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526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了公开了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均匀的微通道换热器。它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间隔开预定距离;扁管,扁管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扁管内的多个微通道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通;第一端口为至少两个,并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集流管外部的分配器连接;第一集流管内通过隔板分出至少两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各第一腔室分别与对应的各第一端口导通,第二腔室与对应的第二端口导通;第二集流管内通过分隔件分出至少两个彼此并联的流道,各流道的一端分别通过扁管与对应的各第一腔室导通,另一端分别通过扁管与对应的第二腔室导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CN101520282A的专利文献(下称参考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具体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10页第3段 5段,说明书附图9) :a、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b、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间隔开预定距离;C、扁管,所述扁管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扁管内的多个微通道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通;d、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内部分别由第一分隔件分成多个室从而在微通道换热器中形成多个流路,彼此相邻的两个流路通过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的连接流路中的一个连通(即所述多个流路通过连接流路彼此串联);e、所述连接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第二分隔件和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将第二分隔件的两侧连通以将第二分隔件一侧的流体分配到第二分隔件的另一侧。上述文献中还进一步指出,通过在至少一个连接流路内设第二分隔件和分配器,可以对在连接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分配,以充分混合制冷剂中的气体和液体,减少气相和液相分层,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参考文献(参见说明书第1页的
技术介绍
部分的第2段,说明书附图1)还为人们阐述了微通道换热器中发生气液分层现象的具体位置(即附图1所示的连接流路8’),说明制冷剂是在距离微通道换热器入口较远处的连接流路中产生气液分层现象的。因此,对于参考文献而言,由于其旨在通过在连接流路中设分配器来提高制冷剂分配的均勻性,故这些分配器设置的位置恰好是制冷剂出现气液分层现象的区域。毫无疑问,鉴于参考文献主张在制冷剂出现气液分层现象的连接流路中设分配器,因此,在制冷剂还未出现气液分层现象的位置(比如集流管的外部)设分配器的技术手段显然是参考文献并不提倡甚至坚决反对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剂流量分配均勻的微通道换热器。为此,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间隔开预定距离;扁管,所述扁管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扁管内的多个微通道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通;所述第一端口为至少两个,并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集流管外部的分配器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内通过隔板分出至少两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所述各第一腔室分别与对应的各第一端口导通,所述第二腔室与对应的第二端口导通;所述第二集流管内通过分隔件分出至少两个彼此并联的流道,各流道的一端分别通过扁管与对应的各第一腔室导通,另一端分别通过扁管与对应的第二腔室导通。相比于参考文件所公开的微通道换热器,本申请的微通道换热器首先将第一端口增加为至少两个,并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集流管外部的分配器连接,然后再根据第一端口的数量和位置对第一集流管内部的隔板以及第二集流管内部的分隔件进行相应的设置,从而在微通道换热器中形成可分流作用的至少两个彼此并联的流路。本申请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当微通道换热器作蒸发器时,制冷剂进入微通道换热器之前先通过分配器进行分配,分配后的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集流管内不同的第一腔室,然后再从相应扁管的微通道中通过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此后,制冷剂分别流入第二集流管内彼此并联的流道中, 这两个流道内的制冷剂不重新分配,流量始终与进口均勻分配的流量相同,最后再从相应扁管的微通道中流至第一集流管内的第二腔室,最后从第二端口流出。通过分配器可确保进入各第一腔室的制冷剂流量均勻,而第二集流管内部的分隔件可确保进入各流道的制冷剂流量均勻,使得制冷剂在换热器内部始终处于分配均勻的状态,最终通过第二腔室、第二端口流出换热器。可见,上述整个过程制冷剂流量分配均勻,避免了换热器局部过热或者蒸发不完全的现象,提高了换热面积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当微通道换热器作冷凝器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作蒸发器时的流动方向相反。 开始时,由于制冷剂进入微通道换热器之前为过热气体,不存在气液两相分层造成的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即使第二腔室的数量仅设为一个,也不会对制冷剂分配的均勻性造成影响;而当制冷剂通过扁管的微通道从第二腔室分别流至第二集流管内彼此并联的流道时,可对已经出现气液分层现象的制冷剂进行分配,使得最终流至各第一腔室的制冷剂流量均勻。可见,在整个换热过程中,由于整个过程制冷剂流量分配均勻,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性能。作为本申请的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各第一腔室分别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腔室位于起始处或末尾处的第一腔室的旁侧;所述第二集流管内根据第一腔室的数量间隔设有相应数量的U型隔板,这些U型隔板的开口均位于第二集流管的内侧且相邻两型隔板之间呈内外叠置的关系。作为本申请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所述第二腔室位于第一集流管的中部,第二腔室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腔室;第二集流管中通过平面隔板分为上下两个腔体,上腔体中设有与位于第二腔室上端的第一腔室数量相应的流道,下腔体中设有与位于第二腔室下端的第一腔室数量相应的流道。进一步的,当位于第二腔室上端的第一腔室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上腔体中间隔设有相应数量的U型隔板,这些U型隔板的开口均位于第二集流管的内侧且相邻两U型隔板之间呈内外叠置的关系;当位于第二腔室下端的第一腔室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下腔体中间隔设有相应数量的U型隔板,这些型隔板的开口均位于第二集流管的内侧且相邻两U 型隔板之间呈内外叠置的关系。就上述两种具体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而言,所述第二端口和第二腔室均可设为一个。上述的U型隔板将第二集流管中分出彼此并联的流道,在微通道换热器作冷凝器使用时起到对制冷剂进行分配的作用,相比于参考文献中所提供的分配器结构更为简单。作为本申请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又一种具体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的数量与第一腔室的数量一致且在第一集流管中交错排列;所述第二集流管中通过平面隔板分出与第一腔室的数量一致并且沿第二集流管轴向排列的流道。此外,作为对上述各项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配器为毛细管分配器。本申请所说的毛细管分配器指在分配器的各分配管路上均设有毛细管。由此,流经各分配管路中的制冷剂可由毛细管实现节流,使进入各第一腔室内的制冷剂压力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制冷剂流量分配的均勻程度。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微通道换热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 5中所示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术语“左、右、上、下、内、 外”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也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外,本申请中所说的“相应数量”或“数量相应”,并不一定理解为数量一致,也可以理解为倍数关系。如图1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所述第一集流管1上设有第一端口 4和第二端口 5 ;第二集流管3,所述第二集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杨涛徐博汪年结李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