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世平专利>正文

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39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包括双层纤维织物(1)和刚性杆(3),双层纤维织物的结合面上设有空腔(2),刚性杆(3)插入空腔(2)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附助机动车辆从软质地基或路坑中脱离出来的机动车辆自救器材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在行驶于正在维修的道路、乡间公路、土路等状态不好的路段上时,有时会有一侧车轮或双侧车轮陷入软土坑或松软的沙滩坑中,使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或后退,通常的办法是采用其他车辆拖拉,使之脱离陷坑,而别无他法,但如果在夜间或无其他车辆或其他车辆无法到达现场施救时,被困车辆就一筹莫展,只能耐心地等待救援。如果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是警车或其它公务用车发生这种情况就可能贻误战机或产生不可预计的损失。虽然有时通过在车辆下垫土、石块等办法也能使车辆摆脱困境,但往往在这种事发现场,要找到合适的土或石块是相当困难的,车辆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希望能有一套自救器材以及时摆脱困境,而自汽车专利技术以来,尚无解决此类问题的自救产品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在各种状况下使用的、帮助汽车从陷坑中脱离出来,重新正常行驶的机动车辆自救器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包括双层纤维织物1和刚性杆3,双层纤维织物的结合面上设有空腔2,刚性杆3插入空腔2中。双层纤维织物1可采用二层高强度纤维织物缝制而成,通过缝制形成空腔2。为了使本技术与车轮相连,通过车轮的转动使本技术裹绕在车轮上,本技术在双层纤维织物1的一端设有与车轮连接用的锚固通孔4,也可在双层纤维织物1的二端均设有与车轮连接用的锚固通孔4。为了保证自救效果,本技术的空腔2的轴线应与车辆行驶方向相交。当空腔2的轴线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时车辆自救效果最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2、携带方便,可折叠后置于车辆后备箱中。3、高强度纤维织物与刚性杆组合后具有很好的抗沉降性能,能有效地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单位面积的压力很小,便于车辆快速脱离陷坑,同时柔性的高强度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抗牵拉强度,刚性杆不会将空腔挤破而滑动,因而具有很好的自救性。4、操作简单、实用,即使只有一个也可完成自救工作。使用时,只需将本技术平铺于车轮下,车轮的一侧使用一个挂钩,共二个挂钩,将每侧挂钩的一端钩住车轮轮毂,另一端钩在本技术上的锚固通孔4中,发动车辆即可使车辆顺利脱离陷坑。5、适应性广,可运用于单轮、双轮、三轮或四轮均陷坑等各种情况,使用时只要在每个所陷车轮的底部铺设一个本技术的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即可;同时,本技术适用于软土陷坑、沙土陷坑、雪地陷坑等各种形式的陷坑自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包括双层纤维织物1和刚性杆3,双层纤维织物的结合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相互平行的、横贯双层纤维织物的若干空腔2,每个空腔2中均插入一根刚性杆3。空腔2的二端可封口,也可不封口,或一端封、一端不封等形式;双层纤维织物1可采用二层高强度纤维织物缝制而成,通过缝制形成空腔2,在空腔2以外的部分应缝实,特别是空腔2的二边接缝5处更应重点缝实。高强度纤维织物可采用帆布、尼龙布等既能承受较大拉力又具有柔性的纺织材料纺织而成,如果加上防水层则效果更佳。刚性杆3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也可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刚性杆3的粗细可根据所使用的车轮的承载力和所用材料的抗压、抗弯机械性能计算而得,空腔2的周长应略大于刚性杆3的周长,以利于刚性杆3能顺利地插入空腔中;刚性杆3可为圆柱杆,也可为截面为多边形的棒状结构;刚性杆3的长度应大于所配车辆车轮的厚度。此外,本技术在双层纤维织物1的一端设有与车轮连接用的锚固通孔4,也可在双层纤维织物1的二端均设有与车轮连接用的锚固通孔4。为了保证自救效果,本技术的空腔2(刚性杆3)的轴线应与车辆行驶方向相交。当空腔2(刚性杆3)的轴线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时车辆自救效果最好。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车辆的车轮陷入陷坑中而无法前行时,即可将本技术铺于所陷车辆的后部(前部),每个被陷车辆铺一个。用挂钩从车轮的二侧分别钩住车轮轮毂和锚固通孔4,发动汽车,挂在倒车(前进)档,随着车轮的转动,双层纤维织物的前端被卷绕在车轮上,车轮与刚性杆3相接触,从而将车轮上的压力传导到第一根刚性杆3上,车轮滚过第一根刚性杆3并分别与第2根、第3根、……刚性杆3接触,同时,双层纤维织物1起到了防沉降的良好作用,从而使车轮驶离陷坑;停车,松开钩住车毂和锚固通孔4的挂钩,再发动汽车向后(向前)行驶一段距离,使本技术脱离车轮,将本技术折叠后置于后备箱中备用。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包括双层纤维织物(1)和刚性杆(3),双层纤维织物的结合面上设有空腔(2),刚性杆(3)插入空腔(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在双层纤维织物(1)的一端设有与车轮连接用的锚固通孔(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空腔(2)的轴线与车辆行驶方向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空腔(2)的轴线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在双层纤维织物(1)的二端均设有与车轮连接用的锚固通孔(4)。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辆自救器材,其特征是包括双层纤维织物(1)和刚性杆(3),双层纤维织物的结合面上设有空腔(2),刚性杆(3)插入空腔(2)中。在双层纤维织物(1)的一端或二端均设有与车轮连接用的锚固通孔(4)。空腔(2)的轴线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单人自救、适用于各种路况和多达四轮均陷坑状况时自救的优点。文档编号B60R99/00GK2640856SQ0327765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世平, 李健, 施建昌, 郭京娣, 刘立洋 申请人:张世平, 倪传明, 张嘉渝, 石贤荣, 李健, 施建昌, 郭京娣, 刘立洋, 季光华, 陈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平李健施建昌郭京娣刘立洋
申请(专利权)人:张世平倪传明张嘉渝石贤荣李健施建昌郭京娣刘立洋季光华陈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