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鲜醋糟栽培猴头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70357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9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鲜醋糟为主要原料栽培猴头菇的方法,其特点是将干物质质量份数按照鲜醋糟∶麸皮∶蔗糖=70~90%∶9~29%∶1%进行配比,用水调整栽培料培养基水份为60~65%;然后装入耐高温高压的栽培瓶中,装料距瓶口1~2cm为止,用聚丙烯袋盖住瓶口,橡皮筋扎口,清水将瓶身洗干净;于温度121℃,压力0.12Mpa灭菌2~3h,冷却;按标准无菌操作方法接种,将接种后的栽培瓶放于已消毒杀菌的黑暗培养室通风培养,于温度25℃、湿度70~80%使菌丝生长;待菌丝长满瓶后,打开聚丙稀袋,将培养瓶放到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出菇管理,设置温度18~20℃,湿度85~90%,白天12h为散光照300Lx,夜间12h光照度为0Lx;当子实体坚实、孢子未落下、菌刺在0.5~1.0cm时采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食用药用菌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猴头燕(Hericium erinaceus)是齿菌科真菌猴头菌的子实体,状如拳头大,鲜者 色白,成熟时生长着下垂如发的肉刺,形状似猴子的头,故名猴头,又名猴菇、猴头菌、猴头 蘑、猥菌、刺猥菌。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兼用的食用菌,味道鲜美,与熊掌、燕窝、香菇齐 名为四大山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猴头菇的营养价值很高,每IOOg中含蛋白质26. 3g、 脂肪4. 2g、碳水化合物44. 9g、粗纤维6. 4g、水分10. 2g、磷856mg、|丐2mg、铁18mg、硫胺素 0? 69mg、核黄素I. 89mg、胡萝卜素0? Olmg、赖氨酸17. 5mg、谷氨酸42. 2mg、色氨酸40. 4mg、组 氨酸6. 5mg、脯氨酸9. 5mg、苏氨酸10. 7mg、甘氨酸12. lmg、精氨酸9. Omg、丙氨酸23. 2mg、天 冬氨酸21. 5mg、酪氨酸12. 2mg、丝氨酸26. Omg、苯丙氨酸14. 5mg。(王薇,猴头燕的营养保 健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与药品》,2006年第8卷第04A期,p24-26)。猴头 菇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因 此,猴头菇既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又是一种传统中药,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已 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 传统的猴头菇生产方法是利用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料,添加了木屑、玉米粉、棉籽 饼、麸皮和米糠为辅料进行栽培,由于棉籽壳和玉米芯价格年年增涨,猴头菇菌种植成本 高,菇农的效益逐渐降低,部分菇农已放弃猴头菇的栽培,严重影响了猴头菇产业的发展。 醋糟是以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生产食醋后得到的固态部分,其中粗蛋白含量6? 10%,粗脂肪2?5%,粗纤维15. 1%,无氮浸出物为20%?30%,粗灰分为13%?17%, 钙含量为〇. 25%?0. 45%,磷含量为0. 16%?0. 37%,故具有很大的营养价值。目前我国 食醋年产量约250万吨,产生的醋糟约为200万吨。醋糟被当作废物丢弃,堆积发霉,不仅 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更严重的是影响了酿造业的健康发展。 猴头菇为木腐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相当强,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利用纤维 素、木质素、有机酸、淀粉等作为碳素营养,通过分解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作为氮素营 养。(唐玉琴,李长田,赵义涛,《食用菌生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P174-178)。 猴头菇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为2. 5?5. 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鲜醋糟的pH值 为3?4,无需调节pH值,只需添加一定量的麸皮和少量的蔗糖以调整栽培的碳氮比,便适 合于猴头燕栽培。 因此,通过猴头菇分解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作为氮素营养的特点,又充分利用 醋糟废弃物这一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资源,不仅解决了废弃物的污染问题,还变 废为宝。二者结合研发能够用于猴头菇生产的方法,意义将非常重大。截至目前未见有以 鲜醋糟、麸皮和蔗糖生产猴头菇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其 特点是将鲜醋糟添加一定量的麸皮和少量的蔗糖以调整栽培的碳氮比,便适合于猴头菇栽 培。它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廉价、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生产价值高的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措施实现,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 份数。 利用鲜醋糟栽培猴头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物质质量份数按照鲜醋糟:麸皮:蔗糖=70?90% : 9?29% : 1% 进行配料,然后用自来水调整栽培料培养基水份含量为60?65% ; (2)将上述栽培料均匀拌料,装入耐高温高压的栽培瓶中,装料距瓶口 1?2cm处 为止,用聚丙烯袋盖住瓶口,橡皮筋扎口,自来水将瓶身冲洗干净; (3)将上述洗净的栽培瓶于温度121°C,压力0? 12Mpa灭菌2?3h,冷却; (4)按标准无菌操作方法接种,在瓶口处接种1勺猴头菇试管斜面的菌丝体,接种 后的栽培瓶放于已消毒杀菌的黑暗培养室通风培养,于温度22?30°C、湿度70?80%,使 菌丝生长; (5)待菌丝长满瓶后,当瓶口菌丝表面有米黄色水珠出现时,打开聚丙稀袋,将培 养瓶放到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出菇管理,设置人工气候箱温度为18?20°C,湿度85?90%, 白天12h为散光照300Lx,夜间12h光照度为OLx ; (6)当子实体坚实、孢子未落下、菌刺在0. 5?I. Ocm时采收;采收后,将留于基部 的白色菌皮状物拣去,表面压平,继续按上述管理,每隔10?14d形成下批子实体。 猴头菇采收后的菌糠用于酿醋原料代替麸皮和谷壳,实现了酿醋-栽培猴头 菇-酿醋的循环使用。 性能测试 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产品的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其理化指 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感官指标详见表1所示,理化指标详见表2所示,卫生指标详见表3所示。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利用鲜醋糟栽培猴头菇的方法,与现有猴头菇的栽培方法相比,后者利 用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料,添加了木屑、玉米粉、棉籽饼、麸皮和米糠为辅料进行栽培,种植 成本高;而本专利技术仅利用鲜醋糟、麸皮和蔗糖,还具有原料价廉、工艺简单和操作方便的优 点。 (2)栽培周期短,通过实验证实,同样出菇四茬,本专利技术的栽培周期与传统生产配 方(棉籽壳90%,麸皮10% )相比,节省时间13?22d。 (3)在栽培相同周期时,出菇的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出菇鲜重/栽培的干 料重X 100 % )大大提高,生物学效率为32. 53 %?57. 72 %,高于传统生产配方(棉籽壳 90%,麸皮 10% )的 25. 62%。 (4)实现了酿醋-栽培猴头菇-酿醋的循环使用。麸皮本身就是酿醋的原料,同时 又未添加任何非食品级的成分,上述栽培猴头菇后,所产生的菌糠,含有较多的功效成分如 多糖,故可作为下一步酿醋原料的循环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 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 可以根据专利技术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 (1)将干物质的质量份数按照鲜醋糟:麸皮:蔗糖=70% : 29% : 1%进行配 t匕,然后用自来水调整栽培料培养基水份含量至60% ; (2)将上述栽培料装入拌料后的原料装料至700mL的食用菌栽培玻璃瓶中,装料 距瓶口 Icm处为止,用聚丙烯袋盖住瓶口,橡皮筋扎口,自来水将瓶身冲洗干净; (3)将上述栽培瓶在121°C高温和0? 12MPa高压灭菌2h,冷却; (4)按标准无菌操作方法接种,在瓶口处接种1勺猴头菇试管斜面的菌丝体,将接 种后的培养瓶放于已消毒杀菌的黑暗培养室通风培养,温度保持22°C、湿度保持70% ; (5)待菌丝长满瓶后,当瓶口菌丝表面有米黄色水珠出现时,打开聚丙稀塑料薄 膜,将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鲜醋糟栽培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干物质质量份数按照鲜醋糟∶麸皮∶蔗糖=70~90%∶9~29%∶1%进行配料,然后用自来水调整栽培料培养基水份含量为60~65%;(2)将上述栽培料均匀拌料,装入耐高温高压的栽培瓶中,装料距瓶口1~2cm处为止,用聚丙烯袋盖住瓶口,橡皮筋扎口,自来水将瓶身冲洗干净;(3)将上述洗净的栽培瓶于温度121℃,压力0.12Mpa灭菌2~3h,冷却;(4)按标准无菌操作方法接种,在瓶口处接种1勺猴头菇试管斜面的菌丝体,接种后的栽培瓶放于已消毒杀菌的黑暗培养室通风培养,于温度22~30℃、湿度70~80%,使菌丝生长;(5)待菌丝长满瓶后,当瓶口菌丝表面有米黄色水珠出现时,打开聚丙稀袋,将培养瓶放到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出菇管理,设置人工气候箱温度为18~20℃,湿度85~90%,白天12h为散光照300Lx,夜间12h光照度为0Lx;(6)当子实体坚实、孢子未落下、菌刺在0.5~1.0cm时采收;采收后,将留于基部的白色菌皮状物拣去,表面压平,继续按上述人工管理,每隔10~14d形成下批子实体。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利用鲜醋糟栽培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干物质质量份数按照鲜醋糟:麸皮:蔗糖=70?90% : 9?29% : 1%进行 配料,然后用自来水调整栽培料培养基水份含量为60?65% ; (2) 将上述栽培料均匀拌料,装入耐高温高压的栽培瓶中,装料距瓶口 1?2cm处为止, 用聚丙烯袋盖住瓶口,橡皮筋扎口,自来水将瓶身冲洗干净; ⑶将上述洗净的栽培瓶于温度121°C,压力0? 12Mpa灭菌2?3h,冷却; (4) 按标准无菌操作方法接种,在瓶口处接种1勺猴头菇试管斜面的菌丝体,接种后的 栽培瓶放于已消毒杀菌的黑暗培养室通风培养,于温度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学吴正云王印召邱俊廖婷袁玉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