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南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4386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2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滇南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杜鹃花科滇南杜鹃的组培快繁,属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开花后的新嫩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继代及壮苗、瓶外生根一系列步骤,有效解决了因滇南杜鹃分布区域窄、引种驯化难造成的植株量少,由种子播种开花时间长而导致的无法满足商业提取香料的需求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培快繁方法,在1个月内增殖系数为10-20,生根率为80%-90%,移栽成活率为95%-98%,极大地提高了滇南杜鹃的繁殖系数,为该物种的引种驯化、保存和商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生物技术中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具体地说,涉及杜鹃花滇南杜鹃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滇南杜鹃隶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长蕊组(Sect.Azaleastrum),常绿灌木。滇南杜鹃花白色,有浓郁的香味,是香料提取的良好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由于滇南杜鹃分布地域狭窄,材料有限,难以满足香料生产的原材料供应。目前,组培快繁已成为中药材、花卉、濒危物种苗木生产的重要手段。据研究报道杜鹃对培养基的适应性与杜鹃的基因型密切相关,不同品种的杜鹃对培养基的适应程度不同。对于杜鹃花科植物,目前已经报道适合组织培养使用的基本培养基有Read、Anderson、WPM等,但由于杜鹃花科植物种类丰富、种间差异较大,应用时还需结合不同的杜鹃花亚属甚至亚组进行调整。迄今,滇南杜鹃没有相关生物技术方法繁殖的研究与报道,为了使滇南杜鹃能广泛应用于香料生产,解决滇南杜鹃自然匮乏、引种驯化难的问题,以更大的量和更快的速度供应市场的需求,需要研究该种的组织培养,并形成一套专门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滇南杜鹃的组织培养方法,使之在野外分布区域狭窄,引种驯化难度大的情况,加快种苗繁殖,使之为香料市场提供足够的原材料,为滇南杜鹃的可持续利用奠定组培种苗繁育基础。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滇南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取滇南杜鹃开花后嫩茎段为外植体,冲洗干净后消毒;2)改良培养基:改良Anderson培养基:将其中的NH4NO3由400mg/L减少为350mg/L,KNO3由480mg/L减少为380mg/L,其余元素不变;3)丛生芽诱导:丛芽诱导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3.0mg/L2-iP+0.5mg/L ZT+0.8mg/L IAA+0.5g/L AC,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暗培养7天后进行光照培养30天;4)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2mg/L 2-iP+0.4mg/L IAA,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继代培养30天;5)壮苗培养:壮苗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1mg/L IAA,蔗糖35g/L,琼脂7g/L,pH5.1-5.2;6)移栽:选取3cm高,茎粗达到1.5mm-2mm进行瓶外生根,用1mg/LNAA泡根1小时后移栽。根据所述的组培繁殖方法,其中所述丛生芽诱导为全黑暗诱导7天后进行人工辅助光诱导,光强度为2000LUX,温度为20-23℃;继代及壮苗培养的光照条件为人工辅助光2500LUX-3000LUX,温度为18-23℃。根据所述的组培繁殖方法,其中所述移栽是壮苗在瓶内生长至3cm高,茎粗达1.5mm-2mm后经瓶内炼苗后分离,移到瓶外,生根时,将切口泡入1mg/LNAA 1小时后移栽至大棚。根据所述的组培繁殖方法,其中所述移栽之前,移栽基质用800倍多菌灵进行喷施消毒,所述移栽基质为底层为碎石,中层为体积比为1份珍珠岩+2份腐殖土+1份红土,上层为体积比为1份珍珠岩+1份腐殖土,pH为5.1-5.2,大棚温度为20-30℃,空气湿度50~60%,基质湿度70~80%。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更具体地表述如下:滇南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包括选择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瓶外移栽生根步骤,取滇南杜鹃的开花后的新嫩茎段为外植体,消毒先用5ml洗洁精定容于1L水溶液中进行浸泡清洗2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至无泡沫后采用75%的酒精灭菌20s,无菌水冲洗3遍后,用0.1%升汞溶液添加2滴表面活性剂吐温-20进行表面消毒6min,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消毒4min,不断震荡后用无菌水清洗3-5遍,再用0.1%升汞消毒2min后用无菌水清洗3-5遍。改良Anderson培养基的制备:因滇南杜鹃花生存环境土壤为坡地酸性土壤,低盐分浓度及高比值NH4+/NO3-对滇南杜鹃的生长较利。材料在改良Anderson培养基中褐变率低、成活率高。改良Anderson培养基,是将原培养基中NH4NO3400mg/L减少为350mg/L,原培养基中KNO3由480mg/L减少为380mg/L,其余元素不变。丛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Anderson+3.0mg/L 2-iP(2-异戊烯腺嘌呤)+0.5mg/L ZT(玉米素)+0.8mg/L IAA+0.5g/L AC(活性炭),pH5.1-5.2,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诱导期加活性炭0.5g/L,降低材料褐化死亡率,丛芽诱导为全黑暗诱导7天后进行人工辅助光诱导30天,光强度为2000LUX,温度为20-23℃。继代培养基为改良Anderson+2mg/l 2-iP+0.4mg/L IAA,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继代培养30天;壮苗培养基为改良Anderson+1mg/L IAA,蔗糖35g/L,琼脂7g/L,pH5.1-5.2;瓶外生根为移栽前使用1mg/LNAA泡根1小时候移栽。继代及壮苗培养的光照条件为人工辅助光2500LUX-3000LUX,温度为20-23℃。移栽是瓶外生根,壮苗在瓶内生长至3cm高,茎粗达到1.5mm-2mm后经棚内炼苗后分离,将切口泡入1mg/LNAA 1小时后移栽。移栽基质为底层为碎石,中层为1份珍珠岩+2份腐殖土+1份红土,上层为1份珍珠岩+1份腐殖土(均为体积比,移栽前,移栽基质需用800倍多菌灵进行喷施消毒),pH为5.1-5.2。大棚温度为20-30度,空气湿度50~60%,基质湿度70~8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提出是基于下述的研究基础:滇南杜鹃为杜鹃花科为数不多的具有香味的植物,但滇南杜鹃分布区域狭窄,人工引种驯化难,为解决其自然资源少,达到大量繁殖、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故此专利技术滇南杜鹃的组织培养技术。组培扩繁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而且以成年植株为原材料,缩短开花年限,为供应充足的原材料市场,促进香料提取有积极的作用。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存在如下的优益性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良基础培养基配方,使得材料成活率较其他常用培养基提高36%;...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滇南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取滇南杜鹃开花后嫩茎段为外植体,冲洗干净后消毒;2)改良培养基:改良Anderson培养基:将其中的NH4NO3由400mg/L减少为350mg/L,KNO3由480mg/L减少为380mg/L,其余元素不变;3)丛生芽诱导:丛芽诱导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3.0mg/L2‑iP+0.5mg/L ZT+0.8mg/L IAA+0.5g/L AC,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暗培养7天后进行光照培养30天;4)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2mg/L 2‑iP+0.4mg/L IAA,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继代培养30天;5)壮苗培养:壮苗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1mg/L IAA,蔗糖35g/L,琼脂7g/L,pH5.1‑5.2;6)移栽:选取3cm高,茎粗达到1.5mm‑2mm进行瓶外生根,用1mg/LNAA泡根1小时后移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滇南杜鹃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取滇南杜鹃开花后嫩茎段为外植体,冲洗干净后消
毒;
2)改良培养基:改良Anderson培养基:将其中的NH4NO3由400mg/L减
少为350mg/L,KNO3由480mg/L减少为380mg/L,其余元素不变;
3)丛生芽诱导:丛芽诱导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3.0mg/L
2-iP+0.5mg/L ZT+0.8mg/L IAA+0.5g/L AC,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
暗培养7天后进行光照培养30天;
4)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2mg/L 2-iP
+0.4mg/L IAA,蔗糖30g/L,琼脂7g/L,pH5.1-5.2,继代培养30天;
5)壮苗培养:壮苗培养基为步骤2)的改良Anderson培养基+1mg/L IAA,
蔗糖35g/L,琼脂7g/L,pH5.1-5.2;
6)移栽:选取3cm高,茎粗达到1.5mm-2mm进行瓶外生根,用1mg/LNAA
泡根1小时后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丛生芽诱导为全黑
暗诱导7天后进行人工辅助光诱导,光强度为2000LUX,温度为20-23℃;继代
及壮苗培养的光照条件为人工辅助光2500LUX‐3000LUX,温度为18-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是壮苗在瓶内
生长至3cm高,茎粗达1.5mm-2mm后经瓶内炼苗后分离,移到瓶外,生根时,
将切口泡入1mg/LNAA 1小时后移栽至大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之前,移栽
基质用800倍多菌灵进行喷施消毒,所述移栽基质为底层为碎石,中层为体积比
为1份珍珠岩+2份腐殖土+1份红土,上层为体积比为1份珍珠岩+1份腐殖土,
pH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鹏田晓玲罗桂芬黄承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