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58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分动器与主变速器的接口处设置了一个可变异接口的中接箱,前接箱、主轴箱、中接箱、分动箱壳体和后接箱分别设置输入轴、中间轴、第二轴、后输入轴、后中间轴、后输出轴和前输出轴,通过这些传动轴定心紧固连接为一体,输入轴一端通过滚针轴承与第二轴一端相连,第二轴另一端和后输入轴一端由花键副连接,后输入轴另一端通过滚针轴承与后输出轴一端相连,这些轴都通过轴承设置在各箱体上,各档位齿同时空套在第二轴上,中间轴通过轴承设置在箱体上,后中间轴一端直接固定在分动器上,高低档位齿空套在后中间轴上,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前接箱的一侧,副齿轮、链传动部分的主动链轮空套在后输出轴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具体是一种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用于汽车传动领域。
技术介绍
一般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传动系统都是分别从变速器供应商和分动器供应商那里协调好连接尺寸而组合得以实现。首先,变速器和某一发动机的连接匹配是单一的,不具有变异性;变速器通常不具有转速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位置;变速器的选换档操纵结构要么是直控式,要么是远控式的,即是单一的、不可储备转换的。其次,分动器和变速器的接口是特定的,随着前桥包设置或在左侧(相对于底盘中心轴线)、或在右侧的变动,其是不能灵活适配的;分动器中的功率分流基本上都是借以齿轮传动副而实现的,故往往是噪声大、而且因传动路线长而效率低。总之,常规的变速器和分动器分别设计而搭接的四轮驱动传动系统往往缺少通盘的减噪设计思想,又难以实现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接口可转换的传动箱方案设计。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03215185.3,名称为:多功能四轮驱动传动装置。该专利是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时增加驱动力的多功能驱动装置,但是没有对分动器进行改进,仍是齿轮传动,所以分动器的噪声大、受载差问题仍然存在,对变速器的设计也是非整体性的考虑,所以其变速器仍有与发动机单一匹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通过采用链传动的分动器,并由主变速和分动器的普通模块组合改成前接箱、主轴箱、中接箱、分动箱壳体的模块组合,使主变速器和发动机接口克服了不可变异性,分动器和主变速连接配置可灵活满足功率分流于左置前桥包或-->右置前桥包的变换要求,而且分动器克服了效率低和噪声大的弊病。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前接箱、主轴箱、中接箱、分动箱壳体、后接箱、传感器安装孔、主变速器、分动器、输入轴、中间轴、档位齿、花键副、第二轴、第一滚针轴承、第二滚针轴承、后中间轴、轴承。其连接方式为:分动器与主变速器的接口处设置了一个可变异接口的中接箱,分动器由后输入轴、副齿轮、高低档位齿、后输出轴、链传动部分和前输出轴组成,主轴箱、中接箱、分动箱壳体和后接箱分别安装输入轴、中间轴、第二轴、后输入轴、后中间轴、后输出轴和前输出轴,通过这些传动轴定心紧固连接为一体;各档位齿同时空套在第二轴上;输入轴一端通过第一滚针轴承与第二轴的一端相连,第二轴的另一端和后输入轴的一端由花键副连接而把功率输入分动器,后输入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滚针轴承与后输出轴的一端相连,这些轴都通过轴承安装在各箱体上;中间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后中间轴的一端直接固定在分动器上;前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分动器箱体的前输出端;高低档位齿空套在后中间轴上,选换档轴支撑孔设置在主轴箱上,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前接箱的一侧,用来采集离合器飞轮的转速。主轴箱里有3个档位齿空套在第二轴上;中接箱里则是2个档位齿空套在第二轴上,中接箱的第二轴一端由花键再连接后输入轴,这样输入轴和后输入轴如果从花键上断开,就可以在中接箱后连接一个不同的分动器,满足不同的分动器接口;副齿轮空套、链传动部分的主动链轮空套在后输出轴上,改变分动箱壳体可以满足前桥包或左置、或右置的不同要求,而移去链传动部分和高低档位齿,直接与后接箱连在一起,可变型为两轮驱动变速器。本技术为解决常规汽车四轮驱动传动机构所表现的一系列不足,最关键的是采用了一种对支撑件壳体进行分割组合的模块式思维,把主变速器和分动器作为一体来通盘平衡设计,而且通过对主变速器部分的模块化分割成前接箱和主轴箱两部分,这样只需对前接箱的局部变异即可适配连接不同接口的发动机;为可安装转速传感器,在前接箱的离合器总成型腔相应的飞轮齿圈位置设置了转速传感器的安装结构;而在主轴箱的内腔设计了预留的安装选换档轴支撑孔位置,以便在远控操纵要求时进行变换安装远程操控选换档系统。同样,在构思分动器部分设计时,在其与主变速的接口处设置了一个可变异接口的中接箱,这样在前-->桥包或左置、或右置不同要求时,只须变异一个分动箱壳体,内置传动件均不变,即可满足其要求;对于分动器中的功率分流传动,由于中心距较大(>200),如采用传统的多对齿轮副结构,势必造成噪声大和效率低的后果,这里采用了一种链传动,它具有平稳、无声和承载大的一系列优点;另外,本技术的主变速器和分动器中所有档位齿轮副设计上皆采纳了动态理念,区分低档工作区和高档工作区齿副,并且对每对齿轮副的啮合齿廓又区别于进弧区和退弧区的平衡,更在主变速器和分动器的连接相啮齿副结构上,设计附置了具有零侧隙效果的薄片副齿轮,所有这些设计措施均体现了通盘的系统减噪设计思想,使整个传动系统获得了可靠又低噪的效果。本技术寄于模块式思维获得的一大有益效果就是:移去分动器部分、变异中接箱和后接箱有效连接后,即可变型为两轮驱动变速器,这是设计上拓展市场的一种变型效果。本技术提供了适配于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对主变速和功率分流于前、后轴给予通盘布局构思,考虑到了输入、输出接口的可变异性,甚至可在底盘上实现四轮驱动变速器和两轮驱动变速器的转换连接。它的主变速器和发动机接口克服了唯一的匹配,即克服了不可变异性,同时解决了转速传感器的不可设置问题,并且主变速器的主轴箱型腔设计也能针对选换档操纵机构适应底盘要求,满足了或置直控机构和或置远控机构的苛求。它的分动器和主变速连接配置颇具灵活满足功率分流于左置前桥包或右置前桥包的变换要求;而且分动器中的功率分流结构摒弃了传统的齿轮传动副,克服了传动链过长,即效率低和噪声大的弊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前接箱1、主轴箱2、中接箱3、分动箱壳体4和后接箱5、传感器安装孔7、主变速器9、分动器10、输入轴11、中间轴13、档位齿14、花键副16、第二轴19、滚针轴承20、滚针轴承21、后中间轴22、轴承23。其连接方式为:分动器10与主变速9的接口处设置了一个可变异接口的中接箱3,分动器10由后输入轴12、副齿轮6、高低档位齿15、后输出轴17、链传动部分8和前输出轴18组成,前接箱1、主轴箱2、中接箱3、分动箱壳体4-->和后接箱5分别安装输入轴11、中间轴13、第二轴19、后输入轴12、后中间轴22、后输出轴17和前输出轴18,通过这些传动轴定心紧固连接为一体;输入轴11一端通过滚针轴承20与第二轴19的一端相连,第二轴19的另一端和后输入轴12的一端由花键副16连接而把功率输入分动器10,后输入轴12的另一端通过滚针轴承21与后输出轴17的一端相连,这些轴都通过轴承23安装在各箱体上;各档位齿14同时空套在第二轴19上;中间轴13通过轴承23安装在箱体上;后中间轴22的一端直接固定在分动器10上;高低档位齿15空套在后中间轴22上;传感器安装孔7设置在前接箱1的一侧,用来采集离合器飞轮的转速。主轴箱2里有三个档位齿空套在第二轴19上,中接箱3里则是两个档位齿14空套在第二轴19上,中接箱3的第二轴19一端由花键副16连接后输入轴12,当第二轴19和后输入轴12从花键副16上脱开,通过中接箱3的可变异接口,中接箱3后连接变异的分动器10,满足不同的分动器接口;改变分动箱壳体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包括:前接箱(1)、主轴箱(2)、中接箱(3)、分动箱壳体(4)和后接箱(5)、传感器安装孔(7)、主变速器(9)、分动器(10)、输入轴(11)、中间轴(13)、档位齿(14)、花键副(16)、第二轴(19)、滚针轴承(20)、滚针轴承(21)、后中间轴(22)、轴承(23),其特征在于,分动器(10)与主变速器(9)的接口处设置了一个可变异接口的中接箱(3),分动器(10)由后输入轴(12)、副齿轮(6)、高低档位齿(15)、后输出轴(17)、链传动部分(8)和前输出轴(18)组成,前接箱(1)、主轴箱(2)、中接箱(3)、分动箱壳体(4)和后接箱(5)分别设置输入轴(11)、中间轴(13)、第二轴(19)、后输入轴(12)、后中间轴(22)、后输出轴(17)和前输出轴(18),通过这些传动轴定心紧固连接为一体,输入轴(11)一端通过滚针轴承(20)与第二轴(19)一端相连,第二轴(19)另一端和后输入轴(12)一端由花键副(16)连接,后输入轴(12)另一端通过滚针轴承(21)与后输出轴(17)一端相连,这些轴都通过轴承(23)设置在各箱体上,各档位齿(14)同时空套在第二轴(19)上,中间轴(13)通过轴承(23)设置在箱体上,后中间轴(22)一端直接固定在分动器(10)上,高低档位齿(15)空套在后中间轴(22)上,传感器安装孔(7)设置在前接箱(1)的一侧,副齿轮(6)、链传动部分(8)的主动链轮空套在后输出轴(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汽车的四轮驱动变速器,包括:前接箱(1)、主轴箱(2)、中接箱(3)、分动箱壳体(4)和后接箱(5)、传感器安装孔(7)、主变速器(9)、分动器(10)、输入轴(11)、中间轴(13)、档位齿(14)、花键副(16)、第二轴(19)、滚针轴承(20)、滚针轴承(21)、后中间轴(22)、轴承(23),其特征在于,分动器(10)与主变速器(9)的接口处设置了一个可变异接口的中接箱(3),分动器(10)由后输入轴(12)、副齿轮(6)、高低档位齿(15)、后输出轴(17)、链传动部分(8)和前输出轴(18)组成,前接箱(1)、主轴箱(2)、中接箱(3)、分动箱壳体(4)和后接箱(5)分别设置输入轴(11)、中间轴(13)、第二轴(19)、后输入轴(12)、后中间轴(22)、后输出轴(17)和前输出轴(18),通过这些传动轴定心紧固连接为一体,输入轴(11)一端通过滚针轴承(20)与第二轴(19)一端相连,第二轴(19)另一端和后输入轴(12)一端由花键副(16)连接,后输入轴(12)另一端通过滚针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