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23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8:23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管包括集流管管体,第一集流管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副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沿纵向延伸的流通腔,所述第一腔体与至少一个流通腔之间用于分隔的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连通该流通腔与第一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第一集流管中设置分隔部件能够使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长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实现制冷剂在扁管中的更加均匀分配,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同时省去了分流管,结构简单,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两个集流管、连通两个集流管的扁管及设在扁管间的翅片构成,所述扁管设置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微通道。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通过所述集流管的进口端进入到所述集流管内,然后经由集流管进入到微通道扁管内,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外界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在理想的情况下,制冷剂应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扁管的微通道内,以保证换热器的最佳换热效率。然而实际使用中,所述集流管通常呈细长状,制冷剂由于受到所述集流管内的阻力影响,使得集流管入口端和远端的制冷剂的流量相差比较大,这种制冷剂在集流管中流动不均勻,会加剧制冷剂在扁管中的分配不均,进而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冷剂能够在集流管长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到使扁管中的制冷剂分配更均匀,以提高换热效率的微通道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扁管,以及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集流管管体、供制冷剂进出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流通孔,所述集流管管体上设置有若干扁管孔,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且所述主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流孔;第一腔体靠近扁管一侧设置,所述扁管的一端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腔体中;副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沿纵向延伸的流通腔,所述第一腔体与至少一个流通腔之间用于分隔的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连通该流通腔与第一腔体。 所述第一集流管还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在纵向方向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分配室,每个分配室都各有一组扁管相连通;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分配室不直接连通流通孔,该分配室通过主隔板上设置的分流孔与流通腔连通从而连通流通孔。 所述流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端,其中一个流通腔对应的分流孔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远离所述流通孔所在位置一端的相对较远一端,该流通腔连通的分配室不直接连通流通孔,该分配室通过主隔板上设置的分流孔与该流通腔连通从而连通流通孔。 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还包括分配腔,所述分配腔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所述流通孔的一侧,所述分配腔连通所述流通孔和所述流通腔。 所述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与副隔板为沿第一集流管纵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分配腔与所述流通腔连通,每一流通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通过设置的多组分流孔连通,各组分流孔沿所述主隔板纵向排布,分流孔的组数与流通腔的数量相同或。 所述分隔部件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基本完全分隔开,所述流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不直接连通,所述流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分配腔、所述流通腔以及所述分隔部件的所述主隔板上的所述分流孔连通。 所述第一集流管靠近设置流通孔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主隔板一端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一端盖的内表面,所述主隔板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隔开,所述第一端盖的内表面距离所述副隔板有一定间距,形成一分配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分配腔对应设置并直接连通。 所述第一集流管在设置流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内表面距离所述分隔部件有一定间距,形成一分配腔,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还设置有一隔离元件,所述隔离元件与所述分隔部件的所述主隔板靠近流通孔的一端抵接设置,所述隔离元件隔离所述分配腔和所述第一腔体。 所述隔离元件为设置于所述主隔板靠近流通孔一端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集流管管体以及分隔部件的所述主隔板抵接设置,装配后焊接密封,所述集流管管体、第二隔板以及第一端盖构成所述分配腔。 所述分隔部件呈Y形排布,所述分隔部件包括相交的主隔板和副隔板,所述分隔部件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主隔板与所述集管管管体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扁管孔直接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件上的多组分流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副隔板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流通腔,其中一组流通腔对应的一组分流孔位于远离所述流通孔一端的所述主隔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第一集流管中设置分隔部件,使自所述流通孔进入到集流管管体的制冷剂被分配到多个相对独立的流通腔,每个流通腔的制冷剂相对独立流通,使所述集流管长度方向分段供应制冷剂,能够减小第一集流管阻力对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中流动的影响,使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长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省去了分流管,而直接通过隔板实现分流,避免了分流管加工的复杂性,结构制造相对简单,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横向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横向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横向截面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横向截面图;图11是导流元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横向截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图2所示第一集流管A-A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集流管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与第一集流管I平行并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的第二集流管2,设置于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以连通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的多个扁管3,以及设置于相邻的扁管3之间以提高换热效率的翅片4。 扁管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中,扁管3上设置有多个微通道(图中未示出),通过扁管3的微通道连通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 ;扁管3与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通过焊接固定和密封。 如图2至图14所示,第一集流管I,包括集流管管体11和位于集流管管体11两端的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以及与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13或集流管管体11固定连接的流通管15,集流管本体11和第一端盖12以及第二端盖13密封设置。 集流管管体11的管壁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扁管孔14,扁管孔14对应于扁管3沿集流管管体11纵向(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布,扁管孔14的大小形状与扁管3相配合以方便扁管3的插入固定及焊接密封;集流管管体11内部设置有沿集流管管体11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16,分隔部件16包括沿集流管管体11纵向延伸的第一主隔板162、第一副隔板163,第一主隔板162将集流管管体分隔为靠近扁管方向与扁管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扁管,以及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集流管管体、供制冷剂进出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流通孔,所述集流管管体上设置有若干扁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且所述主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流孔;第一腔体靠近扁管一侧设置,所述扁管的一端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腔体中;副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沿纵向延伸的流通腔,所述第一腔体与至少一个流通腔之间用于分隔的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连通该流通腔与第一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扁管,以及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集流管管体、供制冷剂进出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流通孔,所述集流管管体上设置有若干扁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且所述主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流孔;第一腔体靠近扁管一侧设置,所述扁管的一端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腔体中;副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沿纵向延伸的流通腔,所述第一腔体与至少一个流通腔之间用于分隔的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连通该流通腔与第一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还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在纵向方向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分配室,每个分配室都各有一组扁管相连通;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分配室不直接连通流通孔,该分配室通过主隔板上设置的分流孔与流通腔连通从而连通流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端,其中一个流通腔对应的分流孔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远离所述流通孔所在位置一端的相对较远一端,该流通腔连通的分配室不直接连通流通孔,该分配室通过主隔板上设置的分流孔与该流通腔连通从而连通流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还包括分配腔,所述分配腔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所述流通孔的一侧,所述分配腔连通所述流通孔和所述流通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与副隔板为沿第一集流管纵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分配腔与所述流通腔连通,每一流通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通过设置的多组分流孔连通,各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