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855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2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属于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基盖、喷丝板、压盖、导流块和滤网,基盖和喷丝板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基盖与喷丝板之间的壳体空间由隔板分割为相互对称的腔室一和腔室二,基盖上设置有两个进口,压盖安装于基盖下方、导流块上方,并与导流块之间形成间隙,滤网套装于导流块外侧,导流块下部与喷丝板上板面之间有一定间隔。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纺丝组件使用,具有混合均匀、输送方便、毛圈丝产生率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属于纺丝设备

技术介绍
纺丝组件是各类熔体纺丝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件,其对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纺丝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纺丝组件主要由壳体、喷丝板、料杯、压盖、过滤部件(主要分为导流块与过滤网组成的过滤部件以及过滤砂与过滤网组成的过滤部件)组成,其中的料杯均为一个腔室的结构,这种结构对于小容量、低头数纺丝位来讲是可以满足生产要求的,然而,随着熔体纺丝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生产的大容量、多头纺、集约化,如仍使用传统的单腔式结构纺丝组件,要实现大容量生产,纺丝头数需要增加,而纺丝头数的增加就会导致纺位间距增大,相应的占用空间多、成本高、组件数量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单纺位使用的组件数增加,单纺位占用的空间增大,且纺位间距也会增加,无论是组件使用成本还是空间成本均会大幅增加; 二、单纺位使用组件数量增加,组件的清洗、组装、安装量随之增加,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用工成本也会提高; 三、单纺位使用组件数增加,单纺位占用空间增大,对丝束的冷却效果有极大地降低,将严重影响纺丝状况和丝质量的均匀性。 基于此,做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常规单腔室纺丝组件由于纺丝头数增加导致的纺位间距大、占用空间多、成本高、组件数量多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多路熔体同时输送、熔体混合均匀、熔体压力均一的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主要由壳体、料杯、基盖、压盖、导流块、滤芯和喷丝板构成,料杯和喷丝板均安装于壳体内,基盖和喷丝板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基盖上设置有两个进口,分别为进口一和进口二,所述的料杯中设置有结构对称、相互独立的腔室一和腔室二,压盖包括压盖一和压盖二,导流块包括导流块一盒导流块二,滤芯包括滤芯一和滤芯二 ;所述的腔室一中,压盖一上设置有与进口一对应的熔体入口一,熔体入口一贯穿压盖一,压盖一位于导流块一上方,并与导流块一之间形成间隙一,熔体入口一上端与进口一连通,下端与间隙一连通,滤芯一套装于导流块一外侧;压盖二上设置有与进口二对应的熔体入口二,熔体入口二贯穿压盖二设置,压盖二安装于导流块二上方,并与导流块二之间形成间隙二,熔体入口二上端与进口二连通,下端与间隙二连通,滤芯二套装于导流块二外侧;喷丝板上设置有与料杯相连通的喷丝孔。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料杯外侧壁上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卡齿,料杯通过卡齿安装于壳体上。 所述的料杯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压盖、导流块和滤芯的阶梯。 所述的压盖由平顶锥体的上凸台和柱状下承台构成的对称结构,熔体入口贯穿设置于其轴向对称线处,下承台底部向上凸起在该部位形成空腔;所述的导流块是由锥顶、柱体构成的T型结构,锥顶上设置有沟槽,柱体侧壁与沟槽对应设置有多条导流槽,锥顶中心与熔体入口中心重叠,锥顶外径较柱体大,且位于柱体上部,导流块上部锥顶与下承台底部的空腔形成用于流通熔体的间隙;熔体入口上端与基盖的进口相连通,下端与锥顶与下承台之间的间隙连通。 所述的喷丝板上由相互独立且互不相通的喷丝区一和喷丝区二构成,喷丝区一和喷丝区二构成喷丝板的一板双区结构。 所述的料杯与喷丝板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半圆形金属密封圈,用于确保腔室一与腔室二的独立性以及熔体计量的准确性。 所述的喷丝孔上端入口为漏斗形结构。 熔体的流通路径为:熔体分别经基盖上的进口一、进口二进入腔室一的压盖一和腔室二的压盖二,再经熔体入口一和熔体入口二向下流动到压盖一、压盖二底部的间隙一和间隙二,并在导流块锥顶沟槽分流后,向下进入滤芯外侧与料杯腔体之间,经滤芯过滤进入滤芯内侧后,沿导流块柱体侧壁上的导流槽继续向下流,并分配到喷丝板的喷丝区一和喷丝区二,形成两个独立的熔体流,最后流经喷丝板形成初生纤维,与常规纺丝组件相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与传统的单腔式纺丝组件相比,本技术将料杯设置为腔室一和腔室二这种双腔一体式结构,并在腔室一和腔室二中各放置一套压盖、导流块和滤芯,压盖、导流块、滤芯相互配合,以及压盖、导流块、滤芯与料杯的相互配合,熔体经基盖上的进口一和进口二分成两部分,分别经熔体入口送入间隙中,而锥顶结构的导流块使熔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顺畅流动至滤芯处,经滤芯过滤后经柱体上的导流槽送入喷丝板中,经喷丝板的不同区域分别喷出,既从整体上减轻了每个腔室的处理量,使双腔一体式结构称为可能,从而能够减小单纺位的占地空间及纺位间距,组件用量减少,极大地降低了成本,组装、拆卸、安装、清洗等劳动强度减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人工利用率;同时又从整体上延长了熔融熔体与喷丝孔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熔体在输送过程中混合均匀性的提高,当熔体经喷丝板喷出时,熔体整体的均一性大大提高,纤维中熔体分子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条干均匀性的提高,避免了毛圈丝的产生熔融后的熔体经压盖的熔体入口进入。 第二,输送线路呈流水线状态,避免输送死角的产生,避免熔体结块的产生,有利于纤维品质一致性的提高。本技术所提供的纺丝组件结构中,各部件的边缘均采用流线形设计,熔体经基盖上的进口进入压盖的熔体入口时,完成了第一次混合;然后经熔体入口输送至压盖底部的空腔中,在该空腔中,向下流动的熔体遇到与熔体入口中心重叠的锥顶,并沿着具有一定锥度的锥顶向四周蔓延流动,锥顶的设置为直上直下流动的熔体提供一个缓冲平台,使其流动更为舒缓,熔体在该锥顶上进行二次混合并经滤芯过滤后,沿导流块柱体侧壁上设置的导流槽继续向下输送至喷丝板处,经喷丝区一和喷丝区二分别喷出,上述各部件的流线型结构设计,减轻了滤芯的过滤压力,降低了组装、拆卸过程中的磨损情况,延长了组件的使用周期,降低了组件更换频率,同时,确保了输送线路的流畅性,极大地减少了熔体流经路径上的死角,避免了熔体在某些拐角处停留时间长所形成的结块现象,且熔体在输送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混合,熔体分布更加均匀,当熔体从喷丝板喷出时,熔体在原丝中分布均一,纤维品质一致性良好,为后加工提供了良好基础,有利于了后续拉伸、定型效果的提闻。 第三,由于输送过程中熔体得到多次混合,提高了熔体质量的均匀性,降低了纤度不匀率和毛丝量。熔体从熔体入口流入压盖下承台底部与导流块锥顶形成的间隙时,导流块的锥顶对熔体起到阻击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熔体的流动压力,另一方面也使熔体均匀向四周流散,起到了极好的混合效果,熔体经过滤芯时熔体得到过滤的同时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均化,而喷丝板上设置的分配孔前端为漏斗状,能减小熔体的入口效应,改善熔体出喷丝板的挤出胀大效应,从整体上提高了熔体质量的均匀性,有利于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稳定性的提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纺丝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纺丝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M-M截面图; 图4为已安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A.腔室一;B.腔室二;C.间隙一;D.间隙二;1.壳体;2.料杯;21.阶梯;22.卡齿;3.喷丝板;3a.喷丝区一 ;3b.喷丝区二 ;31.分配孔;32.喷丝孔;4.压盖;4a.压盖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壳体、料杯、基盖、压盖、导流块、滤芯和喷丝板构成,料杯和喷丝板均安装于壳体内,基盖和喷丝板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基盖上设置有两个进口,分别为进口一和进口二,所述的料杯中设置有结构对称、相互独立的腔室一和腔室二,压盖包括压盖一和压盖二,导流块包括导流块一盒导流块二,滤芯包括滤芯一和滤芯二;所述的腔室一中,压盖一上设置有与进口一对应的熔体入口一,熔体入口一贯穿压盖一设置,压盖一位于导流块一上方,并与导流块一之间形成间隙一,熔体入口一上端与进口一连通,下端与间隙一连通,滤芯一套装于导流块一外侧;压盖二上设置有与进口二对应的熔体入口二,熔体入口二贯穿压盖二设置,压盖二安装于导流块二上方,并与导流块二之间形成间隙二,熔体入口二上端与进口二连通,下端与间隙二连通,滤芯二套装于导流块二外侧;喷丝板上设置有与料杯相连通的喷丝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壳体、料杯、基盖、压盖、导流块、滤芯和喷丝板构成,料杯和喷丝板均安装于壳体内,基盖和喷丝板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基盖上设置有两个进口,分别为进口一和进口二,所述的料杯中设置有结构对称、相互独立的腔室一和腔室二,压盖包括压盖一和压盖二,导流块包括导流块一盒导流块二,滤芯包括滤芯一和滤芯二 ;所述的腔室一中,压盖一上设置有与进口 一对应的熔体入口一,熔体入口 一贯穿压盖一设置,压盖一位于导流块一上方,并与导流块一之间形成间隙一,熔体入口 一上端与进口一连通,下端与间隙一连通,滤芯一套装于导流块一外侧;压盖二上设置有与进口二对应的熔体入口二,熔体入口 二贯穿压盖二设置,压盖二安装于导流块二上方,并与导流块二之间形成间隙二,熔体入口二上端与进口二连通,下端与间隙二连通,滤芯二套装于导流块二外侧;喷丝板上设置有与料杯相连通的喷丝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杯外侧壁上倾斜设置有若干个卡齿,料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革刘雄石教学吴兴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