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7809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升压模块、储能模块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升压模块的输入端接电平输入信号,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和储能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储能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控制信号,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高压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按照需求有效控制高压的是否输出,升压模块的电平输入信号一直存在,储能模块上一直有倍压信号,高压的输出或消失通过电压输出控制模块控制,响应快、实时性好,有很好的可控性,同时也增加了倍压电路的驱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升压模块、储能模块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升压模块的输入端接电平输入信号,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和储能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储能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接控制信号,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高压信号。本技术能按照需求有效控制高压的是否输出,升压模块的电平输入信号一直存在,储能模块上一直有倍压信号,高压的输出或消失通过电压输出控制模块控制,响应快、实时性好,有很好的可控性,同时也增加了倍压电路的驱动能力。【专利说明】—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倍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在低功耗电子产品中,有些电路需要将电平电压升到20V以上才能来配合其它器件工作,如:焊接面罩的液晶,开始驱动时,要给一个几毫秒40V的高压来加快液晶的响应时间。目前,一般采用由电容和二极管搭建的倍压电路实现,通过输入信号的有无来控制倍压电路的工作和不工作,从而实现高压的产生和消失。这种单纯通过倍压电路控制高压的是否输出的电路结构,存在以下缺点:一、响应慢,每次产生高压都需要电容重新倍压后产生高压,响应时间会比较长;二、可控性不好,不需要输出高压时需要在电容升压后去掉输入信号,由于电容是储能器件,消耗掉电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高压的产生和消失的可控性不好;三、驱动能力弱,倍压电路的驱动力就是依靠电容两端储能,电容比较小,则驱动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原有倍压电路通过输入信号的有无来控制其工作和不工作,从而实现高压的产生和消失,存在响应慢、可控性不好及驱动能力弱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其能按照需求有效控制高压的是否输出,响应快、实时性好,有很好的可控性,并增加驱动能力。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包括升压模块、储能模块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升压模块的输入端接电平输入信号,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和储能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储能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通过升压模块对电平输入信号进行倍压,倍压信号输入给储能模块,通过储能模块提高升压模块的驱动能力,再将倍压信号输入给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相当于一个电子开关,由电压输出控制模块控制倍压信号(即高压)的是否输出。本技术中,升压模块的电平输入信号一直存在,储能模块上一直有倍压信号,高压的输出或消失通过电压输出控制模块控制,因此,使用本技术,高压的输出或消失的控制响应快、实时性好,有很好的可控性,并且通过储能模块也增加了倍压电路的驱动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升压模块包括电容Cl?电容C8及二极管Dl?二极管D4,二极管Dl?二极管D4均为双二极管,升压模块的输入端有两个,分别为信号端SIN-TTLl和信号端SIN-TTL2,二极管Dl的I脚接信号端SIN-TTL2,二极管Dl的2脚和二极管D2的I脚相连,二极管D2的2脚和二极管D3的I脚相连,二极管D3的2脚和二极管D4的I脚相连,电容Cl的一端接信号端SIN-TTL1,电容Cl的另一端经电容C3、电容C5及电容C7和二极管D4的3脚相连,电容Cl与电容C3的并接点和二极管Dl的3脚相连,电容C3与电容C5的并接点和二极管D2的3脚相连,电容C5与电容C7的并接点和二极管D3的3脚相连,电容C2的一端接信号端SIN-TTL2,电容C2的另一端经电容C4、电容C6及电容C8和二极管D4的2脚相连,电容C2与电容C4的并接点和二极管Dl的2脚相连,电容C4与电容C6的并接点和二极管D2的2脚相连,电容C6与电容C8的并接点和二极管D3的2脚相连,二极管D4的2脚和所述的储能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升压模块的信号端SIN-TTLl和信号端SIN-TTL2接电平输入信号,当SIN-TTLl = O, SIN-TTL2 = E (E表示高电平)时,二极管Dl的I脚和3脚导通,给电容Cl充电,充电完成后,电容Cl两端电压等于E ;电平输入信号交变,当SIN-TTLl = E,SIN-TTL2 = O时,二极管Dl的3脚和2脚导通,则电容Cl和电平输入信号一起给电容C2充电,充电完成后,电容C2两端电压等于2E ;电平输入信号再次交变,当SIN-TTLl = O, SIN-TTL2 = E时,二极管D2的I脚和3脚导通,给电容C3充电,充电完成后,电容C3两端电压等于2E,以此类推,升压结束后电容C4、电容C6及电容C8两端电压都为2E,最终二极管D4的2脚获得的电压为SE,实现倍压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储能模块包括二极管D5和电解电容Cl I,二极管D5的正极和所述的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5的负极和电解电容Cll的正极相连,电解电容Cll的负极接地,电解电容Cll的正极再和所述的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二极管D5对升压模块输送过来的高压信号进行整形,再通过电解电容Cll储能,获得稳定的高压,提高倍压电路的驱动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压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三极管Q1,电阻Rl的一端接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C0N-FRE,电阻Rl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连接在三极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的储能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H-V0UT。输出端H-VOUT即为本技术的高压信号输出端,控制端CON-FRE的信号高低控制三极管Ql是导通还是截止,从而控制输出端H-VOUT是否输出高压信号。当控制端CON-FRE输入高电平时,三极管Ql导通,输出端H-VOUT输出OV ;当控制端CON-FRE输入低电平时,三极管Ql截止,输出端H-VOUT直接输出倍压后的高压信号。响应快、实时性好,有很好的可控性。当然,本技术方案中,三极管Ql也可采用场效应管、模拟开关等具有开关特性的器件代替,也能实现相同功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按照需求有效控制高压的是否输出,倍压后的高压信号的是否输出,通过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进行控制,响应快、实时性好,有很好的可控性,同时也增加了倍压电路的驱动能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框图。 图2是本技术中升压模块和储能模块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技术中电压输出控制模块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中1.升压模块,2.储能模块,3.电压输出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升压模块1、储能模块2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3,升压模块I的输入端接电平输入信号,升压模块I的输出端和储能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储能模块2的输出端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电压输出控制模块3的输出端输出倍压后的高压信号。如图2、图3所示,升压模块I包括电容Cl?电容C8及二极管Dl?二极管D4,二极管Dl?二极管D4均为双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平升压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模块(1)、储能模块(2)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3),升压模块(1)的输入端接电平输入信号,升压模块(1)的输出端和储能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储能模块(2)的输出端和电压输出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必梁秦建川郑径欧
申请(专利权)人: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