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健勃专利>正文

旋转连接单元及模块化机器人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908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旋转连接单元及模块化机器人单体。该旋转连接单元包括卡榫部分及基座部分。所述基座部分上设置有偶数个第一磁体和偶数个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基座部分的周向交错均匀分布。当将一个旋转连接单元与另一旋转连接单元放置在一起准备连接时,通过磁体的异性相吸的物理属性,实现一个旋转连接单元的卡榫部分与另一旋转连接单元的基座部分的快速对准,当各榫头相应地进入各旋转卡槽后,通过磁体的同性相斥的物理属性,将各榫头卡紧锁定在各旋转卡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连接单元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电子、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建筑结构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旋转连接单元及模块化机器人单体。该旋转连接单元包括卡榫部分及基座部分。所述基座部分上设置有偶数个第一磁体和偶数个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基座部分的周向交错均匀分布。当将一个旋转连接单元与另一旋转连接单元放置在一起准备连接时,通过磁体的异性相吸的物理属性,实现一个旋转连接单元的卡榫部分与另一旋转连接单元的基座部分的快速对准,当各榫头相应地进入各旋转卡槽后,通过磁体的同性相斥的物理属性,将各榫头卡紧锁定在各旋转卡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连接单元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电子、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建筑结构等领域。【专利说明】旋转连接单元及模块化机器人单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连接单元及模块化机器人单体。
技术介绍
旋转连接单元例如旋转扣是各行各业常常使用的零件。通过两个旋转连接单元的对接,将两个零部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已知的旋转连接单元的连接不够可靠,无法实现快速对准和卡紧锁定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单元,其可以实现快速对准和卡紧锁定。 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旋转连接单元,所述旋转连接单元包括卡榫部分及基座部分,所述卡榫部分固定在所述基座部分的外周侧,所述卡榫部分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榫头,所述基座部分相应地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入口部和至少两个旋转卡槽,所述至少两个榫头的各榫头与所述至少两个旋转卡槽的各旋转卡槽相适配,所述基座部分上设置有偶数个第一磁体和偶数个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基座部分的周向交错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部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磁体和两个第二磁体,第一磁体的极性为S,第二磁体的极性为N,所述两个第一磁体相互对置,所述两个第二磁体相互对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两个榫头的各榫头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入口部的各入口部的外侧,所述至少两个旋转卡槽的各旋转卡槽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入口部的各入口部的内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部分还包括悬台部,所述旋转卡槽通过所述悬台部形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部分还包括悬台部及限位部,所述悬台部与所述限位部相邻设置,所述旋转卡槽通过所述悬台部和所述限位部形成,所述限位部与各榫头形状相互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榫部分包括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所述基座部分相应地包括第一入口部和第二入口部,所述第一榫头和所述第二榫头对置,所述第一入口部和所述第二入口部对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榫部分及所述基座部分均为环形件。 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榫部分包括四个榫头,所述基座部分相应地包括四个入口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榫部分与所述基座部分为一体成型件。本专利技术的还提供一种模块化机器人单体,其包括多个上述的旋转连接单元。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连接单元包括卡榫部分及基座部分,所述基座部分上设置有偶数个第一磁体和偶数个第二磁体,当将一个旋转连接单元与另一旋转连接单元放置在一起准备连接时,通过磁体的异性相吸的物理属性,实现一个旋转连接单元的卡榫部分与另一旋转连接单元的基座部分的快速对准,当各榫头相应地进入各旋转卡槽后,通过磁体的同性相斥的物理属性,将各榫头卡紧锁定在各旋转卡槽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基座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再一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单元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结合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连接单元100包括卡榫部分10及基座部分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榫部分10与所述基座部分20为两个不同的分立构件,且所述卡榫部分10与所述基座部分20均为塑料成型件。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榫部分10及所述基座部分20均为环形件。当然,所述卡榫部分及所述基座部分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具体而言,所述卡榫部分10固定在所述基座部分20的外周侧。其中,所述卡榫部分10优选地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榫头。所述基座部分20相应地优选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入口部和至少两个旋转卡槽。所述至少两个榫头的各榫头与所述至少两个入口部的各入口部形状相对应,且所述至少两个榫头的各榫头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入口部的各入口部的外侧,所述至少两个旋转卡槽的各旋转卡槽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入口部的各入口部的内侧。其中,方位用语“外侧”和“内侧”是参照旋转连接单元的厚度方向(图3中图面左右方向)而言的,“外侧”是指图3中图面右方,“内侧”是指图3中图面左方。 详细地说,如图1至5所示,所述卡榫部分10包括第一榫头12和第二榫头14。第一榫头12和第二榫头14为鹰钩状凸出构件。所述基座部分20相应地包括第一入口部22和第二入口部24。第一榫头12和第二榫头14沿卡榫部分10的周向均匀分布,即所述第一榫头12和所述第二榫头14对置。第一入口部22和第二入口部24沿基座部分20的周向均匀分布,即第一入口部22和第二入口部24对置。 第一榫头12与第一入口部22在周向A上紧邻,第二榫头14与第二入口部24在周向A上紧邻。当然,第一榫头12与第一入口部22在周向A上可以间隔规定距离。第二榫头14与第二入口部24在周向A上可以间隔规定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5所示,所述基座部分20还包括悬台部及限位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部分20包括两个悬台部(悬台部26和悬台部28)和两个限位部。两个悬台部的结构相同。而且,两个限位部的结构相同。仅对悬台部26和限位部27进行说明。悬台部26厚度较大,以限定进入旋转卡槽30的榫头的位置,引导榫头的运动。而限位部27的厚度较薄,这样可以将进入限位部27的榫头锁紧在限位部27处。具体而言,所述悬台部26与所述限位部27相邻设置,所述旋转卡槽30通过所述悬台部26和所述限位部27形成。所述限位部27与第一榫头12和所述第二榫头14形状相互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榫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旋转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单元包括卡榫部分及基座部分,所述卡榫部分固定在所述基座部分的外周侧,所述卡榫部分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榫头,所述基座部分相应地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入口部和至少两个旋转卡槽,所述至少两个榫头的各榫头与所述至少两个旋转卡槽的各旋转卡槽相适配,所述基座部分上设置有偶数个第一磁体和偶数个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基座部分的周向交错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勃
申请(专利权)人:杨健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