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930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壳体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电路板与壳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与透气孔道连通的下气压腔,电路板的导线从壳体的上端面引出壳体外,还包括一可拆卸地扣装在壳体上且用以将壳体的上端面密封的壳盖,壳盖朝向壳体的板面与电路板之间形成一上气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将壳体密封的壳盖以形成除透气孔道以外的完全密封结构,上、下气腔内也无需用液态胶体填充,这样就简化了生产工序,缩短了生产工序与生产周期,给返修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节约了大部分胶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控制器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真空泵控制器根据不同工作状态对真空泵实现启停控制,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性对其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尤其重要。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一般是采用敞开式的壳体,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包括壳体10以及电路板20,壳体10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壳体10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11,电路板20安装在壳体10的中部且通过卡扣21固定,电路板20与壳体10的底面之间形成一气压腔12,透气孔道11与气压腔12连通,电路板20的导线(图中未示出)由壳体10的上端面引出壳体10外并与外部部件连接,当电路板20安装入壳体10中后,在电路板20的上板面刷一层一定量的液态薄胶体密封住电路板20与壳体10的内壁所形成的缝隙,待液态薄胶体凝固完成后,再采用检测工装检测是否漏气和漏胶,检测结果为不漏气和不漏胶体的,最后在电路板20的上板面上灌注满液态密封胶体30,该密封胶体30的上端面不超过壳体10的上端面,最好两者齐平,密封胶体30凝固完成,形成只有透气孔道11与气压腔12连通的密封结构。 然而,这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壳体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1、由于电路板20与壳体10之间存在缝隙,处于液态的密封胶体30在灌胶时容易从上述的缝隙漏下,把壳体10的气压腔12或者透气孔道11堵住,造成电路板20上的气压传感器的气压感应失效,从而影响真空泵控制器正常工作; 2、为了阻止处于液态的密封胶体30在灌注时下漏,需先在电路板20的上板面上刷一层液态薄胶体,等液态薄胶体凝固后还需检测工装检测是否漏气和漏胶,耗时长,操作繁琐; 3、由于密封胶体30凝固后导致电路板20与壳体30之间粘结在一起,将两者分离较为困难,且在分离过程中极易造成电路板20的损坏,对真空泵控制器损坏返修处理极为不便。 为此, 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存在灌胶漏胶、返修不便以及制作耗时长和操作繁琐等问题,现提供一种密封性能佳、返修方便、简化制作程序、使用便捷的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所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所述电路板与壳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与所述透气孔道连通的下气压腔,所述电路板的导线从壳体的上端面引出壳体外,还包括一可拆卸地扣装在所述壳体上且用以将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密封的壳盖,所述壳盖朝向壳体的板面与电路板之间形成一上气压腔。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盖包括一壳盖板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壳盖板朝向壳体的板面的边缘处的内、外框型凸边,所述内、外框型凸边之间形成一供所述壳体的插入的框型插槽,所述外框型凸边的其中一侧的凸边向外突出,该向外突出的凸边与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一灌胶口 ;所述壳盖扣装在所述壳体上后,所述壳体的上顶缘与所述框型插槽的底部之间预留一定距离以在所述框型插槽内形成一胶体导槽;灌胶时,将扣装有壳盖的壳体翻转,液态的胶体从灌注口灌注入胶体导槽中以待冷却后形成一将壳体与壳盖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的固体密封胶体。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液态的胶体至少浸没过壳体的上顶缘。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盖的内框型凸边的顶缘将所述电路板稳定压装在所述壳体内。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盖的外框型凸边的内壁与壳体的外壁之间对称设置有若干用以将壳盖固定在壳体上的卡扣。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将壳体密封的壳盖以形成除透气孔道以外的完全密封结构,上、下气腔内也无需用液态胶体填充,这样就简化了先刷一层液态薄胶体、凝固胶体、检测漏气等系列工序,缩短了生产工序与生产周期,同时也避免了刷一层液态薄胶体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不合格产品,给返修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返修检测时,只要破坏壳体即可取出电路板,不会给电路板造成新的损坏,其次,由于上气压腔无需填充胶体,这也大大减少了胶体的使用重量,节约了大部分胶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见图2至4,图中给出的是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00、电路板200以及壳盖300。 壳体100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壳体100的底面110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120,透气孔道120的外壁设置有安装螺纹121,方便壳体100安装。电路板200安装在壳体100中,电路板200与壳体100的底面110之间形成一下气压腔130,该下气压腔130与壳体100的透气孔道120连通,电路板200的导线(图中未示出)从壳体100的上端面引出壳体100外,并与外部的部件连接。 壳盖300可拆卸地扣装在壳体100上,壳盖300包括一壳盖板310以及间隔设置在壳盖板310朝向壳体100的板面311的边缘处的内、外框型凸边320、330。壳盖板310朝向壳体100的板面311之间形成一上气压腔140。内、外框型凸边320、330之间形成一供壳体100的插入的框型插槽340,外框型凸边330的其中一侧的凸边331向外突出,该向外突出的凸边331与壳体100的外壁之间形成一灌胶口 350。壳盖300的外框型凸边330的内壁与壳体100的外壁之间对称设置有两对用以将壳盖300固定在壳体100上的卡扣400,方便壳盖300安装与拆卸。当壳盖300通过卡扣400扣装在壳体100上时,壳体100的上顶缘150与框型插槽340的底部341之间预留一定距离以在框型插槽340内形成一胶体导槽342,壳盖300的内框型凸边320的顶缘321将电路板200稳定压装在壳体100内,使得上、下气压腔130、140不会因为电路板200移动而引起气压失衡的情况。电路板200的导线经由框型插槽340从灌胶口 350引出壳体100的外部。 壳盖300扣装在壳体100后,将扣装有壳盖300的壳体100翻转,液态的胶体从灌注口 350灌注入胶体导槽342中,即为框型插槽340的底部,液态的胶体经由胶体导槽342逐渐遍布框型插槽340的底部,液态的胶体至少浸没过壳体100的上顶缘150,待液态的胶体冷却后便会形成一将壳体100和壳盖300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的固定密封胶体,此时,整个壳体100就形成了除透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所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所述电路板与壳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与所述透气孔道连通的下气压腔,所述电路板的导线从壳体的上端面引出壳体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拆卸地扣装在所述壳体上且用以将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密封的壳盖,所述壳盖朝向壳体的板面与电路板之间形成一上气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所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所述电路板与壳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与所述透气孔道连通的下气压腔,所述电路板的导线从壳体的上端面引出壳体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拆卸地扣装在所述壳体上且用以将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密封的壳盖,所述壳盖朝向壳体的板面与电路板之间形成一上气压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包括一壳盖板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壳盖板朝向壳体的板面的边缘处的内、外框型凸边,所述内、外框型凸边之间形成一供所述壳体的插入的框型插槽,所述外框型凸边的其中一侧的凸边向外突出,该向外突出的凸边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斌郑广强文洪奎王志欣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久乐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