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具有该正极的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102313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单质硫、丙烯腈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在水中混合,在50-100℃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范围为250-450℃,所述热处理的时间范围为2-10小时,制得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制备的电极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单质硫、丙烯腈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在水中混合,在50-100℃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范围为250-450℃,所述热处理的时间范围为2-10小时,制得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制备的电极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专利说明】电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具有该正极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涉及一种含有单质硫和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极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电极复合材料的正极和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能源尤其是可再生绿色能源的需求越来越突出,电池作为能量的储存和转换装置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很高的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绿色环保的二次电池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开发的重点。 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5mAh/g,与金属锂组装成电池的理论比能量可达到2600mAh/g,远高于目前已商品化的正极材料,成为当前电池发展的主要趋势。单质硫和含硫的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聚有机二硫化物、有机多硫化物、聚硫代化物以及碳-硫聚合物等作为高容量的正极材料广受关注,但是这些材料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专利CN101577323B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硫基正极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中通过高能球磨机将硫基正极材料进行球磨混合,球磨过程耗时耗能,同时由于高能球磨还会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硫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单质硫、丙烯腈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在水中混合,在50-10(TC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范围为250-450 V,所述热处理的时间范围为2-10小时,制得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单质硫的粒径范围为50-500 μ m。 优选的,所述单质硫与丙烯腈单体的重量比例为6:1-2:1。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所述引发剂在所述水中的重量百分比为范围0.05%-0.5%,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乳化剂在所述水中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 0.5%_5%。 优选的,所述洗涤为离心洗涤。 优选的,所述干燥是在惰性气体环境或真空环境中进行,所述干燥的时间范围为2-12小时。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极复合材料,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包括硫/聚丙烯腈,所述硫/聚丙烯腈具有多孔的网状结构。 优选的,电极复合材料的孔径尺寸范围为50-500nm,网的丝径范围为70_150nm。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正极,所述正极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极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设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液,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极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采用在单质硫存在的情况下原位聚合丙烯腈单体,并且通过随后的热处理获得硫/脱氢化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中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并且制备得到的电极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I中S/PAN的红外光谱图; 图2是对比例I中S/PAN的TEM图片; 图3是实施例1中S/PAN的TEM图片; 图4是实施例2中电池的循环伏安图谱; 图5是实施例2中电池在0.2C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 图6是实施例2中电池在不同的倍率下的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电极复合材料可应用于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电池。 电极复合材料是通过单质硫和丙烯腈单体复合得到,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单质硫、丙烯腈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在水中混合,在50-100°C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处理,制得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 单质硫有着可观的理论比容量,但是室温下单质硫为电子和离子的绝缘体,硫含量100%的单质硫正极在室温下是不可能进行充放电。因此,硫电极中必须加入一定的电子和离子导电体。 聚丙烯腈(PAN)在200-30(TC下发生热解反应包含了氰基的环化、脱氢、共轭、交联等过程,生成具有导电性能的共轭聚吡咯,PAN的低温热解性能为制备电极复合材料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单质硫存在的情况下原位聚合丙烯腈(AN)单体制备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不仅能够改善硫的导电能力,同时硫可以更好的分散在聚丙烯腈中,提高单质硫的利用率。 单质硫(S8)为颗粒态,为了使电极复合材料中硫有效的参与电化学反应,需要控制单质硫的颗粒大小。单质硫颗粒过大,位于颗粒内部的硫由于不导电所以不能够完全参与电化学反应,仅颗粒表面的硫参与电化学反应,从而降低电极复合材料中单质硫的利用率,影响电池的容量;单质硫颗粒太小,硫颗粒与颗粒之间容易发生团聚现象,直接导致单质硫由小颗粒团聚成大颗粒,形成大颗粒的后果同直接采用大颗粒的单质硫一样,影响硫的利用率。优选的,作为反应原料之一的单质硫的颗粒粒径大小范围为50-500 μ m,单质硫能够均匀的分散在PAN中没有出现团聚现象。 引发剂是用来引发丙烯腈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钾(PPS),具体的,引发剂在分散剂中的重量比例为0.05-0.5%。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直链结构的丙烯腈可以顺利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腈,而聚丙烯腈中的氰基(-CN)位于侧链,-CN中C与N为三键连接。 除了引发剂,本专利技术在原料中还添加了乳化剂,具体的,乳化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具体的,乳化剂在分散剂中的重量比例为0.5-5%。乳化剂分散在分散剂的表面时,可以形成薄膜或双电层,使分散剂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剂中单质硫颗粒发生凝结,形成稳定的悬浮液。因此,丙烯腈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时,单质硫是均匀的分散在分散剂中,使得在最终制备的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中,硫是均匀分散在聚丙烯腈中,从而改善硫的导电能力,提高硫的利用率,含有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的电池具有相对较高的比容量。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将单质硫、丙烯腈单体、引发剂PPS和乳化剂SDS在水中混合,水作为分散剂,不仅有利于单质硫、丙烯腈单体、PPS和SDS均匀分散,并且分散剂水相较于有机分散剂容易在干燥过程中去除。单质硫与丙烯腈单体的重量比例为6:1-2:1,优选的,单质硫与丙烯腈单体的重量比为4:1,单质硫可以有效的得到利用,并且导电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优选的,聚合反应是在一定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单质硫、丙烯腈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在水中混合,在50‑100℃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后洗涤、干燥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范围为250‑450℃,所述热处理的时间范围为2‑10小时,制得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硫/聚丙烯腈电极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光陈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陈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