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067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包括与前围骨架上、下方的矩形管相固定的第一、第二夹具,所述的第一、第二夹具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长度可调节。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第二夹具来夹持前围骨架上、下方的矩形管,在吊装转运过程中可保证前围骨架不会产生变形,同时通过连接梁来调整第一、第二夹具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适应不同的骨架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公司在生产客车的过程中对于焊接好的前围骨架直接用行车进行吊装转运,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保证前围骨架焊接精度的防护措施,导致前围骨架在吊运过程中受力不均,容易产生骨架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该工装可以保证前围骨架在吊装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与前围骨架上、下方的矩形管相固定的第一、第二夹具,所述的第一、第二夹具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长度可调节,所述的连接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梁,所述的第一连接梁套设在第二连接梁的外部,且第一、第二连接梁上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处设有连接两者的六角螺栓,所述的第二、第三连接梁之间通过花篮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夹具整体呈倒U型,由呈水平方向布置的横梁及垂直设置在横梁两端的纵梁构成,所述的第一连接梁与其中一根纵梁相固定,所述的第二夹具包括垂直固定于第三连接梁上的立柱和挡板,所述的立柱、挡板及立柱与挡板之间的第三连接梁之间形成夹持前围骨架矩形管的空间,且所述的挡板上设有紧固把手,所述的挡板远离立柱的端面与第三连接梁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加强板。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第二夹具来夹持前围骨架上、下方的矩形管,在吊装转运过程中可保证前围骨架不会产生变形,同时通过连接梁来调整第一、第二夹具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适应不同的骨架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包括与前围骨架上、下方的矩形管相固定的第一、第二夹具1、2,第一、第二夹具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梁3,连接梁3的长度可调节。进一步的,连接梁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梁31、32、33,第一连接梁31套设在第二连接梁32的外部,且第一、第二连接梁31、32上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处设有连接两者的六角螺栓4,第二、第三连接梁32、33之间通过花篮螺栓5相连。进一步的,第一夹具1整体呈倒U型,由呈水平方向布置的横梁11及垂直设置在横梁11两端的纵梁12构成,第一连接梁31与其中一根纵梁12相固定。进一步的,第二夹具2包括垂直固定于第三连接梁33上的立柱21和挡板22,立柱21、挡板22及立柱与挡板之间的第三连接梁33之间形成夹持前围骨架矩形管的空间,且挡板22上设有紧固把手23。具体地说,即立柱21、挡板22及立柱与挡板之间的第三连接梁33形成一个夹持矩形管的倒U型结构,由于客车中的前围骨架矩形管种类繁多,所以可由紧固把手来对矩形管进行夹紧,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矩形管。进一步的,挡板22远离立柱21的端面与第三连接梁33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加强板24。具体操作时,先将第一夹具夹在前围骨架上方的矩形管100上,通过调节第一、第二连接梁上连接孔的位置来进行大范围的长度调节,并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再将第二夹具夹在前围骨架下方的矩形管200上,并通过调节花篮螺栓来进行长度的微调,最后通过紧固把手将第二夹具内的矩形管固定牢固。这样在直接用行车进行前围骨架的吊装转运时,可保证前围骨架在转运过程中不会产生骨架变形。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前围骨架上、下方的矩形管相固定的第一、第二夹具(1、2),所述的第一、第二夹具(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梁(3),所述连接梁(3)的长度可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客车前围骨架吊装转运的斜撑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前围骨架上、下方的矩形管相固定的第一、第二夹具(1、2),所述的第一、第二夹具(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梁(3),所述连接梁(3)的长度可调节,所述的连接梁(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梁(31、32、33),所述的第一连接梁(31)套设在第二连接梁(32)的外部,且第一、第二连接梁(31、32)上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处设有连接两者的六角螺栓(4),所述的第二、第三连接梁(32、33)之间通过花篮螺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渤江王林照张伟民胡旭东李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