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器推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2687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张紧器推顶装置,在安装于内燃机机身主体上的支承筒体中,前端部与张紧器接触的推压件向将张紧器向环形传动带推压的方向被弹压并能够滑动地被保持,限制部件在推压件的侧方设置在支承筒体上,在该限制部件与推压件之间插入有楔部件,该张紧器推顶装置能够扩大可发挥推力的范围,增大使用范围。楔部件(40)的朝向推压件(38)的接触面(53)以及推压件(38)的朝向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形成为与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楔部件(40)的朝向限制部件(39)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而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5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张紧器推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张紧器推顶装置(tensionerlifter),在安装于内燃机的机身主体的支承筒体中,以能够向将张紧器向环形传动带推压的方向弹压并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有推压件,该推压件的前端部与沿上述环形传动带延伸的上述张紧器接触,在限制部件与上述推压件之间,插入有向与上述推压件朝向上述张紧器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的楔部件,其中上述限制部件在上述推压件的侧方设置在上述支承筒体上。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有如下张紧器推顶装置:前端部与沿作为环形传动带的凸轮链延伸的张紧器抵接的推压件,向将张紧器向凸轮链推压的方向被弹压,为了限制推压件的返回,在位于固定位置的滚柱与上述推压件之间夹入有楔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303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推压件的朝向上述楔部件的接触面形成为以随着远离上述张紧器而与上述推压件的中心轴线接近的方式相对于上述推压件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楔面,上述楔面与上述滚柱间的距离根据上述推压件的移动而变化,当上述推压件根据凸轮链的松弛度以推压上述张紧器的方式移动时,上述楔面与上述滚柱间扩张,楔部件向上述张紧器的相反方向移动以填补伴随着该扩张而产生的间隙,由此进行上述推压件向返回侧的限制。然而,当随着推压件在推压张紧器的方向上的移动量增大而楔部件的移动量增大时,弹压楔部件的弹簧的弹压量减小,将楔部件推压到推压件上的力变化,楔部件与推压件间的摩擦力也变化,楔效果减小。其结果为,产生张紧器推顶装置无法发挥充分推力的范围,导致张紧器推顶装置的使用范围减小。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大能够发挥推力的范围并能够增大使用范围的张紧器推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张紧器推顶装置,在安装于内燃机的机身主体上的支承筒体中,前端部与沿环形传动带延伸的张紧器接触的推压件,向将上述张紧器向上述环形传动带推压的方向被弹压并能够滑动地被保持,在限制部件与上述推压件之间插入有向与上述推压件朝向上述张紧器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的楔部件,其中该限制部件在上述推压件的侧方设置在上述支承筒体上,该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第1特征为,上述楔部件的朝向上述推压件的接触面以及上述推压件的朝向上述楔部件的接触面形成为与上述推压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上述楔部件的朝向上述限制部件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上述推压件的移动方向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为,在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防脱机构,用于在将上述推压件从上述支承筒体拆下的状态下,防止上述楔部件从上述支承筒体脱落。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为,在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构成上述防脱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突部以在将上述推压件从上述支承筒体拆下的状态下与上述限制部件卡合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楔部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为,在第3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限制部件是轴支承在上述支承筒体上的滚柱,上述卡合部形成为能够与上述滚柱卡合的圆弧状,在上述支承筒体上形成有供随着上述卡合突部与上述滚柱卡合而转动的上述楔部件的前端部嵌合的凹部。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为,在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支承筒体上一体地设有配置在上述楔部件的两侧的一对壁部,上述防脱机构由突出设置在上述楔部件上的突部构成,其中,该突部从该楔部件的侧面向侧方突出并能够与上述壁部卡合。本专利技术的第6特征为,在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防脱机构使卡定部与上述楔部件一体地连续设置而构成,其中,在该卡定部与上述楔部件之间形成有供上述限制部件穿插的穿插孔。本专利技术的第7特征为,在第1~第6特征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以向与上述推压件朝向上述张紧器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弹压上述楔部件的方式在弹簧保持件与该楔部件之间设置楔弹簧,承托该楔弹簧的弹簧保持件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上述支承筒体的上述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上。本专利技术的第8特征为,在第7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弹簧保持件一体地具有以下部分而形成:环状部,其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承托上述楔弹簧的弹簧承托部分,并围绕上述支承筒体的上述张紧器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其从该环状部的内周多处向内侧突出,在上述支承筒体的上述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上,沿上述支承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供上述限制突部嵌入的多条槽。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9特征为,在第1~第8特征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楔部件与上述推压件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覆面材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楔部件与推压件的接触面是与推压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楔部件的朝向限制部件的接触面是以相对于推压件的移动方向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因此,无论推压件移动与否,推压件的朝向楔部件的接触面与限制部件之间的距离均固定。因此,即使推压件移动,楔部件也不会移动,将楔部件推压到推压件上的力也固定,楔部件与推压件之间的摩擦力固定,能够扩大张紧器推顶装置可发挥推力的范围,增大张紧器推顶装置的使用范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通过防脱机构来防止楔部件在拆下推压件的状态下从支承筒体脱落,能够实现组装性及维护性的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防脱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由一体地设置在楔部件上的卡合突部构成,因此,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卡合突部以能够与作为限制部件的滚柱卡合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当与滚柱卡合而楔部件转动时,该楔部件的前端部嵌合到支承筒体的凹部中,因此,卡合突部不会从滚柱脱落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楔部件的脱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通过使从楔部件的侧面向侧方突出的突部与壁部卡合来防止楔部件的脱落,其中,该壁部配置在楔部件的两侧并设置在支承筒体上,因此,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特征,限制部件穿插在穿插孔中,其中该穿插孔形成在楔部件和与该楔部件一体地连续设置的卡定部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特征,承托对楔部件进行弹压的楔弹簧的弹簧保持件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支承筒体的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上,因此,通过利用支承筒体,能够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保持弹簧保持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8特征,弹簧保持件一体地具有:环状部,其围绕支承筒体的张紧器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其从该环状部的内周多处向内侧突出,在形成于支承筒体的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且沿支承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条槽中嵌入有限制突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弹簧保持件的止转并将弹簧保持件安装到支承筒体上。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9特征,在楔部件与推压件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覆面材料,因此,能够提高楔部件与推压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提高对推压件推回的推力。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图2是张紧器推顶装置的放大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图4是弹簧保持件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将推压件从支承筒体拆下的状态下的与图2相对应的剖视图。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视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弹簧保持件的主视图。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0是图9的10-10线剖视图。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张紧器推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紧器推顶装置,在安装于内燃机(E)的机身主体(15)上的支承筒体(37)中,以向将张紧器(35)向环形传动带(25)推压的方向弹压并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有推压件(38、82),该推压件(38、82)的前端部与沿所述环形传动带(25)延伸的所述张紧器(35)接触,在限制部件(39)与所述推压件(38、82)之间插入有向与所述推压件(38、82)朝向所述张紧器(35)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的楔部件(40),其中,所述限制部件(39)在所述推压件(38、82)的侧方设置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所述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楔部件(40)的朝向所述推压件(38、82)的接触面(53)以及所述推压件(38、82)的朝向所述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84)形成为与所述推压件(38、8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所述楔部件(40)的朝向所述限制部件(39)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所述推压件(38、82)的移动方向而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58)。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30 JP 2013-157700;2014.05.08 JP 2014-096481.一种张紧器推顶装置,在安装于内燃机(E)的机身主体(15)上的支承筒体(37)中,以向将张紧器(35)向环形传动带(25)推压的方向弹压并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有推压件(38、82),该推压件(38、82)的前端部与沿所述环形传动带(25)延伸的所述张紧器(35)接触,在限制部件(39)与所述推压件(38、82)之间插入有向与所述推压件(38、82)朝向所述张紧器(35)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的楔部件(40),其中,所述限制部件(39)在所述推压件(38、82)的侧方设置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所述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楔部件(40)的朝向所述推压件(38、82)的接触面(53)以及所述推压件(38、82)的朝向所述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84)形成为与所述推压件(38、8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所述楔部件(40)的朝向所述限制部件(39)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所述推压件(38、82)的移动方向而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5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防脱机构(65、73、76),用于在将所述推压件(38)从所述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防止所述楔部件(40)从所述支承筒体(37)脱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防脱机构(65)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突部(66),以在将所述推压件(38)从所述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与所述限制部件(39)卡合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楔部件(40)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件是轴支承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的滚柱(39),所述卡合突部(66)形成为能够与所述滚柱(39)卡合的圆弧状,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形成有凹部(67),所述凹部(67)供随着所述卡合突部(66)与所述滚柱(39)卡合而转动的所述楔部件(40)的前端部嵌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乾博笃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