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控制装置及客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977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的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由于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均设置在集成式控制装置的底部,因此走线时便于分层设置位于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与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的线束。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走线空间,从而能够使各个线束单独走线,进而可以有效地减少线束间的电磁干扰,提高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控制装置及客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式控制装置
,特别地涉及一种集成式控制装置的接线口的布置方式,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集成式控制装置的客车。
技术介绍
为满足使用要求,有些车辆例如客车需要同时安装有主驱动电机和一些辅助部件等。因此需要相应的设置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为了便于安装并节省安装空间,通常会将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集成于同一壳体内,从而形成集成式控制装置。对应于这种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在壳体的前侧壁并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在这种情况下,当将集成式控制装置安装在客车上时,设置在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的高压线束、设置在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的主驱动电机线束和设置在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的辅助线束均从壳体的底部朝向壳体的后部延伸。 但是,壳体的宽度有限,而且线束较多。因此,当通过上述方式布置接线口时,容易使例如辅助线束或高压线束与主驱动电机线束相接触。这样会使得辅助线束或高压线束与位于主驱动电机线束之间产生电磁干扰。 目前,为了防止辅助线束或高压线束与主驱动电机线束接触,通常将辅助线束单独捆绑,同时将高压线束单独捆绑。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减少线束所占用空间,进而减少与主驱动电机线束之间的电磁干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线束或者高压线束间会产生电磁干扰。 因此,如何解决位于集成式控制装置的接线口的线束间有电磁干扰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控制装置,不仅方便布线,而且还可以减少各个线束间的电磁干扰。 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 由于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均设置在集成式控制装置的底部,因此,走线时,便于使得例如位于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的高压线束和位于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的主驱动电机线束较为靠近壳体的底部,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的辅助线束较为远离壳体的底部。即,分层设置高压线束、主驱动电机线束和辅助线束。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走线空间,从而能够使各个线束单独走线,进而可以有效地减少线束间的电磁干扰,提高整体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处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上靠近所述壳体前侧壁的第一区域,而所述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和所述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处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后的第二区域。 辅助线束相对于位于高压线束和主驱动电机线束较细,因此其弯曲程度也相对较为灵活。这样,当将辅助部件设置在第一区域,同时将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和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设置在第二区域时,便于布置高压线束、主驱动电机线束和辅助线束。此外,由于在设置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的第二区域不用为辅助线束预留走线空间,因此在第二区域还可以留有多余空间,从而能够将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也设在第二区域。当将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与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设置在第二区域时,不仅便于设置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和便于将高压线束接设在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上,而且还可以减少高压线束和辅助线束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于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更高的高度。也就是说,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距离壳体的顶部较近。这样,便于设置位于第二区域的接线口,而且便于根据位于第二区域的线束的走线高度调节位于第一区域的线束的高度,从而可以在提闻走线整齐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走线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沿着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至前侧壁的方向依次凹陷,形成至少两个阶梯平台,其中所述阶梯平台分别构造成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壳体,而且便于安装各个接线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的高压线束、设置在所述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的主驱动电机线束以及设置在所述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的辅助线束均彼此平行地朝向所述壳体的后部延伸,其中所述高压线束、主驱动电机线束位于同一层并均通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下部的走线夹固定,且位于所述辅助线束的上层。通过这样设置,结构简单,节省安装空间,而且便于接线和走线。此外,高压线束和主驱动电机线束均通过固定在壳体的下部的走线夹固定。这样,可以使高压线束和主驱动电机线束保持在距离壳体较近的同一层上,从而防止与辅助线束之间接触并产生电磁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低压信号控制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上的低压信号控制模块接线口。由于设置在低压信号控制模块接线口上的线束不需朝向壳体的后部延伸,因此将低压信号控制模块接线口设置在壳体的前侧壁上,以进一步提闻走线时的整齐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线束和主驱动电机线束均通过直角插件插接在接线口上,而所述辅助线束通过管状插件插接在接线口上。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实现快速插拔,而且也为维护保养提供了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发电机控制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位于同一区域的发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这样,可以先将发电机控制模块组装在集成式控制装置中,然后再将集成式控制装置安装在例如客车上,便于安装。此外,将发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设置在第二区域时,便于工作人员拆装位于发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的线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部件电源模块用于将其电能供给与其连接的空气压缩机、转向电机、电空调、电除霜器和电加热器,所述高压配电模块用于将与其连接的电池的电能转化后供给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同时并转换辅助部件电源模块的电能。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例如客车的实用性。 本专利技术的客车包括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体的后方并使用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将集成式控制装置安装在客车时布线简单、整齐,便于安装,而且该客车的线束间的电磁干扰较小,使用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控制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直角插件插接在插座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直角插件未插接在插座的状态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其中,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均设置在壳体1内。当设有两个主驱动电机时,在壳体1中可以设置有两个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当设置一个主驱动电机时,在壳体1中可以设有一个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如图1所不,在壳体1的外侧设有接线口,从而使得位于壳体1外侧的线束分别能够与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连通。 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集成式控制装置及客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 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高压配电模块、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以及 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和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处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上靠近所述壳体前侧壁的第一区域,而所述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和所述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处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后的第二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于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更高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沿着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至前侧壁的方向依次凹陷,形成至少两个阶梯平台,其中所述阶梯平台分别构造成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高压配电模块接线口的高压线束、设置在所述主驱动电机控制模块接线口的主驱动电机线束以及设置在所述辅助部件电源模块接线口的辅助线束均彼此平行地朝向所述壳体的后部延伸,其中所述高压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宏亮刘凌蒋时军彭再武席力克吕永宾尹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