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微球光学谐振增强的硅薄膜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3587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纳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球阵列实现更强光响应的硅薄膜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制备单层或多层单分散微球阵列作为光学谐振层;借助原子层沉积技术修饰微球阵列;通过单晶硅薄膜的制备/剥离以及转移技术在光学谐振层上形成单晶硅纳米薄膜制作光探测功能层。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对微球尺寸以及微球修饰层介电常数控制,调节光谐振层发生强光学谐振时对应的光波频率。在特定频率的光信号作用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光探测器可以比没有光学谐振层的同类器件获取更强的光响应。该探测器设计新颖,特定光波段下灵敏度高,为弱光信号的探测及传感、光通讯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纳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光探测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带有微球阵列光学谐振层、对特定频率光信号具有极强灵敏度的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军用红外探测以及民用光纤通信等领域技术的发展对光探测材料及器件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具有高可靠度、高响应速率、低噪声、特别是具有更高灵敏度、轻薄短小的光探测器件。在诸多种类的光探测器当中,基于光电导效应的半导体光探测器因其体积小、灵活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当前,有关半导体薄膜实现光探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往往都局限于通过改变材料体系本身的组分来实现光探测功能的优化,对于光源本身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探索则往往被忽略,显然这将带给光电探测器件很大的性能提升空间。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目光集中在了如何利用当前广受关注的光学谐振腔上面——光学谐振腔可以过滤和限制特定波长的光波,将能量集中在特定波长(Armani D K, Kippenberg T J, Spillane S M, et al., Nature, 2003, 421(6926): 925-928.)。具体来说,沿特定角度入射的光信号通过一定条件耦合进入谐振腔之后,会在介质界面处的全反射,使得光波可以在其环状截面中传播并与自身干涉构成稳定的驻波,这种情况的光学模式被称为回音壁模式(Whispering Gallery Mode)。从物理光学的角度考虑,光波能量不可能被绝对地限制在谐振腔中,在界面处,仍有光波的电磁场能量从谐振腔扩散到周围介质中(evanescent field)。显然,如果能构筑一种特殊形状的光学谐振腔并使其作用于半导体薄膜光探测材料,势必会对相应光电器件的性能带来巨大提升。近年来,各类管状结构的光学谐振腔研究层出不穷,但受限于其自身几何形态以及制备工艺,难以制备出能大面积作用于半导体光探测功能层的谐振结构。通过分析上文所述的光学谐振物理过程我们意识到,只要具有环形介电层结构,就有可能实现光学谐振。纳米/微米尺寸量级的微球结构,实际上可以看做一种特殊形态的环形腔,恰恰可以满足以上条件。实际上,也已经有研究证实微球结构确实可以发生光学谐振(Okazaki K, Shimogaki T, Fusazaki K, et 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2, 101(21): 211105.)。相比于管状谐振腔,微球制备起来更加容易和廉价。而借助一定技术让大量单一尺寸的微球有序排列成膜,形成无数个光学谐振微腔组成的阵列,并使其与半导体光探测功能层紧密贴合,则可以在足够的区域发生光学谐振,光信号对光探测功能层的作用便会得到相应的增强。着眼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光探测器件思路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中,无数个微球光学谐振单元密排成阵列结构,并与半导体薄膜光探测功能层紧密贴合构成高灵敏的光探测器件。探测器敏感波段与微球谐振单元的几何特征以及介电常数密切相关,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谐振单元相关参数的调控方法,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调整探测器敏感响应波段。该探测器设计思路新颖,特定光波段下灵敏度高,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现有半导体薄膜光探测材料本身对光信号利用的不足,为弱光信号的探测及传感、光通讯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定光信号波段下具有极高灵敏度的光探测器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探测器,是一种带有光学谐振光响应增强层的硅薄膜光电导型半导体光探测器,由特定波段的光信号激发光响应增强层的光学谐振,过程中的电磁场能量影响到硅半导体薄膜,等同于增强了光信号对薄膜的作用,从而使得该器件在相应的光信号波段下具有极高的响应程度和灵敏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探测器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图1为制备流程图示(截面图),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对衬底材料进行润湿性表面处理,并将微球谐振单元紧密排列在衬底之上,形成单层或多层有序阵列结构,得到光学谐振层,如图1(a)所示;(2)在微球谐振单元表面包覆具有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调节响应波段;(3)将单晶硅半导体薄膜转移至光学谐振层之上,如图1(c)所示;(4)在单晶硅半导体薄膜表面沉积金属电极,并通过热处理改善电极接触,如图1(d)所示;然后完成器件的后续封装。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所用的衬底为光学石英片、硅片或蓝宝石片等。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润湿性表面处理(即亲水处理)先后使用两种溶液,分别是水虎鱼溶液(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液,如H2SO4:H2O2=3:1)和氨水过氧化氢混合液(如H20:H2O2:NH3·H2O=5:1:1)。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使用的微球谐振单元(单分散微球)为聚苯乙烯微球、或二氧化硅微球,直径为300 nm~2 μm。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在微球谐振单元表面包覆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原子层淀积(ALD)工艺,所沉积的材料主要是高介电常数/折射率的TiO2、HfO2等氧化物。沉积过程中通过参数控制,比如腔体温度(115℃-125℃,优选 120℃),前驱体温度(145℃-155℃,优选150℃),脉冲时间(15~20 ms)等参数,得到厚度高度均一,均匀覆盖微球表面的TiO2、HfO2层材料。沉积过程中通过控制循环次数,可以以单原子/分子层的超高精度控制修饰层材料的厚度,厚度优选10-20 nm。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所使用的单晶硅半导体薄膜来自绝缘体上硅薄膜(SOI),表层硅薄膜厚度30-50 nm。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中单晶硅半导体薄膜的转移主要借助氢氟酸(HF)及其蒸汽。具体是在SOI表面人为制造缺陷打开腐蚀窗口,让氢氟酸透过腐蚀窗口迅速腐蚀SOI硅薄膜下方的SiO2层,而基本上不会对硅薄膜造成影响。一定时间以后(通常HF蒸汽处理45h-50h),将样品沿切线角度浸入去离子水中,表层的硅薄膜便会浮于去离子水表面而与SOI沉底分离。随后用步骤(1)和(2)制备的光学谐振层将硅薄膜捞起,自然晾干后硅薄膜便会平铺于光学谐振层上,至此完成半导体硅薄膜的转移。 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在SOI表面人为制造缺陷打开腐蚀窗口,主要是指使用刀片、金刚刀在SOI表面制造缺陷点或划痕;以及采用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在SOI表面制造均匀的腐蚀窗口阵列。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所述沉积金属电极主要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所选用的金属电极材料及其厚度应视SOI材料决定。例如,对于P型轻掺杂SOI时,先在硅薄膜表面沉积50-100 nm厚的Al电极,然后再沉积10-20 nm的Au以保护铝电极;所述热处理主要使用管式炉或快速热退火RTP设备,氮气氛围保护下450 ℃保温半小时以上。这样,少量的铝会扩散浸入半导体硅的晶格,形成P型轻掺杂半导体-P型重掺杂半导体-金属过渡结构,电极间的接触可以得到大大改善,形成近似欧姆接触。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所述的后续封装主要是指DIP封装。封装底座主要采用单层陶瓷双列直插式DIP底座,通过引线键合机用30 μm的金线将样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410578408.html" title="一种基于微球光学谐振增强的硅薄膜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微球光学谐振增强的硅薄膜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球光学谐振增强灵敏度的硅薄膜光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对衬底材料进行润湿性表面处理,并将微球谐振单元紧密排列在衬底之上,形成单层或多层有序阵列结构,得到光学谐振层;(2)在微球谐振单元表面包覆具有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调节响应波段;(3)将单晶硅半导体薄膜转移至光学谐振层之上;(4)在单晶硅半导体薄膜表面沉积金属电极,并通过热处理改善电极接触;然后完成器件的后续封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球光学谐振增强灵敏度的硅薄膜光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对衬底材料进行润湿性表面处理,并将微球谐振单元紧密排列在衬底之上,形成单层或多层有序阵列结构,得到光学谐振层;
(2)在微球谐振单元表面包覆具有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调节响应波段;
(3)将单晶硅半导体薄膜转移至光学谐振层之上;
(4)在单晶硅半导体薄膜表面沉积金属电极,并通过热处理改善电极接触;然后完成器件的后续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衬底材料为光学石英片、硅片或蓝宝石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润湿性表面处理,先后使用两种溶液,分别是水虎鱼溶液和氨水过氧化氢混合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微球谐振单元为聚苯乙烯微球或二氧化硅微球,直径为300 nm~2 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在微球谐振单元表面包覆特定介电常数的材料为使用原子层淀积工艺在微球表面均匀沉积高介电常数/折射率的TiO2或HfO2;沉积过程中通过控制循环次数,以单原子/分子层的高精度控制修饰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单晶硅半导体薄膜来自绝缘体上硅薄膜,表层硅薄膜厚度30-50 n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恭谨黄高山梅永丰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