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对工件进行照射的光照系统及光照方法,光照系统包括承载件、至少一光源及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件适于设置工件。至少一光源设于承载件之上,于第一方向上产生一次光。至少一光学元件,设于工件的一侧,一次光经由至少一光学元件而于第二方向上提供二次光。藉由一次光及二次光,使工件得以受到第一方向上及第二方向上的照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尤其是一种能以多重方向照射光线的。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装置的制程中,常会有光照的流程。举例而言,当在封装电子产品时,常会利用光敏胶体贴合二个以上的元件,再利用照光方式使光敏胶体硬化而固定住元件。 一般而言,会将需要使用光敏胶体贴合的元件放置于光源之下,使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元件的正面,进而使光敏胶体硬化。此光源通常会设置在自动化流程的机台的固定位置及方向上。然而,若是元件中有阻挡光线行进的结构挡在胶体与光源之间,进而造成光线行进的死角,则会使胶体部分无法受到光线的照射,而使无法使胶体完全硬化,进而使贴合状态有所缺损,影响电子装置可靠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藉由光学元件转折光线而使工件得以受到来自多重方向的光线所照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于对工件进行照射的光照系统。光照系统包括承载件、至少一光源及至少一光学元件。承载件适于设置工件。至少一光源设于承载件之上,于第一方向上产生一次光。至少一光学元件设于工件的一侧,一次光经由至少一光学元件而于第二方向上提供二次光。藉此,使工件得以受第一方向上的一次光以及第二方向上的二次光所照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一光源,光源于第一方向上产生一次光。提供至少一光学元件,一次光经由至少一光学元件而于第二方向上提供二次光。一次光与二次光共同照射于工件,使工件得以受第一方向上的一次光以及第二方向上的二次光所照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能够在有限光源的情况下,使工件在多重方向上接收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而不会有光线行进上的死角。由于工件能够受到光线照射而无死角,使工件中需要受到光线照射的元件能够完全照光而无缺漏,进而提升工件的可靠度。而且光学元件和光源相比,较不需要时常维护光学元件,故还能节省维护设备系统所花的成本及工时。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I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光照系统的侧视图;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的光照系统的侧视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的光照系统的立体图;图4至8B,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的光照系统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0、30、40、50a、50b、60a、60b、70a、70b、80a、80b 光照系统11、21、31承载件12、22、32、52a、52b 光源13、23a、23b、33a、33b、43、53a、53b、63a、63b、73a、73b、83a、83b 光学元件131、231a、231b、331a、331b、431、531a、531b、631a、631b、731a、731b、 831a、831b折光面132a、132b背光面133,233a,233b反光层14、24腔室100、200、300、400、500a、500b、600a、600b、700a、700b、800a、800 工件101、201、30 la、30 Ib 侦 U31a输送带LI一次光L2二次光Dl正面方向D2侧面方向D3背面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请参照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光照系统10的侧视图。本专利技术的光照系统10包括承载件11、光源12及光学元件13。承载件11能够用来设置或承载工件100。工件100能例如为需要光照处理的显示面板,譬如于周围涂布有光敏硬化胶体之显示面板。此种光敏硬化胶体在经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后,能够固化成形,以利显示面板的组合。光源12至少设置有一个。于本实施例中,虽然图I仅绘示三个光源12,但光源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而能更少或者更多。光源12设置于承载件11之上,且光源12能够于第一方向上产生一次光LI。光学元件13至少设置有一个。于本实施例中,虽然图I仅绘示二个光学元件13,但光学元件1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而能更少或者更多。光学元件13能设置于工件100的其中一侧101,亦能够设置成包围工件100的所有侧101,一次光LI经由光学元件13而于第二方向上提供二次光L2。其中,第一方向至少包含朝向工件100的正面方向Dl,而且还能包含正面方向Dl正负偏移所有角度之内的范围。第二方向至少包含朝向工件100的侧面方向D2,而且还能包含侧面方向D2正负偏移所有角度之内的范围。于本实施例中,一次光LI及二次光L2能例如为紫外光,但不限定于此。一次光LI及二次光L2也能够为其它波长的光线或可使光敏胶体固化的光线。光照系统10更包括腔室14。承载件11设置于腔室14的底部,光源12设置于腔室14的顶部,光学元件13设置于腔室14的侧边。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3以透光材质制成,但不限定于此。光学元件13具有朝向工件100的折光面131。折光面131也朝向光源12。于本实施例中,折光面131朝向工件100凸起的凸弧面,但不限定于此。折光面131能例如为圆弧面、椭圆弧面或抛物面。光学元件13亦能为四分之一圆柱、四分之一椭圆柱、四分之一球体或二分之一圆球体或四分之一椭圆球体或二分之一椭圆球体所制成。光学兀件13还具有背光面132a、132b。背光面132a背对着工件100,背光面132b背对光源12。光学兀件13还具有设置于背光面132a、132b之反光层133。如图I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亦提供使用光照系统10的光照方法。依此光照方法, 能够对工件100进行照射,此光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光源12,令光源12于第一方向上产生一次光LI。提供光学元件13,一次光LI经由光学元件13而于第二方向上提供二次光L2。其中,一次光LI与二次光L2共同照射于工件100。于本实施例中,一次光LI能够照射至工件100以及光学元件13。一次光LI照射至光学元件13的折光面131后,一部分经过折光面131的反射而形成二次光L2。一部分的一次光LI则经过折光面131折射后进入光学元件13中,经由设置于背光面132a、132b之反光层133再次反射至折光面131,再经由折光面131将光线折射出光学元件13外而形成二次光L2。因此,二次光L2能为反射光,亦能为折射光。如此一来,光照系统10仅需要在腔室14的顶部设置光源12,便能使工件100在正面方向Dl及侧面方向D2接受到光线照射。倘若光源12有所老化或受损,也只要针对位于腔室14之顶部的光源12进行更换处理,无其它方向上是否需要更换光源12的问题,以及节省维护光照系统10所花费的成本及工时。请参照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的光照系统20的侧视图。本实施例的光照系统20与图I的光照系统10类似。本专利技术的光照系统20包括能够用来设置或承载工件200的承载件21、光源22、光学元件23a、23b及腔室24。承载件21设置于腔室24的中央,光源22设置于腔室24的顶部,光学元件23a、23b皆设置于腔室24的侧边,使得光学元件23a设置于工件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14 TW 1011087031.一种光照系统,适于对一工件进行照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承载件,适于设置该工件; 至少一光源,设于该承载件之上,于一第一方向上产生一次光;以及至少一光学元件,设于该工件 的一侧,一次光经由该至少一光学元件而于一第二方向上提供二次光。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腔室,该承载件设置于该腔室的底部,该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腔室的顶部,该至少一光学元件设置于该腔室的侧边。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为朝向该工件的正面方向。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方向为朝向该工件的侧面方向。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方向为朝向该工件的背面方向。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为一输送带装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设置于该输送带装置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的数量为二个以上,该些光学元件分别具有一折光面,该工件放置于该些光学元件之间,该折光面朝向该工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光学元件以二个为一组,同一组中的该些光学元件的该些折光面背对背设置,相异且相邻的组中的该些光学元件的该些折光面彼此间隔且面对面设置,该工件设置于相异且相邻的组中的该些光学元件之间。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具有一折光面,该折光面朝向该工件。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明,王俊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