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15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遮蔽盖。作为覆盖车辆发动机室4下侧的遮蔽盖7,是在对着车辆的行驶方向形成敞开通气流路8的扁平管状,并在其上设置有将通气流路8与发动机室4相连通的开口部12。在车辆行驶时,使遮蔽盖7的通气流路内的行驶气流整流化地流通,由于使该行驶气流整流化地流动而产生的压力下降作用,使正对着发动机室4侧的通气流路8侧成为相对低压,因而发动机室4内的空气从开口部12被吸入通气流路8而排出。并且,从开口部12漏出的发动机室4内的噪音由于遮蔽盖7的下面阻碍其向车外传播而减弱。(*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蔽盖本专利技术涉及覆盖车辆发动机室下侧的遮蔽盖。以往,如图3及图4所示,对于后置发动机大客车等车辆来说,为了减小集中动力单元的车辆后部来的车外噪音,在装载发动机1的边梁2的后部下面安装有遮蔽盖3,通过用该遮蔽盖3覆盖于发动机室4的下侧,以减小传到车外的噪音。然而,如用遮蔽盖3将发动机室4的下侧完全覆盖,尽管可以有效地减低车外噪音,但不能很好地将发动机室4内的热气排出车外,为此在能容忍车外噪音恶化的某种程度内,在前述遮蔽盖3上设有一开口部5,为了不至于异物侵入该开口部5,构造一张紧的金属网6,以使发动机室4下侧可部分地透气。但是,仅仅在遮蔽盖3上开设开口部5并不能得到将发动机室4内的热气积极地排出的预期效果,反而影响了明显减低车外噪音的本意,因此实际上并不能同时得到提高发动机室4的排热性能与减低车外噪音的双重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实际情况作出的,通过提供一种既能积极地排出发动机室内的热气又能大幅度减低车外噪音的遮蔽盖,而可以达到很好地同时提高发动机室的排热性能与减低车外噪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覆盖车辆发动机室下侧的遮蔽盖的特征是:在面向前述车辆的行走方向形成敞开通气流路的扁平管状,并且在其上而设置有将前述通气流路与发动机室连通的开口部。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在行驶时,行驶的气流可被整流化地流通遮蔽盖内的通气流路,由于使该行驶气流整流化地流动所致的压力下降的作用,使得正对着发动机室侧的通气流路侧成为相对低压,从而将发动机室内的空气以开口部吸入通气流路而排出。而且,从前述开口部漏出的发动机室内的噪音可因遮蔽盖的下面阻碍其向车外传播而减弱。-->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斜视图。图2为图1的II-II方向的视图。图3是表示以往实例的斜视图。图4是图3的IV-IV方向的视图。图中,4    发动机室      7    遮蔽盖      8    通气流路      12   开口部      A    车辆行驶方向      X    行驶气流      Y    发动机室内的空气图1及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与图3及图4中标以同一符号的部分表示同一构件。如图所示,将覆盖车辆发动机室4下侧的遮蔽盖7面向前述车辆行驶方向(图2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形成使通气流路8敝开的扁平管状将该通气流路8中车辆行驶方向A前方侧的开口作为行驶气流输入口9、而将后方侧的开口作为行驶气流排出口10、在该排出口10处配设有多个带有适当倾斜角度的散热片11。此外,在前述遮蔽盖7的上面开设有连通前述通气流路8与发动机室4的开口部12,在该开口部12上配设有形成为适当倾斜角度的多个百叶板13。由此,当车辆行驶时,行驶气流X从行驶气流输入口9进入遮蔽盖7的通气流路8内进行整流化流通,由于该行驶气流X被整流化流动而产生压力降低作用,因此在对着发动机室4侧的通气流路8侧形成相对低压,从而发动机室4内的空气Y由开口部12吸入通气流路8,以从通气流路8的行驶气流排出口10与行驶气流X一同排出。而且,从前述开口部12漏出的发动机室4内的噪音因遮蔽盖7的下面阻止其向车外传播而减弱了。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因可以从遮蔽盖7的开口部12将发动机室4内的空-->气Y积极地排出到车外,从而可以很好地排出发动机室4内的热气,而目,通过将发动机室4内的空气很好地排出,也可提高图中未示出的散热器的通气率,因而显著地提高了发动机室4的散热性能。而且,从前述开口部12漏出的发动机室4内的噪音,因通过遮蔽盖7的下面阻止其向车外传播而减弱,从而也可大幅度减低车外的噪音。再者,如本实施例所示,通过在通气流路8的行驶气流排出口10配设有多个散热片11,同时在开口部12配设多个百叶板13,可适当地设定向车外漏出的噪音的大小或方向,从而可以将车外噪音的影响调整的尽可能地小。还有,本专利技术的遮蔽盖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开口部的形成位置与形状电可使车外噪音的影响尽可能地小,而且通过提高发动机室的散热性能,可以作适当的变更,此外,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宗旨,种种变更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通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遮蔽盖,可得到如下所述的各种优越效果:(I)由于可从遮蔽盖的开口部将发动机室内的空气积极地吸出排到车外,因而可很好地排出发动机室内的热气,而且通过将发动机室内的空气很好地吸出而提高了散热器的通气率,因而显著地提高了发动机室的散热性能。(II)从开口部漏出的发动机室内的噪音,因通过遮蔽盖下面阻碍其向车外传播而减弱了,因而也可大幅度地减低车外的噪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覆盖车辆发动机室下侧的遮蔽盖,其特征是:在对着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形成敝开通气流路的扁平管状,而且在其上面形成有将所述通气流路与发动机室连通的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盖车辆发动机室下侧的遮蔽盖,其特征是:在对着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形成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桥范彰
申请(专利权)人:日野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