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9104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9:42
一种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猴头菇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剑麻废渣80-100;椰子壳30-40;柏树叶10-20;将猴头菇栽培料预先进行高温发酵,首先将剑麻废渣打碎,加入石灰和菌种,充分混合后淋水,盖上薄膜发酵3-5天,然后进行翻堆,再把椰子壳和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次后,拌匀,升温到70-80℃,15小时灭菌,降温到室温,然后接种菌种,20-25天,即可长出猴头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剑麻废渣作为猴头菇的栽培料,可以降低猴头菇生产中的能耗,缩短猴头菇接种后的发菌时间,能够提高猴头菇产量和降低栽培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菌种发酵剑麻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技术介绍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对脸蘑。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真菌。其肉质鲜嫩可口,被誉为“山珍”,长期以来与熊掌、燕窝、鱼翅齐名。猴头菌营养丰富,每100克干品中含有蛋白质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纤维6.4克,磷85.6毫克,铁18毫克,钙2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和16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所必需的。  猴头菌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猴头子实体内的多糖和多肽类物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国内已经用猴头菇菌丝体制成“猴头片”,用于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对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疗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猴头菇也进入了普通家庭,特别是“非典”以后,猴头菇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更加被认识,猴头菇市场消费急增,已成为亲朋好友送礼的高档礼品,广阔的市场需求使人工栽培迅速发展。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菌,在自然界多生于柞树等树杈的枯死处。野生猴头菇多发于秋季。人工栽培在浙江、河北等省已形成规模,栽培技术已经成熟。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猴头菇因子实体像猴子的头而得名。子实体头状、不分枝、白色(干的子实体表面呈米黄色)、大小5~20cm。肉质、内实、无柄,基部着生处狭窄。除基部外,体外覆盖菌刺,刺下垂。人工栽培时猴头菇基部常因生于瓶口或袋口内而呈现出短柄状。菌刺长1~5cm,粗1~2cm,针形。担孢子球形,直径5.5~7.5×5μm,内含一油滴,孢子呈白色。  猴头菇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单核菌丝(或称初级菌丝),当“+”和“-”单核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有锁状联合,生长集结营养才能形成子实体。  (二) 营养特性  猴头菇是喜欢在枯死的树杈处生长的木质腐生菌,它自身不能制造养分,完全依赖营养菌丝分解吸收基质内的营养物质而维持生活。在酸性条件下,它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很强。猴头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  1、碳源 碳源是猴头菇重要的营养来源,它不仅能够提供碳素营养,作为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同时,它又是重要的能量来源。猴头菇吸收的碳素营养,大约20%用于合成细胞物质,80%用于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麻栎、栓皮栎、青刚栎、槲树等树种木屑,以及棉籽壳均是人工培养猴头菇经济而优良的碳源。其他如甘蔗渣、酒糟、玉米芯、高粱壳等,也能作为猴头菇的碳源。猴头菇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有机酸等。其他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必须先由菌丝分泌的酶,将其分解成简单的糖后才能吸收利用。 2、氮源 氮源是猴头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原料。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好坏,与培养基氮源的含量密切相关。如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增加0.5%的蛋白胨,菌丝生长浓密,基内菌丝多,子实体形成早。  猴头菇菌丝体生长要求碳源、氮源的比例以20:1左右为宜,猴头菇子实体形成阶段以30~40:1为宜。  3、矿质元素 猴头菇生长发育还需要磷、钙、钾、镁、锌、钴、钼、铁、铜等矿质元素,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作为酶的组分,维持酶的作用及调节细胞渗透压等。 4、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猴头菇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但其用量较少,一般培养基中最大浓度为0.01~0.1毫克/升。猴头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猴头菇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可利用的栽培原料非常广泛,目前可栽培猴头菇的原料和方法也越来越多。 如中国专利: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猴头菇栽培料的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1310502435.1申请日:2013.10.24申请公布号:CN103497027A公开公告日:2014.01.08 主分类号: C05G1/00(2006.01)I分类号: C05G1/00(2006.01)I;C05F17/00(2006.01)I申请权利人:邬方成 专利技术设计人:邬方成,摘要: 一种猴头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米糠、豆饼、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粉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经过日光暴晒、二次发酵或堆积陈化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猴头菇菌丝的吸收;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PH适宜,猴头菇菌丝生长致密,子实体长势好,生物学效率达123.5%-135.1%;三是不仅为山核桃树枝、蒲壳、果壳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猴头菇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中国专利:一种猴头菇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1310283734.0申请日:2013.07.08申请公布号:CN103396208A公开公告日:2013.11.20主分类号:C05G3/00(2006.01)I分类号:C05G3/00(2006.01)I;A01G1/04(2006.01)I 申请权利人:安徽金麒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技术设计人:邓涛,摘要: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栽培基由下列重量份组分制备而成:木屑65-70、核桃壳12-17、一枝黄花5-6、醋糟1-2、麦麸12-15、豆粕5-8、石膏粉1-2、蝉脱粉1-2、磷酸二氢钾0.2-0.3、柠檬酸渣1-2、绞股蓝粉1-2、天浆壳粉1-2、山楂粉0.5-0.8、枸橘叶粉1-2、改性沸石粉3-4。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再加水混匀,后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室发菌,出菇、采收。本栽培基配方科学,栽培出的猴头菇营养丰富,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钙的含量高,还具有降压保健功能,且猴头菇出菇期间抗感染能力强,猴头菇产量高,同时将废弃物变成可食用的物质,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为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专利:一种猴头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1310348402.6申请日:2013.08.12申请公布号:CN103449858A公开公告日:2013.12.18主分类号:C05F15/00(2006.01)I 分类号:C05F15/00(2006.01)I;C05F17/00(2006.01)I申请权利人:凤台县星展食用菌有限公司 专利技术设计人:张士军,摘要:一种猴头菇栽培基料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制备而成:油菜秸秆颗粒30-50、高粱秸秆颗粒30-40、椰子壳颗粒10-15、麦麸16-18、过期的奶粉8-10、花椒籽4-6、蛋壳粉8-10、碳酸钙0.3-0.5、生石灰1-5、缓释营养颗粒5-10。用此栽培基料栽培出的猴头菇生物转化率高,营养更丰富,同时提高了舒肝理气保健功效,长期食用具有舒肝理气、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保健功效。 中国专利:一种利用桑枝栽培高产优质猴头菇的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1210287777.1 申请日:2012.08.14申请公布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猴头菇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剑麻废渣80‑100;椰子壳30‑40;柏树叶10‑20;所述的猴头菇栽培料需要预先进行高温发酵,首先将剑麻废渣干燥,加入占总培养料用量3~5%的石灰和3~5%的菌种,充分混合后淋水,含水量55‑65%,pH值为4‑6,盖上薄膜,发酵3‑5天;将发酵后的栽培料翻堆,再把椰子壳和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次后,拌匀,升温到70‑80℃,保持15小时灭菌,降温至20‑28℃;其生产方法如下:(1)栽培料装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 16c m~18c m × 38~42c m × 0.03 ~0.06 c m,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绳子扎好,采用常压灭菌,当灶或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恒温8~12 h,停火,利用余热闷5‑8 h后开灶出锅,降温至23.5~28.5 ℃移至接种室接种;  (2)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 16~24℃,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遮光培养; (3)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及时移入菇房,以墙垛的方式摆放于出菇棚内,底层应垫起6‑8cm,散射光照,加强通风,加大昼夜温差,向菇棚地面及四壁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6%~92%,温度保持在 12~22℃,最适出菇温度15~19℃;  (4)采菇: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1‑1.5cm,采收时,一手按住培养料,另一只手将猴头菇子实体轻轻旋拔下来,然后进行分级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猴头菇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剑麻废渣80-100;椰子壳30-40;柏树叶10-20;所述的猴头菇栽培料需要预先进行高温发酵,首先将剑麻废渣干燥,加入占总培养料用量3~5%的石灰和3~5%的菌种,充分混合后淋水,含水量55-65%,pH值为4-6,盖上薄膜,发酵3-5天;将发酵后的栽培料翻堆,再把椰子壳和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次后,拌匀,升温到70-80℃,保持15小时灭菌,降温至20-28℃;
其生产方法如下:
(1)栽培料装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 16c m~18c m × 38~42c m × 0.03 ~0.06 c m,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绳子扎好,采用常压灭菌,当灶或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恒温8~12 h,停火,利用余热闷5-8 h后开灶出锅,降温至23.5~28.5 ℃移至接种室接种;  
(2)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 16~24℃,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遮光培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莲香钟静海龚卫新韦秀学叶金仁
申请(专利权)人:扶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