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474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包括:取暖器外壳,所述取暖器的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容纳燃烧取暖器,所述取暖器外壳上至少形成有排烟口以及排暖气口;热回收壳体,所述热回收壳体的内部用于安装容纳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壳体设置在所述排烟口位置,所述热回收壳体上至少形成有热回收开口;排暖管,套设在所述排暖气口处;热回收罩,罩设在所述热回收壳体的所述热回收开口处;热回收连接管,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暖管连接,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罩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燃烧器尾烟中回收的余热的重新利用的技术问题,提升了余热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暖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取暖器主要是燃烧燃料产生热量,燃烧取暖器用于防寒取暖的装置具有轻便、灵活的特点,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用领域,在使用燃烧取暖器通过燃烧对空气加热从而产生暖气,然后通过吹风装置将暖气排出至指定空间,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尾烟,尾烟会携带大量的热量,为了提升燃料的利用率可以设计余热回收装置对尾烟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如何将取暖器和热回收器进行结合以及对于热回收之后的余热的重新利用问题是对尾烟回收过程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解决了燃烧器尾烟中回收的余热的重新利用的技术问题,提升了余热的利用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包括:

3、取暖器外壳,所述取暖器的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容纳燃烧取暖器,所述取暖器外壳上至少形成有排烟口以及排暖气口;

4、热回收壳体,所述热回收壳体的内部用于安装容纳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壳体设置在所述排烟口位置,所述热回收壳体上至少形成有热回收开口;

5、排暖管,套设在所述排暖气口处;

6、热回收罩,罩设在所述热回收壳体的所述热回收开口处;

7、热回收连接管,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暖管连接,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罩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取暖器外壳为圆管形状,所述取暖器外壳的一端为所述排暖气口,所述排暖管与所述圆管形状的所述排暖气口一端套设配合。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回收壳体固定在所述热回收壳体的外壁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烟口连通,所述排烟管垂直于所述热回收壳体的轴线方向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排烟管穿过所述热回收壳体。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回收连接管为弯管。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回收罩的顶部形成有热回收穿孔,所述热回收罩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热回收穿孔的外侧均匀地分布有若干第一插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插片,所述排暖管的外壁上形成有连接穿孔,所述排暖管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连接穿孔的外侧均匀地设置有若干第二插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所述第一插孔插设配合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热回收穿孔配合,所述第二插片与所述第二插孔插设配合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二端开口与所述连接穿孔配合。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回收连接管包括弯管本体、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插片形成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外端,所述第二插片形成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外端,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连通管从所述弯管本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连通管从所述弯管本体的另一端插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取暖器外壳和所述热回收壳体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取暖器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沿所述取暖器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与所述热回收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上形成有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与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外圆弧面配合,所述连接座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弧形开口的两侧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片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暖管的端部形成有卡接口,所述取暖器外壳的端部插入至所述排暖管,所述安装片与所述卡接口配合。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包括取暖器外壳、热回收壳体、排暖管、热回收罩以及热回收连接管,其在工作的时候,取暖器外壳的内部具有燃烧取暖器,通过燃烧取暖器对燃料的燃烧从而产生暖气,而燃烧过程中的尾烟通过排烟口排出,而暖气通过排暖气口进入到排暖管中,而热回收壳体内部的余热回收装置对尾烟的余热进行回收,余热回收产生的暖气从热回收开口进入到热回收罩,然后通过热回收连接管进入到排暖管,该余热回收所产生的暖气可以重新进入到排暖管与燃烧取暖器燃烧加热所产生的暖气混合之后一起从排暖管排出,其将回收的余热过程中的暖气重新导入,不仅可以降低余热回收利用的成本,而且可以提升了余热的回收利用率。

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为圆管形状,所述取暖器外壳的一端为所述排暖气口,所述排暖管与所述圆管形状的所述排暖气口一端套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壳体固定在所述热回收壳体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烟口连通,所述排烟管垂直于所述热回收壳体的轴线方向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排烟管穿过所述热回收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连接管为弯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罩的顶部形成有热回收穿孔,所述热回收罩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热回收穿孔的外侧均匀地分布有若干第一插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插片,所述排暖管的外壁上形成有连接穿孔,所述排暖管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连接穿孔的外侧均匀地设置有若干第二插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所述第一插孔插设配合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热回收穿孔配合,所述第二插片与所述第二插孔插设配合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二端开口与所述连接穿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连接管包括弯管本体、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插片形成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外端,所述第二插片形成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外端,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连通管从所述弯管本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连通管从所述弯管本体的另一端插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和所述热回收壳体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沿所述取暖器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与所述热回收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上形成有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与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外圆弧面配合,所述连接座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弧形开口的两侧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安装片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暖管的端部形成有卡接口,所述取暖器外壳的端部插入至所述排暖管,所述安装片与所述卡接口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为圆管形状,所述取暖器外壳的一端为所述排暖气口,所述排暖管与所述圆管形状的所述排暖气口一端套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壳体固定在所述热回收壳体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外壳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排烟口连通,所述排烟管垂直于所述热回收壳体的轴线方向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排烟管穿过所述热回收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连接管为弯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热回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罩的顶部形成有热回收穿孔,所述热回收罩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热回收穿孔的外侧均匀地分布有若干第一插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插片,所述排暖管的外壁上形成有连接穿孔,所述排暖管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连接穿孔的外侧均匀地设置有若干第二插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所述第一插孔插设配合且所述热回收连接管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热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利方昌春杨武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