刻蚀所述硅层形成硅线,所述湿法刻蚀硅层为沿垂直于所述硅层上表面方向刻蚀所述硅层,所述硅线定义鳍部的位置;以所述硅线为掩模,刻蚀所述锗硅基底形成鳍部;去除所述硅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锗硅基底上形成硅层的方法为外延生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湿法刻蚀所述硅层过程使用的刻蚀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体积浓度范围为1%-40%,温度范围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10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法刻蚀所述硅层形成硅线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硅层上形成硬掩模层;对所述硬掩模层进行图形化,形成硬掩模线,所述硬掩模线定义硅线的位置;以所述硬掩模线为掩模,湿法刻蚀所述硅层形成硅线;去除所述硬掩模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硬掩模线的方法为湿法刻蚀。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锗硅基底形成鳍部的方法为干法刻蚀。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法刻蚀所述锗硅基底过程,使用CF4。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法刻蚀所述锗硅基底过程中,射频功率范围为50w-500W;压强范围为2mTorr-100mTorr,偏置电压范围为0-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洋王冬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