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876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间隔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如下组分:负极活性物质98.1%~99.8%;负极导电剂0~1%;负极粘接剂0.1%~1%;负极稳定剂0.1%~1%;稳定剂的粘度为2000mPa·S~15000mPa·S;负极导电剂为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磷状石墨、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与炭黑的混合物。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保证膜片不脱膜的前提下,既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又提高其大倍率充放电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大倍率充放电 特性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功能元件,目前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电动车领域、储能系统领域以及最近新兴的 平衡车领域等。 其中,人们常用的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使用功率越来越大,因此 它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力主要体现在其能量 密度以及充电速度两个方面。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升已日益艰难,而拓展锂离 子电池的充电速度,缩短单位电量的充电时间是增强续航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可从改善充电方法、改善电池化学体系和改善电池结 构等方面进行。至今已有诸多专利或专利申请公开了改变充电方法以提升充电速度的技术 方案,但关于可快充的电池化学体系,尤其是涉及高能量密度的可快充的电池化学体系的 报道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保证膜片不脱膜的前提 下,既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又可以提高其大倍率充放电特性的锂离子电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 极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负极片包括负 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负极活 性物质层包括如下组分: 负极活性物质98. 1 %?99. 8% ; 负极导电剂0?1%; 负极粘接剂0· 1%?1% ; 负极稳定剂〇· 1%?1% ; 所述稳定剂的粘度为2000mPa·S?15000mPa·S; 所述负极导电剂为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碳 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磷状石墨、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与炭黑的混合物。 这些负极导电剂中,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均为一维材料,磷状石墨和石墨 烯均为二维材料,炭黑为零维材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当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或其他活性物质时,使用一维/二维导电材料或一 维/二维导电材料与零维材料炭黑混用作为导电剂,可以更好地串联负极活性物质颗粒, 导电效果更佳,从而可以降低导电剂的含量,同时,这些导电剂还起到类似粘结剂的作用, 一维/二维导电剂的尺寸比活性物质颗粒的直径大很多,可起到一定束缚作用,二维导电 剂则可直接包裹多个活性颗粒,类似于粘结剂,从而可以适当降低粘接剂的含量,提高负极 活性物质含量,进而提升能量密度。 其次,稳定剂的粘度越大,其增稠和稳定效果越显著,因此,本专利技术选择粘度较大 的稳定剂,从而可以相应地减少稳定剂的用量,提高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同时稳定剂含量 的减少可改善负极电子电导以及负极的脱锂嵌锂动力学性能,降低极化,增大充电过程的 恒流时间,从而提升充电速度。稳定剂的粘度也不能太高(大于15000mPa*S),否则会导致 浆料搅拌分散不均匀,影响锂离子的充放电的扩散途径,导致电池的倍率性能下降。 再次,由于粘接剂为非导电性高分子物质,其包覆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可以起到 连接相邻的颗粒的作用,但是如此就阻碍了导电剂的电子传导,对电极的动力学影响较大, 因此,降低粘接剂的含量可较大程度地提升倍率性能,具体而言,降低粘接剂的含量可改善 负极电子电导以及负极的脱嵌锂动力学性能,降低极化,增大充电过程的恒流时间,从而提 升充电速度。但是,粘接剂的含量又不能太小,否则负极膜片容易脱膜。实践证明,本专利技术 中,负极粘接剂的含量在〇. 1%?1%之内是可以保证负极膜片不发生脱膜的。 此外,包覆在负极活性颗粒表面的粘接剂属于离子导体,但不导电子,而导电剂则 属电子导体,但不导离子。一维/二维导电材料或一维/二维导电材料与零维材料炭黑混 用作为导电剂加入后,与粘接剂交互连结成导电网络,这个导电网络不仅是离子导体也是 电子导体,可大幅增加电子转移的活性位点,同时也提供了锂离子在电极表面嵌入脱出的 导电通道。如此可大大提升电芯的倍率性能。 总而言之,本专利技术通过巧妙地选择合理的配方、适合的导电剂和适合的稳定剂的 粘度,可以在保证膜片不脱膜的前提下,既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又提高电池的大倍率充放 电特性(即大倍率循环特性)和充电速度。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正 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如下组分: 正极活性物质80 %?98% ; 正极导电剂1 %?19%; 正极粘接剂1 %?19%。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 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娃、二氧化娃和锡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粘接剂和所述正极粘接剂均为聚偏 氟乙烯、丁苯橡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和聚四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钠和羟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锰酸锂、钴 酸锂、镍酸锂和磷酸铁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导电剂为炭黑,或者为碳纤维、碳纳 米管、碳纳米棒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磷状石墨、石 墨烯中的至少一种与炭黑的混合物。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添加剂和锂盐,所 述添加剂包括12-冠醚-4、三(五氟苯基)硼烷(TPFPB)和五氟苯基硼草酸酯(PFPBO)中 的至少一种。 12-冠醚-4是一种导电添加剂,其分子中的4个氧原子与Li+配位,形成包覆式螯 合物,能有效地将溶剂分子、锂盐阴离子与锂离子分开,提高了锂盐溶解度,增加电解液的 导电性。此外,12-冠醚-4的加入可以降低充电过程中溶液的共嵌和分解,负极材料在碳酸 酯等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也有改善。此外,充电过程中,12-冠醚-4携带锂离子到达 负极界面后,由于负极呈电负性,与12-冠醚-4的多氧基团(电负性)相排斥,而与锂离子 相吸引,这样有利于锂离子在电极界面去溶剂化,从而减少锂离子去溶剂化电阻,从而提升 了负极反应的动力学,提升了充电速度。 将PFPBO作为锂离子电池添加剂时,LiF、锂的氧化物(Li20,Li2O2)在PC/DMC(1 : 1,v/v)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电解液导电率高、Li+离子迁移数大,可加快锂离子在多孔电 极间的扩散,降低了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阻力。 TPFPB能使LiF溶解度达到L0M,其能够显著改善电池的寿命、导电能力和热稳定 性,这是因为,TPFPB能够促进LiF从SEI膜中溶出,降低了SEI膜的电阻,而且其还能提高 Li+的离子迁移数,提高电解液溶液的电导率。通过选择具有较高导电性的添加剂,可以提 高电池体系的导电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大倍率充电特性。 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如下组分:负极活性物质 98.1%~99.8%;负极导电剂0~1%;负极粘接剂0.1%~1%;负极稳定剂 0.1%~1%;所述稳定剂的粘度为2000mPa·S~15000mPa·S;所述负极导电剂为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磷状石墨、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与炭黑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裡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 隔离膜,W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按质量 百分比计,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如下组分: 负极活性物质98. 1%?99. 8% ; 负极导电剂0?1% ; 负极粘接剂0. 1%?1% ; 负极稳定剂0. 1%?1% ; 所述稳定剂的粘度为2000mPa ? S?15000mPa ? S ; 所述负极导电剂为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和石墨帰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碳纤 维、碳纳米管、碳纳米棒、磯状石墨、石墨帰中的至少一种与炭黑的混合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裡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 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 如下组分: 正极活性物质80%?98% ; 正极导电剂1%?19%; 正极粘接剂1%?19%。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裡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 然石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潮王升威陈杰郑强骆福平申红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