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8955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箔片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箔片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膜层,集流体箔片在设置有膜层的相应的面上具有沿集流体箔片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涂膜区以及在相邻两个涂膜区之间的中间空箔区以及在整个涂膜区侧向的边部空箔区,其中,中间空箔区和边部空箔区统称为空箔区,集流体箔片在涂膜区设置有膜层而在空箔区无膜层,其中,所述膜层包括上膜层和下膜层,在相同的辊压压力下,在同一涂膜区内,上膜层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的延展率,且在辊压之后,在同一涂膜区内,上膜层和下膜层具有相同的宽度。所述极片能改善现有的涂膜极片在辊压过程中极片的集流体箔片在各涂膜区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的褶皱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制备过程,通常包括制浆、涂膜、干燥、碾压、切割等工序,虽然不同厂商或不同电池的制造工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极片碾压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极片在经过碾压后达到一定的压实密度,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非常重要。 在极片制备过程中,通过斑马条纹极片的方式可以提高涂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并且可以依据实际需要来变动极片的条纹数量和宽度。目前斑马条纹极片采用对辊结构冷压技术,会出现边缘空箔区(即非涂膜区的箔片部分)起褶皱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极片制备工艺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能改善现有的涂膜极片在辊压过程中极片的集流体箔片在各涂膜区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的褶皱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其包括集流体箔片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箔片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膜层,集流体箔片在设置有膜层的相应的面上具有沿集流体箔片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涂膜区以及在相邻两个涂膜区之间的中间空箔区以及在整个涂膜区侧向的边部空箔区,其中,中间空箔区和边部空箔区统称为空箔区,集流体箔片在涂膜区设置有膜层而在空箔区无膜层,其中,所述膜层包括上膜层和下膜层,在相同的辊压压力下,在同一涂膜区内,上膜层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的延展率,且在辊压之后,在同一涂膜区内,上膜层和下膜层具有相同的宽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极片,包括步骤:步骤一:在集流体箔片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膜层,集流体箔片在设置有膜层的相应的面上具有沿集流体箔片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涂膜区以及在相邻两个涂膜区之间的中间空箔区以及在整个涂膜区侧向的边部空箔区,其中,中间空箔区和边部空箔区统称为空箔区,集流体箔片在涂膜区设置有膜层而在空箔区无膜层,其中,所述极片在同一涂膜区内的膜层包括上膜层和下膜层,在相同的辊压压力下,上膜层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的延展率;以及步骤二:进行烘干、辊压得到极片,其中,得到的极片在同一涂膜区内的上膜层和下膜层具有相同的宽度。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的极片的膜层包括上膜层和下膜层,同一涂膜区内,上膜层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的延展率,上膜层和下膜层可以在辊压过程中分层吸收延展力,这样在各涂膜区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延展量自该涂膜区的上膜层至下膜层减小,从而与下膜层接触的集流体箔片在各涂膜区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延展量减小,从而改善极片在各涂膜区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的褶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的极片单面涂膜时的示意图; 图2示出现有的极片在辊压前后的示意图,其中(a)为辊压前的正视图,(b)为辊压后的正视图,而(C)为辊压后的俯视图且以粗实线示出集流体箔片延展的量; 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极片在辊压前后的示意图,其中(a)为辊压前的正视图,(b)为辊压后的正视图,而(c)为辊压后的俯视图且以粗实线示出集流体箔片延展的量; 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极片的另一实施例在辊压前后的示意图,其中(a)为辊压前的正视图,(b)为辊压后的正视图,(c)为辊压后的俯视图且以粗实线示出集流体箔片延展的量;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极片12膜层 11集流体箔片 121上膜层 111涂膜区122下膜层 112中间空箔区 L0、L1、L2延展量 113边部空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首先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极片。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极片包括集流体箔片11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箔片11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膜层12,集流体箔片11在设置有膜层12的相应的面上具有沿集流体箔片11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涂膜区111以及在相邻两个涂膜区111之间的中间空箔区112以及在整个涂膜区111侧向的边部空箔区113,其中,中间空箔区112和边部空箔区113统称为空箔区,集流体箔片11在涂膜区111设置有膜层12而在空箔区无膜层12,其中,所述膜层12包括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在相同的辊压压力下,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122的延展率,且在辊压之后,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具有相同的宽度。 本专利技术的极片在辊压后,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与下膜层122接触的集流体箔片11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延展量减小(参见图3的(c)和图4的(C))。 在现有的极片中,参照图1和图2,辊压前极片的膜层12的厚度为Tm,经辊压后的膜层12的厚度为Tn,膜层12受到辊压压力造成涂膜区111处的集流体箔片11延展,而中间空箔区112和边部空箔区113不受辊压压力造成中间空箔区112和边部空箔区113处的集流体箔片11不延展,因为集流体箔片11的应力集中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所以导致集流体箔片11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的褶皱问题严重。例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集流体箔片11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的延展量为LO。 本专利技术的极片的膜层12包括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122的延展率,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可以在辊压过程中分层吸收延展力,这样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延展量自该涂膜区111的上膜层121至下膜层122减小,从而与下膜层122接触的集流体箔片11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延展量减小,从而改善集流体箔片11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的褶皱问题。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4,集流体箔片11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的延展量分别为L1、L2,LI < LO (参照图3和图2)、L2< LO (参照图4和图2),延展量减小,从而使集流体箔片11的褶皱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极片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在极片被辊压之前,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的宽度可小于下膜层122的宽度。辊压后,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延展量自该涂膜区111的上膜层121至下膜层122减小,从而与下膜层122接触的集流体箔片11在各涂膜区111与相邻的空箔区的纵向交界处延展量减小(参照图4和图2,L2 < L0),从而有效改善集流体箔片11的褶皱问题。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极片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各膜层12的下膜层122的厚度为Te,且Te < 80 μ m。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极片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各膜层12的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厚度之和为Tm,各膜层12的下膜层122的厚度为Te,上膜层121位于下膜层122的上方中央,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在一侧的横向宽度差为De,且5mm彡De ( 20mm ;1ym^ (Tm-Te) < 30 μ m。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极片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中间空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箔片(11)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箔片(11)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膜层(12),集流体箔片(11)在设置有膜层(12)的相应的面上具有沿集流体箔片(11)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涂膜区(111)以及在相邻两个涂膜区(111)之间的中间空箔区(112)以及在整个涂膜区(111)侧向的边部空箔区(113),其中,中间空箔区(112)和边部空箔区(113)统称为空箔区,集流体箔片(11)在涂膜区(111)设置有膜层(12)而在空箔区无膜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12)包括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在相同的辊压压力下,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122)的延展率,且在辊压之后,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具有相同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箔片(11)以及设置于集流体箔片(11)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膜层(12),集流体箔片(11)在设置有膜层(12)的相应的面上具有沿集流体箔片(11)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涂膜区(111)以及在相邻两个涂膜区(111)之间的中间空箔区(112)以及在整个涂膜区(111)侧向的边部空箔区(113),其中,中间空箔区(112)和边部空箔区(113)统称为空箔区,集流体箔片(11)在涂膜区(111)设置有膜层(12)而在空箔区无膜层(12), 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12)包括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在相同的辊压压力下,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的延展率大于下膜层(122)的延展率,且在辊压之后,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具有相同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极片被辊压之前,在同一涂膜区(111)内,上膜层(121)的宽度小于下膜层(122)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各膜层(12)的下膜层(122)的厚度为Te,且 Te < 80 μ 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 各膜层(12)的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厚度之和为Tm,各膜层(12)的下膜层(122)的厚度为Te,上膜层(121)位于下膜层(122)的上方中央,上膜层(121)和下膜层(122)在一侧的横向宽度差为 De,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心邱建富何平李聪熊建群蔡开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