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8882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黏结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排水基层、防水层、粘层、底基层、第一级配碎石盲沟、集水管道、C25混凝土预制板、C25现浇混凝土护肩、培土层、拦水带、第二级配碎石盲沟及路堤急流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采用不透水沥青路面层与透水基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路面的综合排水,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公路作为露天公用设施受到自然环境的多重作用,水损害便是降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破坏的现象。同时,水损害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病害之一。通常,道路的水分来源主要包括表面渗入水、地下水、毛细水作用、渗流作用、水的汽化等,其中路面表面渗入水危害做大,最难排除。因此,路面表面渗入水是道路排水设计的关键所在。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与试验。传统的沥青路面为不透水路面,少量路面积水下渗到路面基层后无法迅速排除,发生水损害现象,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排结合的路面排水方式,即不透水沥青面层和透水基层相结合的组合设计,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该系统可以采用不透水沥青路面层与透水基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路面的综合排水,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黏结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排水基层、防水层、粘层、底基层、第一级配碎石盲沟、集水管道、C25混凝土预制板、C25现浇混凝土护肩、培土层、拦水带、第二级配碎石盲沟及路堤急流槽;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黏结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排水基层、防水层、粘层及底基层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接;所述培土层的侧面与底基层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两侧面分别与排水基层的一侧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侧面相接触,排水基层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底面与防水层,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底面与培土层的上表面及底基层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的下表面与排水基层的上表面、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上表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的侧面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侧面、沥青黏结层的侧面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侧面相接触,拦水带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上表面的一侧,拦水带与C25混凝土预制板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同一侧,集水管道埋设于第一级配碎石盲沟内,集水管道的出口与路堤急流槽相连通。还包括预留管道,预留管道固定于排水基层的侧面,预留管道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位于排水基层的同一侧,所述预留管道的高度为15cm,预留管道的宽度为20cm。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厚度为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由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构成;所述沥青黏结层由SBS改性沥青材料制作而成,沥青黏结层的量为1.5~1.8kg/m2;所述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厚度为6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通过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构成;所述排水基层的厚度为40cm,排水基层的空隙率大于17%;排水基层通过多孔改性混凝土构成。所述防水层为双面纤维防水卷材;所述粘层的用量为0.4-0.6kg/m2,粘层由70号沥青或90号沥青构成;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8cm。所述C25混凝土预制板的厚度为10cm;所述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高度为40cm。所述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空隙率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的空隙率均大于等于25%,第一级配碎石盲沟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均由粒径大于等于4.75mm的碎石构成。所述排水基层上表面上与C25混凝土预制板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0cm。所述底基层上表面上与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5cm。所述集水管道的轴线到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间距为10cm,集水管道为PVC集水管,集水管道的直径为10cm。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横向坡度为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通过将第一级配碎石盲沟与集水管道组合使用,共同组成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利用第一级配碎石盲沟大孔隙、高透水性的特点,当雨水渗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进入到排水基层后,通过集水管道将水汇集后排至路堤急流槽,在排水基层与底基层间设置防水层,防止雨水下渗,影响底基层的稳定性,同时当路面出现大量积水时,由拦水带拦截,并沿纵向汇至路堤急流槽排出,本专利技术采用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排除路表积水,有效的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为沥青黏结层、3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为排水基层、5为防水层、6为粘层、7为底基层、8为C25混凝土预制板、9为C25现浇混凝土护肩、10为培土层、11为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2为集水管道、13为拦水带、14为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5为预留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底基层7、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集水管道12、C25混凝土预制板8、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培土层10、拦水带13、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及路堤急流槽;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及底基层7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接;所述培土层10的侧面与底基层7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两侧面分别与排水基层4的一侧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侧面相接触,排水基层4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底面与防水层5,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底面与培土层10的上表面及底基层7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下表面与排水基层4的上表面、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上表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侧面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侧面、沥青黏结层2的侧面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侧面相接触,拦水带13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上表面的一侧,拦水带13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同一侧,集水管道12埋设于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内,集水管道12的出口与路堤急流槽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预留管道15,预留管道15固定于排水基层4的侧面,预留管道15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位于排水基层4的同一侧,所述预留管道15的高度为15cm,预留管道15的宽度为20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厚度为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由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构成;沥青黏结层2由SBS改性沥青材料制作而成,沥青黏结层2的量为1.5~1.8kg/m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厚度为6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通过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构成;排水基层4的厚度为40cm,排水基层4的空隙率大于17%;排水基层4通过多孔改性混凝土构成;防水层5为双面纤维防水卷材;粘层6的用量为0.4-0.6kg/m2,粘层6由70号沥青或90号沥青构成;底基层7的厚度为18cm;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厚度为10cm;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高度为40cm;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空隙率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空隙率均大于等于25%,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均由粒径大于等于4.75mm的碎石构成;排水基层4上表面上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底基层(7)、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集水管道(12)、C25混凝土预制板(8)、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培土层(10)、拦水带(13)、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及路堤急流槽;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及底基层(7)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接;所述培土层(10)的侧面与底基层(7)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两侧面分别与排水基层(4)的一侧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侧面相接触,排水基层(4)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底面与防水层(5)的上表面相接触,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底面与培土层(10)的上表面及底基层(7)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下表面与排水基层(4)的上表面、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上表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侧面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侧面、沥青黏结层(2)的侧面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侧面相接触,拦水带(13)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上表面的一侧,拦水带(13)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同一侧,集水管道(12)埋设于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内,集水管道(12)的出口与路堤急流槽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底基层(7)、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集水管道(12)、C25混凝土预制板(8)、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培土层(10)、拦水带(13)、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及路堤急流槽;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及底基层(7)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接;所述培土层(10)的侧面与底基层(7)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两侧面分别与排水基层(4)的一侧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侧面相接触,排水基层(4)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底面与防水层(5)的上表面相接触,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底面与培土层(10)的上表面及底基层(7)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下表面与排水基层(4)的上表面、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上表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侧面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侧面、沥青黏结层(2)的侧面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侧面相接触,拦水带(13)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上表面的一侧,拦水带(13)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同一侧,集水管道(12)埋设于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内,集水管道(12)的出口与路堤急流槽相连通;还包括预留管道(15),预留管道(15)固定于排水基层(4)的侧面,预留管道(15)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位于排水基层(4)的同一侧,所述预留管道(15)的高度为15cm,预留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木莲公绪强王国清王向会马文栋白志军岳建东张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