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216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板、顶升气缸、顶升板、旋转座、上旋转板、导向轴和导向支座,所述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朝上输出并连接在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驱动所述顶升板相对于固定板上下升降运动,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通过旋转座可相对于所述顶升板转动,所述导向支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向轴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向支座上,且所述导向轴的上端部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可以实现工装托板的高度升降和角度旋转,满足装配需要,且结构稳定可靠,受力均匀,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顶升旋转机构设计的
,尤其涉及一种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空调装配线的结构大多采用流水线的型式,而承载工件循环移动的是工装托板。由于装配的需要,需要开发一种顶升旋转机构,实现在流水线的大多数工位将工装托板顶升到一定的高度并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同时还要满足当目前工位工人操作结束后,可将工装托板旋转到和流水线走向平行位置,并且下放到流水线上传送至后一个工位。 本 申请人:通过对现有的顶升旋转机构进行研究,发现现有的顶升旋转机构无法满足装配需要,且还存在有以下缺点: I)工件被顶升到一定高度后装配,有些橡胶零件装配比较麻烦,装配过程中所产生的推力都集中在某一个方向顶升旋转机构中单独的导向轴上,时间一长就可能造成导向轴和轴承隔套的松动脱落。 2)工位操作完成后,工装托板需要旋转到零位之后下放到流水线上,现有的机构在顶升板上安装横向的球头柱塞与旋转座始终完全接触,当旋转座转到零位时,球头柱塞到横向的感应圆孔中,工人由此依靠触觉来主观判断工装板是否回到零位。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后,旋转座与球头柱塞长时间接触后行成一条凹槽,影响了工人的触感,导致工装托板没有回到正确位置后下放,工装板边缘和线体铝型材之间发生碰撞。 3)有时需要工装板在旋转180度后下放,而之前的工位基本是靠工人来手工判断是否旋转到位,这样不排除有可能有没有达到要求的工装板就下放,从而影响后面的装配工序。 汽车空调装配线生产任务繁重,有着定期定量的交货和库存指标。而无论是工装托板、铝型材和顶升旋转机构三者的维修都费工费力,且维修时需要停线整顿,在面对客户的订单时,这样的维修所造成的停产会造成一定的交货风险。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 申请人: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满足装配需要,且结构稳定可靠,受力均匀,使用寿命较长的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能够满足装配需要,且结构稳定可靠,受力均匀,使用寿命较长的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板、顶升气缸、顶升板、旋转座、上旋转板、导向轴和导向支座,所述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朝上输出并连接在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驱动所述顶升板相对于固定板上下升降运动,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通过旋转座可相对于所述顶升板转动,所述导向支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向轴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向支座上,且所述导向轴的上端部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导向轴和所述导向支座各为四个,四个所述导向支座围绕所述顶升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每一所述导向轴对应一所述导向支座进行设置。 较佳的,相邻所述导向轴的下端部连接设置有一连接板。 较佳的,所述导向支座由轴承隔套和法兰组成。 较佳的,所述顶升板的顶面上竖直设置有球头柱塞,所述上旋转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球头柱塞卡合的卡座。 较佳的,所述球头柱塞为一个,所述卡座为两个,两所述卡座与所述上旋转板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夹角为180°。 较佳的,所述顶升板和所述上旋转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上旋转板是否旋转到位的接近开关传感器。 较佳的,所述旋转座通过一电磁离合器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顶面上。 本技术的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通过所述顶升气缸能够向上顶升所述上旋转板,通过所述旋转座可以实现上旋转板的旋转,可见,利用本技术的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可以实现工装托板的高度升降和角度旋转,满足装配需要。 2.本技术通过加设导向轴和导向支座,进一步提高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四组导向轴和导向支座围绕着顶升气缸进行设置,并在相邻的导向轴的下部连接设置一连接板,能够进一步有效避免装配过程中所产生的推力都集中在顶升气缸或某一组导向轴上,克服了由于受力不均造成的零部件松动的问题。 3.本技术通过竖直设置球头柱塞及其对应卡座,实现精确旋转定位,且降低了两者之间的磨损,同时还有效提高了球头柱塞和卡座的使用寿命。 4.本技术加设了接近开关传感器和电磁离合器,提高了机构的自动化程度和使用便捷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示说明: 固定板10,顶升气缸20,顶升板30,旋转座40,上旋转板50,导向轴60,导向支座70,轴承隔套71,法兰72,连接板80,球头柱塞90,卡座100,接近开关传感器110,电磁离合器 12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包括固定板10、顶升气缸20、顶升板30、旋转座40、上旋转板50、导向轴60和导向支座70,顶升气缸20固定在固定板10上,且顶升气缸20的输出轴朝上输出并连接在顶升板30的底面上,驱动顶升板30相对于固定板10上下升降运动,旋转座40设置在顶升板30的顶面上,上旋转板50设置在旋转座40的顶面上,上旋转板50通过旋转座40可相对于顶升板30转动,导向支座70设置在固定板10上,导向轴60滑动穿设在导向支座70上,且导向轴60的上端部与顶升板30固定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轴60和导向支座70各为四个,四个导向支座70围绕顶升气缸20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0上,即四个导向支座70设置在固定板10的四个角部位置上,顶升气缸20设置在固定板10的中心位置上,每一导向轴60对应一导向支座70进行设置,相邻导向轴60的下端部连接设置有一连接板80。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导向支座70由轴承隔套71和法兰72组成,通过法兰72与固定板10进行固定,通过轴承隔套71滑动套设在导向轴60上。 当然了,作为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导向轴和所述导向支座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顶升板30的顶面上竖直设置有球头柱塞90,上旋转板50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球头柱塞卡合的卡座100。本实施例的球头柱塞90为一个,卡座100为两个,两卡座100与所述上旋转板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夹角为180°,即两卡座与所述旋转中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两卡座距所述旋转中心间距相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程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顶升板30和上旋转板50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上旋转板50是否旋转到位的接近开关传感器110,旋转座40通过一电磁离合器120设置在顶升板30的顶面上,接近开关传感器110和电磁离合器120可与外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控制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的顶升气缸、旋转座、接近开关传感器、电磁离合器、球头柱塞和卡座均可采用市场常用外购件,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顶升气缸、顶升板、旋转座、上旋转板、导向轴和导向支座,所述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朝上输出并连接在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驱动所述顶升板相对于固定板上下升降运动,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通过旋转座可相对于所述顶升板转动,所述导向支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向轴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向支座上,且所述导向轴的上端部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顶升气缸、顶升板、旋转座、上旋转板、导向轴和导向支座,所述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朝上输出并连接在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驱动所述顶升板相对于固定板上下升降运动,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顶升板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顶面上,所述上旋转板通过旋转座可相对于所述顶升板转动,所述导向支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向轴滑动穿设在所述导向支座上,且所述导向轴的上端部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和所述导向支座各为四个,四个所述导向支座围绕所述顶升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每一所述导向轴对应一所述导向支座进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托板顶升旋转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图昊叶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