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9499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8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多个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连通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第二管和多个第一换热管形成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管、第四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连通第三管和第四管,第三管、第四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形成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定义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管的轴线的面为第一面,同时通过所述第三管的轴线和所述第四管的轴线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5°,并小于或等于100°。该换热器的结霜性能也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1、相关的分配技术在对两排及两排以上的换热器进行冷媒分配时,由于扁管数目较多,单根扁管长度较长且管内冷媒流动方向不是单向,导致其冷媒分配均匀性较差,且排数越多、出口过热度越大分配调节越困难。在结霜工况时,霜是从冷媒进口区域沿着冷媒流动方向逐渐延伸,因此,进口那排换热器上的结霜量最多,出口最少,每一排换热器上的结霜量差异较大,不利于结霜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2、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多个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二管和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

3、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管、第四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三管和所述第四管,所述第三管、所述第四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形成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

4、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5、定义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管的轴线的面为第一面,同时通过所述第三管的轴线和所述第四管的轴线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5°,并小于或等于100°。

6、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管的轴线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三管的轴线和所述第四管的轴线沿竖直方向。

7、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器沿所述第三管的轴线方向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8、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

9、或所述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

10、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

11、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三管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三管分隔为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四管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四管分隔为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

12、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和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之间,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四管段和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四管段之间。

13、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管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所述第一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具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14、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至少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15、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部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

16、所述换热器包括用于气态换热介质的第一流路和用于液态换热介质的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至少包括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和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二流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和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

17、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四换热部位于所述第三换热部上方。

18、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之间的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冷却剂流路和所述第四换热部的冷却剂流路串联;

19、所述第一流路包括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五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和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包括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所述第五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和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

20、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三管内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三管分隔为第五管段和第六管段,所述第四管内设置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将所述第四管分隔为第七管段和第八管段;

21、所述第三换热部包括所述第五管段、所述第七管段和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五管段和所述第七管段之间,所述第四换热部包括所述第六管段、所述第八管段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六管段与所述第八管段之间。

22、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气液分离管的周壁设置有通孔,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一端封闭。

23、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

24、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第五管和第六管,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五管和所述第六管。

25、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五管和所述第六管中的一者设置有进口,另一者设置有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用于与外接设备的流道连通。

26、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相对弯折的第六换热部和第七换热部,以使所述第二换热器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六换热部包括所述第四管和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七换热部包括所述第三管和所述第二段;

27、所述第六换热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七换热部的面积,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六换热部并行布置。

28、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以上所述的换热器。

29、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即换热介质能够从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进入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和/或,换热介质能够从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进入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由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具有换热介质的分配均匀性和换热效率较高的优点,且结霜起点包括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与进口集流管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换热器的每个流程的进口位置,即该换热器的结霜起点较多,从而能够改善该换热器的结霜性能。

3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管的轴线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三管的轴线和所述第四管的轴线沿竖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沿所述第三管的轴线方向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三管分隔为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四管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四管分隔为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所述第一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具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至少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四换热部位于所述第三换热部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之间的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冷却剂流路和所述第四换热部的冷却剂流路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内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三管分隔为第五管段和第六管段,所述第四管内设置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将所述第四管分隔为第七管段和第八管段;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管的周壁设置有通孔,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一端封闭。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第五管和第六管,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五管和所述第六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和所述第六管中的一者设置有进口,另一者设置有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用于与外接设备的流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相对弯折的第六换热部和第七换热部,以使所述第二换热器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六换热部包括所述第四管和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七换热部包括所述第三管和所述第二段;

16.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或冷凝器为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管的轴线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三管的轴线和所述第四管的轴线沿竖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沿所述第三管的轴线方向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三管分隔为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四管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四管分隔为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所述第一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具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至少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介质流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四换热部位于所述第三换热部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登基张月蒋建龙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