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技术领域的三定位气动套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套缸结构。套缸结构包括一大气缸和一小气缸,小气缸设置在大气缸中,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设置在小气缸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用于变速器的实验台架,具备有缓冲和微调行程机构,能克服换档产生的冲击,并且适用于在三个位置上有准确的定位,以模拟人工换档工况。(*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机械
的装置,具体是一种三定位气动套缸。
技术介绍
对于机械变速器的换档,在汽车停止或空挡时,变速器内换档拨叉与齿套间的间隙仅有0.1-0.2mm,而且,换档行程也是一个固定的值。在实际行车中,由于人手的智能感觉和变速器内的设计的钢球与槽的定位作用,不存在任何的换档问题。但是,当在室内试验台上进行换档试验时,需要有一个较为精确的换档行程值来对应它,否则由于机械的原因,会产生换档不足或过头的现象,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疲劳试验,将导致换档响或机件磨损、零件断裂等。同时,由于同步器的作用,在换档的过程达到同步时,在换档力的作用下,啮合齿套有一快速的移动现象,这将使换档产生冲击。因此,克服冲击也是在换档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为满足在试验台上换档,一般情况下,需要在三个位置上有准确的定位,以模拟人工换档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三定位气动套缸,使其用于模拟人工换档工况,适用于变速器的实验台架,而且具备有缓冲和微调行程机构。同时,该气缸对具有三位置要求的场合,亦可适合使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整个结构包括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套缸结构。套缸结构包括一大气缸和一小气缸,小气缸设置在大气缸中,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设置在小气缸上。所述的大气缸,由大缸盖、大缸筒、大活塞构成,大缸盖通过螺母固定在大缸筒上,大活塞套在大缸筒中。所述的小气缸,由小活塞、小气缸活塞杆、小缸端盖构成。小缸端盖通过螺纹结构和大活塞外端固定,因此大气缸的大活塞即成为小气缸的小活塞的缸筒,小活塞、小气缸活塞杆做成一体的十字双出杆活塞结构,安装在大活塞中。所述的缸端缓冲机构,由锁止螺母、调整套、弹簧、缓冲盘构成,锁止螺母、调整套都通过罗纹结构旋在小气缸活塞杆上,锁止螺母用于固定调整套;弹簧直接夹在调整套和缓冲盘之间。当缓冲盘受气缸力挤压弹簧时,弹簧的反作用力可以抵消部分气缸力,缓冲小活塞的行程冲力,而旋紧或旋松调整套可以压缩或放松弹簧,以此调节缓冲力的大小。所述的行程微调机构,由行程调整片、行程调整盘构成,行程调整盘与小气缸端盖有配合地空套,而行程调整片直接夹在行程调整盘与小气缸端盖之间;缓冲盘与行程调整盘有间隙地空套。选用不同厚度的行程调整片可以微调小活塞的移动行程。组装完成的本技术安装于一块平板上,平板上开有四个腰型孔,可供与其他支架等连接安装,并可做适量移动调整。本技术适用于用于变速器的实验台架,具备有缓冲和微调行程机构,能克服换档产生的冲击,并且适用于在三个位置上有准确的定位,以模拟人工换档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缸端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行程微调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次换档的三个位置的示意图。其中,锁止螺母1、调整套2、小缸端盖3、弹簧4、行程调整片5、缓冲盘6、行程调整盘7、大缸盖8、小活塞9、大缸筒10、大活塞11、平板12、腰型孔13、螺母14、小气缸活塞杆1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套缸结构。套缸结构包括一大气缸和一小气缸,小气缸设置在大气缸中,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设置在小气缸上。所述的大气缸,由大缸盖8、大缸筒10、大活塞11构成,大缸盖8通过螺母14固定在大缸筒10上,大活塞11套在大缸筒10中。所述的小气缸,由小活塞9、小气缸活塞杆15、小缸端盖3构成。小缸端盖3通过螺纹结构和大活塞11外端固定,因此大气缸的大活塞11即成为小气缸的小活塞9的缸筒,小活塞9、小气缸活塞杆15做成一体的十字双出杆活塞结构,安装在大活塞11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缸端缓冲机构由锁止螺母1、调整套2、弹簧4、缓冲盘6构成,锁止螺母1、调整套2都通过螺纹结构旋在小气缸活塞杆15上,锁止螺母1用于固定调整套2;弹簧4直接夹在调整套2和缓冲盘6之间。当缓冲盘6受气缸力挤压弹簧4时,弹簧4的反作用力可以抵消部分气缸力,缓冲小活塞9的行程冲力,而旋紧或旋松调整套2可以压缩或放松弹簧4,以此调节缓冲力的大小。如图3所示,所述的行程微调机构,由行程调整片5、行程调整盘7构成,行程调整盘7与小气缸端盖3有配合地空套,而行程调整片5直接夹在行程调整盘7与小气缸端盖3之间;缓冲盘6与行程调整盘7有间隙地空套。选用不同厚度的行程调整片5可以微调小活塞9的移动行程。图1中,A、B、C、D为进气孔。组装完成的本技术安装于一块平板12上,平板上12开有四个腰型孔13,可供与其他支架等连接安装,并可做适量移动调整。以下结合附图1和图4将详述该气缸的工作原理,并以变速器换档为例说明。条件设定图1的汽缸位置为中间空档位置。设定小汽缸用于进档;大汽缸用于退档。a.原始空档B端、C端同时进气,A端、D端同时排气,大活塞11靠左,小活塞9靠右,对应变速器的档位为中间空档位置。b.进左档B端、D端同时进气,A端、C端同时排气,大活塞11靠左不动,小活塞9则受进气压力向左移动。当小活塞9接近左端时,顶到缓冲盘6的右侧,使夹在缓冲盘6和调整套2之间的弹簧4也受力,而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抵消部份小活塞9的气缸力,使之缓冲到达并与行程调整盘7右侧接触。此时,对应变速器的档位为左档位。缓冲力的大小由旋紧或旋松调整套2来压缩或放松弹簧4确定。缓冲行程量M在设计时根据需要确定。小活塞9的行程微调量N在组装气缸时通过选用不同厚度的行程调整片5确定。(M、N在图上未表示)c.向右退回空档A端、D端同时进气,B端、C端同时排气,小活塞9保持在左面原位,大活塞11向右移动,由于大活塞11即为小气缸的小活塞9的缸筒,所以同时带动小气缸整体向右移动。此时,档位退回到中间空档位置。d.进右挡A端、C端同时进气,B端、D端同时排气,大活塞11保持右面原位不动,小活塞9向右移动,对应变速器档位进入右档位。其中移动过程中的缓冲等原理同进左档。e.向左退回空档B端、C端同时进气,A端、D端同时排气,小活塞9保持右位不动,大活塞11向左移动,由于大活塞11即为小气缸的小活塞9的缸筒,所以同时带动小气缸整体向左移动。此时,档位退回到中间空档位置。至此,完成一次换档循环。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对变速器进行换档疲劳试验。当编制不同的动作程序,则可按要求动作。上述换档的各种状况可归结为下表。 注“+”表示进气;“-”表示排气。权利要求1.一种三定位气动套缸,包括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套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缸结构包括一大气缸和一小气缸,小气缸设置在大气缸中,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设置在小气缸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定位气动套缸,其特征是,所述的大气缸,由大缸盖(8)、大缸筒(10)、大活塞(11)构成,大缸盖(8)通过螺母(14)固定在大缸筒(10)上,大活塞(11)套在大缸筒(10)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定位气动套缸,其特征是,所述的小气缸,由小活塞(9)、小气缸活塞杆(15)、小缸端盖(3)构成,小缸端盖(3)通过螺纹结构和大活塞(11)外端固定,因此大气缸的大活塞(11)即成为小气缸的小活塞(9)的缸筒,小活塞(9)、小气缸活塞杆(15)做成一体的十字双出杆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定位气动套缸,包括: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套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缸结构包括一大气缸和一小气缸,小气缸设置在大气缸中,行程微调机构、缸端缓冲机构设置在小气缸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