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916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该镜面由内侧主镜部、外侧上扩视部及外侧下扩视部形成,其中内侧主镜部具有一定之曲率,其以镜面横向中心线为基准部,内侧以同一曲率往上、下延伸至镜面之顶端及下端处,顶端往外侧延伸至切线部衔接外侧上扩视部,而下端往外侧延伸至切线部衔接外侧下扩视部,外侧上扩视部与外侧下扩视部之曲率与内侧主镜部为不同之渐进变化的曲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完全排除视觉上死角,扭曲度极小,可为高速行驶中机动车驾驶人提供一安全视觉环境。(*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视镜,尤指一种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
技术介绍
后视镜之设置目的,在于辅助驾驶者行车过程中得以随时洞悉两侧及后方之状态,而达到行车安全之目标,因此一设计得当之后视镜,须以驾驶者在瞬间得以清楚、正确地判断外在状况为原则,倘若会使驾驶者于瞬间产生视觉误差之判断,此设计不当之后视镜即可能为交通事故中最大之祸首,因此于各国安全法规中,对于后视镜之设计有严格之要求,如扩视角范围、扭曲变形量、后视范围等等,其目的系希藉由法规之强制规范,降低因后视镜设计不当所造成之交通事故。后视镜之结构主要具有一镜面及镜面后端之调整机构组成,调整机构之作用,在于针对不同身材之驾驶者可将镜面调整适当之后视位置,故于后视镜之结构中属于辅助性之设计,而后视镜最重要之设计仍在于镜面,如同安全法规中所规定,镜面之设计须以扩视角范围大、扭曲变形量小及后视范围无死角为主要之目标,然传统之后视镜镜面如下所陈,并无法提供满足上述全面性要求之结构,以致无法提供驾驶者一符合安全法规,且确实可辅助行车安全之后视镜结构。1.传统所见之后视镜镜面系如图6所示之型态,其为平面式之后视镜,藉由平面镜之反射,使驾驶者具备后视之功效,唯其虽因后视之成像因平面镜之反射关系而无扭曲之顾虑,但其后视角相当小,因此于变换车道或转弯时并无法于瞬间完全掌控车道间之状况,故易造成险象环生而影响行车安全。2.而为解决上述平面式后视镜之问题,另有业者思及于平面后视镜上再贴附一凸面镜,如图7所示,其目的系希藉由凸面镜(70)辅助平面镜后视角小之缺失,然此结构不仅存在凸面镜(70)有脱落之顾虑,且凸面镜(70)呈现之扭曲影像与平面后视镜所呈现之影像差异甚大,在成像不连续之情况下,易会造成视觉之混淆,反而存在更大之潜在危险。3.为解决上述平面后视镜本身及其附加凸面镜后,仍无法解决之问题,于市面上即可见单一曲率之大曲率圆弧镜,如图8所示,其设计系希藉由大曲率之反射,使后视角增加,唯车子于行进中,尤其于转弯时,其影像之扭曲现象会随着视角而增加,易造成视觉上之误判,而无法真实反应外界之状况。4.因此在产业界中即有二种具不同曲率之镜面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二五0七七三号“改良汽车后视镜之镜面结构追加一”,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二六五七0八号“双重广角后视镜”,其中第二五0七七三号“改良汽车后视镜之镜面结构”系如图9及图10所示之型态,其镜面中包含主镜部(80)、侧扩视部(81)、底扩视部(82)及非作用部(83)等四个区域,四个区域之曲率均不同,藉此方式使各区域获得不同之后视效果,但于其所设定之非作用部仅是曲面之延续区,此部份之成像扭曲程度相当大,因此对驾驶人而言,其并无法在瞬间分割出此一区系不要看之范围,反而会因此区域之存在,产生视觉之误差,因此此种型式之镜面设计,虽已获得专利,然仍无法通过安全法规;而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二六五七0八号“双重广角后视镜”,请参看图11所示,系将镜面分割呈左、右二区域,二区域为不同曲率之设计,其目的系希藉由二不同曲率呈现不同之影像,唯此结构因二区域具有高低差,若同时直视二区域时,即会产生视觉之错乱,因此此专利所制造之产品,于其上标附有″同时看a、b两镜面是不正确的使用方法″,然事实上,驾驶人于高速行驶中,怎能在瞬间分辨该查看那一区域?故由上述可知,上述从平面后视镜至具不同曲率之后视镜,其镜面设计上均无法全面满足驾驶者之需求,尤其存在之安全上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因此目前大多原厂所配备之后视镜,在避免因后视镜之选用不当,而产生危险之情况下,宁愿选择配置后视镜本身较无安全顾虑之平面式后视镜,至少不会使驾驶人产生视觉混淆之问题,然其存在后视角小之缺失,仅能仰赖驾驶人之经验来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可完全排除视觉上死角且扭曲度极小,可为高速行驶中的机动车驾驶人提供安全的视觉环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面由内侧主镜部、外侧上扩视部及外侧下扩视部形成,其中内侧主镜部具有一定之曲率,其以镜面横向中心线为基准部,内侧以同一曲率往上、下延伸至镜面之顶端及下端处,顶端往外侧延伸至切线部衔接外侧上扩视部,而下端往外侧延伸至切线部衔接外侧下扩视部,外侧上扩视部与外侧下扩视部之曲率与内侧主镜部为不同之渐进变化的曲率。所述的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侧上扩视部及外侧下扩视部可为单一曲率的扩视区。所述的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侧上扩视部及外侧下扩视部也可以包括多数曲率渐进变化的扩视区。因此,本技术的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是基于深入了解驾驶人坐于驾驶座时,其视觉会由后视镜镜面内侧中心处往外扩视,镜面横向中心线为正常视线之依据,而外侧上、下则为死角区。故本技术的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以横向中心线为基准部,其曲率再以循序方式往死角区产生渐进之变化,即可使镜面之后视范围藉由扩视区之设计,而获得极隹之后视效果,并以渐进曲率之设计,使镜面之扭曲变形降至最低,即可获得一完全排除视觉上死角、扭曲度极小、可提供高速行驶中驾驶人安全视觉环境之一体成型镜面。因此,将本技术之后视镜镜面装置与习用各种后视镜镜面比较,可明显看出本技术为针对驾驶人实际坐于驾驶座之需求,本技术藉由后视镜镜面渐进变化式曲率之设计,使驾驶人得以主镜部为主要之后视范围,再以扩视区之辅助,达到极隹之后视效果,且能达到影像不会扭曲变形之实质效果,故本技术可达到以下之功效1.藉由后视镜镜面装置的各切线部之设计,使其镜面曲率呈渐进式之型态,因此可使镜面不会产生扭曲变形之情形,使驾驶人于高速行驶中不会产生视觉混淆之情形,以确保行车安全。2.藉由主镜部与上下之扩视部配合,可将后视范围提升至七十度,不仅符合安全法规之限制,更能确实提供一广角后视镜。3.藉由一体成型渐进之设计,使其不会产生影像不连续之情形,也没有无作用区域,提供一适合驾驶人于瞬间了解两侧及后方状态之镜面结构,且制造时,模具易于开发成型。4.藉由后视范围大之设计,即可减少须时常藉由调整机构来调整镜面之动作,使行车更加安全。附图说明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结构、特征,特配合图示实施例加以说明图1系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图2系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之平面图。图3系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之侧视图。图4系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图5系本技术后视镜装设于车子上之后视范围示意图。图6系传统平面式后视镜镜面之立体外观图。图7系习用平面式后视镜镜面上附加凸面镜之立体外观图。图8系习用大曲率后视镜之镜面立体外观图。图9系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二五0七七三号“改良汽车后视镜之镜面结构追加一”之立体外观图。图10系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二五0七七三号“改良汽车后视镜之镜面结构追加一”之平面图。图11系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二六五七0八号“双重广角后视镜”之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之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其中图1及图4所示,为二种不同之实施例,而先以图1所示之结构说明之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包括内侧主镜部(10)、外侧上扩视部(20)及外侧下扩视部(30),其中内侧主镜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广角后视镜的镜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面由内侧主镜部、外侧上扩视部及外侧下扩视部形成,其中内侧主镜部具有一定之曲率,其以镜面横向中心线为基准部,内侧以同一曲率往上、下延伸至镜面之顶端及下端处,顶端往外侧延伸至切线部衔接外侧上扩视部,而下端往外侧延伸至切线部衔接外侧下扩视部,外侧上扩视部与外侧下扩视部之曲率与内侧主镜部为不同之渐进变化的曲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迪比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