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打开部构造、内箱及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04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打开部构造、内箱及气囊装置,可以不受周围温度影响地使铰链部小型化,以使气囊顺利地向车内打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箱(5)包括:与外板(4)的内侧相连的内板(5a)和形成用于收容保持器(3)的空间的侧壁(5b)。内板(5a)包括:连接在外板(4)的固定部(4c)上的支撑部(51)、熔敷在门部(4d)上的铰链板部(52)以及在支撑部(51)与铰链板部(52)之间形成的铰链部(53),铰链部(53)具有顶部(53a)、连接支撑部(51)和顶部(53a)的支撑部侧连接部(53b)以及连接铰链板部(52)和顶部(53a)的铰链板侧连接部(53c),在支撑部侧连接部(53b)上设置壁厚形成得比铰链部(53)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中的气囊的气囊打开部构造、内箱及气囊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在气囊装置动作时使气囊向车内顺利打开的气囊打开部构造、内箱及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中,通常都搭载有气囊装置,其在碰撞时等使气囊在车内膨胀展开而约束乘员。关于这种气囊装置,开发、采用了下述各种类型的气囊装置:内置于方向盘内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置于仪表板内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置于车辆侧面部或座椅内的侧面气囊装置、内置于车门上部的帘式气囊装置等。这些气囊装置,通常情况下被收容在车辆构造物内而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在碰撞时等紧急时刻穿破车辆构造物而使气囊膨胀展开。因此,气囊装置的气囊打开部,通常情况下必须将其覆盖而与车内内饰相同,在紧急时刻则必须使气囊顺利迅速地打开。在此,图4是表示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的图,(A)是剖视图,(B)是图4(A)中的B部放大图。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置于配置在副驾驶座前面的仪表板41的车体侧。而且,如图4(A)所示,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包括:通常被折叠而在紧急时刻膨胀展开的气囊(未图示)、向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42、收容气囊及充气机42的保持器43、安装在仪表板41上的外板44以及与外板44的内侧相连并将保持器43卡定的内箱45。另外,保持器43,通过接合部件46连接并固定在固定部件47上。在上述仪表板41上形成有开口部41a,从而可以使气囊打开。在-->开口部41a上,通过扣钩44a等安装外板44,其外表面被加工成与仪表板41相同。而且,在外板44的内侧形成多个能够使外板44易于在气囊展开时开裂的缺口44b。通过上述缺口44b将外板44划分成固定部44c和门部44d。上述内箱45,包括:与外板44的内侧相连的内板45a和形成用于收容保持器43的空间的侧壁45b。而且,在侧壁45b上形成有多个卡定孔45c,将连接在保持器43上的钩部43a卡定。而且,内板45a在中央部被分成两部分,各内板45a包括连接在外板44的固定部44c上的支撑部451、连接在门部44d上的铰链板部452以及在支撑部451与铰链板部452之间形成的铰链部453。铰链部453,如图4(B)所示,大致形成U字形,通常t1~t4的厚度均匀。上述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等紧急时刻,使充气机42动作而向气囊(未图示)供给气体。气囊,在保持器43及内箱45内膨胀,推压内板45a及外板44。外板44,在处于门部44d之间的缺口44b处分裂,以使气囊向车内打开。随着气囊的膨胀展开,外板44的门部44d向仪表板41一侧旋转,在固定部44c与门部44d之间的缺口44b处进一步分裂。此时,由于外板44的固定部44c及门部44d分别连接在内板45a上,所以即使在缺口44b处分裂,门部44d也不会离散。门部44d,在内板45a的铰链部48的作用下,进一步向仪表板41一侧旋转,从而一分为二地打开。在此,内箱45一般由树脂形成,易于受到周围温度的影响而发生硬化或软化,因此为了使内板44适当地一分为二地打开,必须设法改进铰链部453的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铰链部,向与外板分离的方向鼓出,并且从固定部一侧向车门加固部一侧逐渐变薄(参见专利文献1的图4)。而且,专利文献2的铰链部的弯曲顶部的壁厚也比弯曲铰链部的其他部分的壁厚要薄(参见专利文献2的图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6267号公报、图4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137057号公报、图4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部中,由于固定部一侧整体较厚地形成,所以在使外板一分为二地打开时的延伸量少,铰链部整体(即U形部的直径)必须较大地形成,以弥补不足的量。但是,如果增大U形部的直径,则外板与内板的非熔敷部增大,外板的加固效果减弱。而且,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纵长地形成U字形的情况下,因制造困难而产生成本升高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铰链结构中,由于在外板一分为二地打开时最容易延伸的部位(弯曲顶部)的壁厚形成得较薄,所以产生弯曲顶部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打开部构造、内箱及气囊装置,可以不受周围温度影响地使铰链部小型化,以使气囊顺利地向车内打开。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一种气囊打开部构造:包括形成于车辆构造物上的气囊打开用开口部、覆盖该开口部的外板以及与该外板的内侧相连的内板,所述外板具有在气囊展开时打开所述开口部的门部和与所述车辆构造物相连的固定部,所述内板具有与所述门部相连的铰链板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支撑部以及在所述铰链板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的大致呈U字形的铰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在其顶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刚性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而且,所述铰链部,可以在所述顶部与所述铰链板部之间形成刚性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而且,所述低刚性部优选是壁厚形成得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而且,所述薄壁部优选与邻接的厚壁部平滑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一种内箱:其与覆盖形成于车辆构造物上的气囊打开用开口部的外板的内侧相连,并且收容于所述开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具有在气囊展开时打开所述开口部的门部和与所述车辆构造物相连的固定部,所述内箱具有与所述外板相连的内板和用于形成收容保持器的空间的侧壁,在所述保持器中收纳气囊,所述内板具有与所述门部相连的铰链板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支撑部以及在所述铰链板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的大致呈U字形的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在其顶部与所述铰链板部之间形成刚性比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而且,可以在所述顶部与所述铰链板部之间形成刚性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而且,所述低刚性部优选是壁厚形成得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而且,所述薄壁部优选与邻接的厚壁部平滑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一种气囊装置:其具有通常情况下被折叠并在紧急情况下膨胀展开的气囊、向该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至少收容所述气囊的保持器、覆盖形成于车辆构造物上的气囊打开用开口部的外板以及与该外板的内侧相连并将保持器卡定的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具有在气囊展开时打开所述开口部的门部和与所述车辆构造物相连的固定部,所述内箱具有与所述外板相连的内板和用于形成收容保持器的空间的侧壁,在所述保持器中收纳气囊,所述内板具有与所述门部相连的铰链板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支撑部以及在所述铰链板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的大致呈U字形的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在其顶部与所述铰链板部之间形成刚性比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而且,可以在所述顶部与所述铰链板部之间形成刚性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而且,所述低刚性部优选是壁厚形成得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而且,所述薄壁部优选与邻接的厚壁部平滑地相连。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气囊打开部结构、内箱及气囊装置,通过在-->铰链部的顶部与支撑部之间形成低刚性部,可以使作为铰链部而需要刚性的支撑部及顶部保持刚性,并使低刚性部作为外板门部旋转时的起点而发挥作用,因而可以不易受到周围温度影响并使铰链部小型化。因此,可以使气囊顺利地向车内打开。而且,如果在铰链部的顶部与铰链板部之间形成低刚性部,则可以增大外板门部旋转时的起点,可以不易受到周围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打开部构造,包括形成于车辆构造物上的气囊打开用开口部、覆盖该开口部的外板以及与该外板的内侧相连的内板,所述外板具有在气囊展开时打开所述开口部的门部和与所述车辆构造物相连的固定部,所述内板具有与所述门部相连的铰链板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支撑部以及在所述铰链板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的大致呈U字形的铰链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部,在其顶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刚性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3-30 2007-0907061.一种气囊打开部构造,包括形成于车辆构造物上的气囊打开用开口部、覆盖该开口部的外板以及与该外板的内侧相连的内板,所述外板具有在气囊展开时打开所述开口部的门部和与所述车辆构造物相连的固定部,所述内板具有与所述门部相连的铰链板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支撑部以及在所述铰链板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的大致呈U字形的铰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在其顶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刚性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打开部构造,其中,所述铰链部,在所述顶部与所述铰链板部之间形成刚性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打开部构造,其中,所述低刚性部是壁厚形成得比所述铰链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打开部构造,其中,所述薄壁部,与邻接的厚壁部平滑地相连。5.一种内箱,其与覆盖形成于车辆构造物上的气囊打开用开口部的外板的内侧相连,并且收容于所述开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具有在气囊展开时打开所述开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裕基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