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9344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是:A、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B、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C、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或橙光:波长590-600nm、或红光:波长630-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所述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30Lx,照射时间≥6h,控制萎凋温度25-35℃,时间8-12h,使其含水量至58-62%,得到萎凋叶;D、将萎凋叶揉捻,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使其达到香气高浓持久,滋味甜纯鲜爽,产品的品质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产品,提高了茶叶的经济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茶
,可具体涉及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
技术介绍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对品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红茶萎凋有三种方式:自然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是将茶鲜叶原料均匀撒放在簚簸或竹席上,置于室内进行。赵和涛(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1994,广西热作科技,Vol53(4):56-59)、董连源(谈日光萎凋及其经济效益,1990,茶叶,3:27-29)等人的非专利文献表明,该方式由于受温度、湿度等自然气候的影响大,鲜叶失水慢,萎凋时间长,一半在24h以上,生产上较少应用。日光萎凋是将茶鲜叶原料置于室外太阳下暴晒。曹潘荣(不同萎凋方式对红茶和乌龙茶品质的影响,2012,广东茶叶,21:27-29)、陈凤月(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萎凋技术,2012,农产品加工,9:68-70)等人的非专利文献报道了该方式由于受天气以及太阳光的影响大,往往叶子边缘以及叶尖失水快,萎凋不均匀。曹潘荣比较了萎凋机鼓暖风(33-36)萎凋、白炽灯(12000-13000Lx)兼鼓风萎凋、日光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表明白炽灯兼鼓风萎凋制得红茶氨基酸含量增加,感官品质最好,但所用的白炽灯是混合光源。赖兆祥(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2011,江西农业学报,23(10):131~132)的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范仕胜(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2012,湖北农业科学,Vol51(6):1152-1155)的实验表明人工光照处理3h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1h时蛋白酶活性最大;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h的香气得分最高。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但这些光源均为混合光源。萎凋槽萎凋是在专用的萎凋槽中进行,利用风力散失鲜叶水分,可以控制温度、风速和风量,萎凋均匀,生产上大量使用。叶文盛、钱国莲等人还设计出可以控制温度以及装有吹风装置的萎凋槽(叶文盛,专利申请号:200920125429.8;钱国莲,专利申请号:201120449249.2,201120449214.9)。陈尊诗(红茶加温萎凋槽的研究1964,茶叶科学,2:61-65)、赵和涛(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1994,广西热作科技,Vol53(4):56-59;萎凋槽及直热式热风炉的应用,1995,茶叶机械杂志,2:5-7)、丁勇(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2010,中国农学通报,Vol26(9):110-114)等人还对萎凋的风量、时间以及操作方法进行过实验。陈尊诗提出一种萎凋槽的结构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萎凋槽体,盛叶框等四部分所组成,比较了进风口38℃、42℃、46℃三个温度下的萎凋效果,加温萎凋品质均以38℃温度为最好。赵和涛比较了三种萎凋方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表明日光萎凋香气不正,有日晒味,建议采用萎凋槽萎凋,并提出鼓风气流温度应控制在35℃左右,最高不超过38℃,萎凋时间,其风量应为16000-2000m3/h,风压25-30mm汞柱,萎凋时间8-10小时。此外,王伟伟,江和源等(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2013,食品工业科技,34(13):86-90),王伟伟还测定了温度20℃、25℃、30℃三个水平和湿度RH50%、RH70%、RH90%三个水平下萎凋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含量变化,表明不同温湿度处理萎凋期间PPO活性与萎凋叶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对湿度70%萎凋制得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色素类与PPO、POD活性关系紧密,并且萎凋叶POD活性与成品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然而,无论利用哪种萎凋方式,夏秋季鲜叶加工的红茶普遍存在香气低、滋味苦涩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红茶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使其达到“香气高浓持久,滋味甜纯鲜爽”,产品的品质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产品,提高了茶叶的经济利用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将采集的新鲜茶叶,进行萎凋,其加工步骤还包括单色光照射,在加工过程中将所述的茶叶的内质制成香气高浓、持久,滋味甜纯鲜爽。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2)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6CW-1型)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3)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或橙光(波长590-600nm)、或红光(波长630-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所述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30Lx,照射时间≥6h,控制萎凋温度25-35℃,时间8-12h,使其含水量至58-62%,得到萎凋叶;(4)将萎凋叶揉捻(切),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提高了红茶品质:通过上述单色光照射,提高了红茶香气的浓度和持久度,增强滋味的鲜爽度和甜纯度,降低苦涩味,感官品质与传统工艺相比提高了2-3级,促进夏秋季鲜叶的利用,提高了产业效益。2、品质稳定:由于该工艺是全程机械化操作,工艺参数可控,制茶品质十分稳定。通过查阅,经检索到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非专利文献11余篇,本专利技术与相关文献主要技术特征和实施效果的比较见表1—表18。技术方案不同,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不一样,本专利技术通过现有技术相比,都远远高于现有技术的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制得的红茶品质较传统产品相比提高2-3个等级,价格高出3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不同光质对茶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示意图。注: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下同。图2为一种黄光处理红茶香气总离子流图。图3为一种对照处理红茶香气总离子流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2)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3)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或-590nm、或橙光:波长590或600nm、或红光:波长630或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所述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20或230或240Lx,照射时间≥5或67h,控制萎凋温度25或27或29或31或33或-35℃,时间8或9或10或11或12h,使其含水量至58或60或62%,得到萎凋叶;(4)将萎凋叶揉捻(切),在温度30或31或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实施例2:不同光质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二叶为原料,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实验型红茶萎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是:A、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B、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C、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或橙光:波长590‑600nm、或红光:波长630‑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所述的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30Lx,照射时间≥6h,控制萎凋温度25‑35℃,时间8‑12h,使其含水量至58‑62%,得到萎凋叶;D、将萎凋叶揉捻,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是:A、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B、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C、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或橙光:波长590-600nm、或红光:波长630-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倪德江陈玉琼张贝贝陈华才封雯廖光伦仇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